新書推薦: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內容簡介: |
《良心新论:建构一种适合解释道德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旨在建构一个专门用来解释道德学习迁移现象的良知新论,以此来提高当代中国德育的实效性,以便通过良好的道德教育培养造就出大批具有高水平良心的个体,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达此目的,先对“良心”进行科学界定,然后依次探讨“良心”的心理结构、“良心”的形成与发展、“良心”发生作用的过程、“良心”的功能与“良心”的唤醒或培育等问题。《良心新论:建构一种适合解释道德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观点新、视角新、结构耨、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读来生动有趣,颇具启迪与创新。
|
關於作者: |
杨鑫辉,1935年生,江西萍乡市人。中国心理学家,南京师范火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所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中美精神心理学研究所顾问。中国心理学会第4-9届理事或常务理事兼专业委员、正副主任,江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或高级顾问,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主席,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顾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编委,《心理学探新》主编,名誉主编.顾问。他不仅是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而且是提出创建现代心理技术学和现代大教育观理论的首倡者。招收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50人。个人学术专著和主编著作有《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现代大教育观》《心理学通史》《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技术》和《现代心理技术学》等50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科研成果获全国和省级一、二等奖20多项。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首批心理学家证书。以心理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被列入《国际心理学家名录》,荚国剑桥国际中心《20世纪杰出人物传》、《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等国内外传记。
汪风炎,1970年生,江西景德镇人,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攻中国文化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项目1项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其中1部出了修订版),合著3部(含修订版1部,均是第一作者),主编教材1部;在JOURNALOFMORALEDUCATION和国内权威与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个人学术专著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一次,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一次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各一次。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郑红,1970年生,江西上饶人,心理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认知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心理学。与汪凤炎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均是第二作者,其中1部出了修订版);在国内权威与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含第二作者)。合著(第二作者)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次。
|
目錄:
|
导论 先须交待的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良心新论的理论建构与验证研究?
(一)建构一种适合解释道德学习迁移的理论,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弘扬中国传统良心论的精髓,增强当代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三)提高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深度,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学的建设
(四)唤醒或培育个体的良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怎样进行良心新论的理论建构与验证研究
(一)技术路线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 “良心”是什么
一、良心或良知:语义分析
(一)对汉语“良心”与“良知”二词的语义分析
(二)对西方文化中“良心”一词的语义分析
二、良心:融汇中西的一种新界定
(一)为什么要继续使用“良心”的概念
(二)从何种角度使用“良心”概念
(三)对“良心”概念的新界定
第二章 良心的心理结构
一、良心的心理结构:已有见解
(一)细致分析:西方学人对良心结构的主张
(二)整体把握:中国古人对良心心理结构的主流看法
二、剖析良心结构先需弄清六对关系
(一)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二)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三)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四)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五)持久与短暂的关系
(六)整体与成分的关系
三、良心的心理结构:融汇中西的一种新解释
(一) 良知(狭义)
(二) 良情
(三) 良意
第三章 良心的形成与发展
一、良心形成与发展的路径
(一)内求说与外铄说:由来已久的两种争论
(二)外铄说遇到的难题及破解策略
(三)从类主体与个体两个角度来解释善端与恶端的来源才显得全面
二、良心产生的心理机制
(一)对已有观点的简要回顾与反思
(二)三阶段论:对良心产生的心理机制的新探索
三、良心的发展阶段
(一)对已有观点的简要述评
(二)良心发展的三阶段三水平论:对良心发展阶段的新看法
第四章 良心发生作用的过程
第五章 良心的功能
第六章 唤醒或培育良心的方法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此行为必须是个体依照自己的良心自愿、自由地进行选择后产生的行为。一切并非出自个体良心自愿因而无法选择的行为,即被迫的行为、盲目的行为或空心的行为等,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你表扬一个太监守贞操,就像表扬一个下岗工人勤俭节约、一个农民衣着朴素一样没有意义。①
第二,行为之前是否有是非善恶的道德动机或道德认知判断,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良心行为的一个必要条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L.
Kohlberg,1927-1987)的有关道德认知发展的系列成果清楚地告诉人们,一种行为是否是有道德的行为,要看这种行为之前有无道德判断或善良动机,若有,则是有道德的行为;若无,则不能用“道德或不道德”的视角来衡量,这就将道德行为与一般的行为(如偶然性行为或反射行为)区别开来。依据柯尔伯格等人的思想,真正的道德行为强调既要有道德的动机又要有道德的结果。与此相类似,如果一个人先对其所遇到的情境做一个较清晰或很清晰的道德判断,然后再做出某种行为,或者,在做出一个较清晰或很清晰的道德判断的同时,随即做出相应的某种行为,那么,这种行为才可能称得上是良心行为;与此相反,假若一个人未对其所遇到的情境做任何程度的道德判断,他或她在其后所做出的任何行为,即便其结果是利他性的,也不能将这种行为称作良心行为,而只能将之视作“歪打正着式利他行为”、“巧合式利他行为”或“空心的利他行为”,这三种行为“貌似”良心行为或道德行为,实非良心行为或道德行为,因为这类行为之前缺乏一个道德判断。所谓“歪打正着”式利他行为,是指这样一种行为:一个人本意(或动机)是想伤害对方,但其所做出的伤害对方行为的结果在客观效果上却起到了利他作用。所谓“巧合”式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人无意中做出的、恰巧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