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精品教材之一,全书64万字,共分9篇58章,详细介绍了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措施,并对内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简明扼要的介绍。全书内容实用、知识前沿、文字流畅、图文并茂,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本书配有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及与内科临床工作相关知识点的链接和教学PPT课件,并以考点提示的形式注明了与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关系密切的内容,书后附有教学基本要求、目标检测题和参考答案,并附有主要参考文献,有助于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可供高专、高职临床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和基层社区医务工作者等使用。
|
目錄:
|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1章 概论
第2章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第3章 慢性支气管炎
第4章 支气管哮喘
第5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6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7章 支气管扩张
第8章 呼吸衰竭
第1节 慢性呼吸衰竭
第2节 急性呼吸衰竭
第9章 肺炎
第1节 肺炎球菌肺炎
第2节 葡萄球菌肺炎
第3节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第4节 肺炎支原体肺炎
第10章 肺脓肿
第11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12章 肺结核
第13章 结核性胸膜炎
第14章 自发性气胸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15章 概论
第16章 心力衰竭
第1节 慢性心力衰竭
第2节 急性心力衰竭
第17章 心律失常
第1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
第2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18章 原发性高血压
第19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1节 心绞痛
第2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20章 风湿性心瓣膜病
第1节 二尖瓣狭窄
第2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
第3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4节 主动脉瓣狭窄
第5节 联合瓣膜病
第21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22章 心肌疾病
第1节 原发性心肌病
第2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23章 心包炎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24章 概论
第25章 急性胃炎
第26章 慢性胃炎
第27章 消化性溃疡
第28章 结核性腹膜炎
第29章 溃疡性结肠炎
第30章 肝硬化
第31章 原发性肝癌
第32章 肝性脑病
第33章 上消化道出血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34章 概论
第35章 肾小球疾病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3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36章 肾小管一间质疾病
第1节 肾小管酸中毒
第2节 间质性肾炎
第37章 尿路感染(泌尿系感染)
第38章 慢性肾衰竭
第六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第39章 概论
第40章 贫血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缺铁性贫血
第3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41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42章 白血病
第1节 急性白血病
第2节 慢性白血病
第43章 淋巴瘤
第44章 出血性疾病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3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七篇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第45章 概论
第46章 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第47章 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48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49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50章 糖尿病
第八篇 风湿性疾病
第51章 概论
第52章 类风湿关节 炎
第53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九篇 神经系统疾病
第54章 概论
第55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1节 三叉神经痛
第2节 面神经炎
第3节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第56章 急性脑血管疾病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3节 脑梗死
第4节 脑出血
第5节 蛛网膜下隙出血
第57章 癫痫
第58章 肌肉疾病
第1节 重症肌无力
第2节 周期性瘫痪
各系统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呼吸系统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循环系统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消化系统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泌尿系统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风湿性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神经系统疾病示教及临床见习
内科学教学基本要求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篇 绪论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系统性
强、涉及面广,既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又与临床各科存
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内科学系统阐述了疾病诊治
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原则,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
床思维方法,对临床各科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随着
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基础医学的蓬勃发
展,内科学的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成就,从对疾病的认识到治疗、康复和预防都跃上
了新的台阶。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20世纪以前的医学模式一直是在生物学发展的
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用生物学(包
括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疾病,致力于寻
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并发展相应的生
物学治疗方法;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各种特
异性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对人类的健康作出了
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
在患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
影响日益突出。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
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在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中,不仅要注意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同时
也要注意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于是,1974年加拿大学者Lalonde和美
国学者Blum相继提出了新的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的特点是人们不再满足于
治疗,更重要的是强调保健,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更加
良好的健康状态。将卫生工作由防病治病扩展到对
人群进行健康监护并逐步达到提高人体素质和生活
质量的目标。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了卫生服务目标的
整体观,即从局部到全身,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体到群
体,从原有的生物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医
学这个广阔的领域。治疗疾病要配合心理治疗乃至
社会群体防治,因此,内科学的内容也随着医学模式
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化。
二、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内科学的范围很广,随着专业学科的形成和发
展,原来属于内科学范围的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疾病
等已由传统的内科学分出,成为独立的学科。本教材
的范围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和造血系统
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等。近年来形成的老年病学、急诊医学、遗传学等新
的学科中与内科有关的内容,仍穿插于上述内科学各
系统之中。
本教材每一系统的各篇均以概论简要地阐述该
系统疾病的共同特点;每一疾病的编写内容大体上包
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
诊断和防治措施,使学生能够学到较为全面和系统的
内科学基本知识。
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中有极其普遍的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
基础;而其他临床各学科则从各自的角度和特点来阐
明疾病,又补充和丰富了内科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
能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内科学的知识。
三、学习内科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内科学的目的旨在保障人民健康,为发展我
国医学科学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牢固树立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同情
心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人道主义精神,满腔热情地对
待患者。敬业爱岗、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独立防治内科常见病
和多发病,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研等活动,继续提高
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在工作中能贯彻我
国“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依靠科学进步,动员全
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
指导方针。
1.要掌握有关的基础学科知识 医学各基础学
科和诊断基础是内科学的基础,在学习内科学的过程
中要注重内科基本功的训练,经常复习和密切联系相
关的基础学科知识。学习内科学不仅要掌握不同疾
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
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
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临床知识并运用于医疗
实践。
2.要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正确的诊断是
合理治疗的依据。近年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技术有
了很大发展,但完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仍是临床
诊断的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寻找诊断的线索,据此选
择必要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在全面掌握材料之后,
经过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拟出诊断。诊断力求全
面,包括病因、病理形态和功能诊断。治疗应强调整
体性,避免局部观点和单纯药物治疗观点,根据一般
原则,结合患者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积极而又切
实可行的治疗计划。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保健检查与卫生宣传教育,以便发现早
期患者,给予早期处理,提出预防措施。
3.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要运用基础学
科与内科学知识来理解、分析和解决防治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又要以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
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从而充实和提高理论知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尊重循证医学的发展 循证医学的含义即为
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是在对医学的临床资料进行科
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将临床实践从经验治
疗向科学决策转变必须尊重循证医学的发展。在对
患者做出医疗决定时,应以循证医学的客观研究证据
为基础,而不能依靠个人的医学基础知识及个人直接
或间接的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的参考来进行医疗行
为,从而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服务患者,推动医学
科学的发展。
四、内科学的进展
内科学的进展很快,目前对于许多疾病的病因与
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日益明确和深化,如从染色体基因
内DNA的分析来认识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再如发现
HLA某些位点异常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等;在诊断技术方面放射免疫测量、酶联免疫吸附测
定、内镜、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计算机体层成像
(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等新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肺、消化道、内分泌、肾、血液疾
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更新和发展,
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球囊扩张成
形术、支架植入术,已成为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更难能可贵的是预防为主的理念正在成为人们的共
识,认同规律的生活习惯、戒烟、慎酒、少盐、低脂、低
糖饮食在冠心病预防中的价值;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
的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剂、链激酶及干扰素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计划
免疫疫苗已由传统的生物制品发展到基因工程合成
的蛋白质或肽链疫苗等。总之,内科学方面的不同进
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我们将在各系统疾
病的有关章节中详细阐述。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1章 概论
1.说出呼吸系统疾病的现状
2.记住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做出诊断原则
3.描述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任务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通
气管道,肺是气体交换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不断
吸入外界新鲜空气(氧气),排出体内二氧化碳,维持生
命活动,此外尚有过滤、免疫、代谢、内分泌等非呼吸功
能,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图2-1-1)。
图2-1-1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现状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约占内科疾病1/4),病
死率高,致残率高。据我国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呼
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农村死亡率病因中占第三
位(16.88%),在城市中占第四位(11.86%)。
(一)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
的主要疾病
我国每年肺炎患者约300万例,其中约有13万
人死于肺炎,居各种死亡病因的第五位。病原体以细
菌感染占首位,支原体、真菌、病毒感染有所增加,如
2002年至2003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
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目前在多个国家出现的禽流感病
毒引发的肺部感染等。
(二)肺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oldHealthOrganization,WHO)
公告:结核病已成为全球青少年和成人各种传染病死
因的头号杀手。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也有所增加。我
国农村边远地区和群居流动人口结核发病率较高,耐
药结核菌感染已有发生。
(三)肺癌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WHO1999年报告肺癌是癌症第一位死亡原因。
我国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肺癌死亡率增加了
11.85%。目前肺癌在我国已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及
死亡率的第一位。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增加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的患
病率为3%,全国约有2500万COPD患者。全国每年
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100万。
近年来,COPD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仍然呈上升趋势。
(五)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有渐增趋势
间质性肺病的病种达180种,其中60%以上病因
未明。
(六)免疫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增高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且有上
升趋势的现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呼吸系统与
外界直接沟通,空气中的有害因子可直接随呼吸进入
呼吸道引发疾病。②肺双重血循环的解剖特点使血
液中的有害因子易滞留在肺血管床而致病(图2-1-2)。
③工业的发展、机动交通工具的增多导致大气污染以
及吸烟等理化刺激,使呼吸器官处于“危难”之中。
④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导致老年性肺部疾病增多。
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诊断
技术的进步,使一些疾病能早期发现。⑥病原体耐药
菌株的增加和变异,使以感染占首位的呼吸系统首当
其冲地受到损害(如SARS)。另外,呼吸器官有巨大的
代偿潜能(只需1/20的呼吸功能即可维持正常功能)
致使早期病变或小灶病变无临床征象而被忽略;当有
明显临床表现时,已发展至功能严重受损,致使病死率
增高。
图2-1-2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一)按疾病谱分类
(1)感染性疾病。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肿瘤。
(4)间质性肺病。
(5)其他。
(二)按病因和发病因素分类
1.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
虫等病原体,所致的气管、支气管、肺及胸膜的感染。
2.理化因素疾病 如吸烟、被动吸烟、环境污
染、工业粉尘及有害气体等,是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尘埃沉着病等疾
病的诱因和原因。
3.变态反应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泡炎、肺
肾出血综合征等均与变态反应有关。
4.遗传及免疫缺陷 如支气管哮喘、结节病、肺
间质纤维化、肺血管炎及部分支气管扩张均与免疫缺
陷及遗传有关。
5.肿瘤 以支气管肺癌多见,其他有肺转移癌、
胸膜间皮瘤、肺良性肿瘤等。
6.全身性疾病 其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也
可累及呼吸系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循环系统疾病、肝硬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白血
病等。
7.其他 目前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
病,如肺泡蛋白沉积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日趋增多,其表现复杂多样,
缺少特异性,可同病异症,或异病同症。诊断时要详
细询问病史,进行细致系统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必要
的辅助检查,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诊断。
除了常用的诊断基本方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
室及X线检查),一些特殊检查手段越来越发挥着重
要作用,如计算机层析成像(CT)、核素显像、纤维支
气管镜等。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呼
吸困难、发绀、胸痛等。
1.咳嗽和咳痰 咳嗽(cough)是机体的一种保护
性反射动作。咳痰(expectoration)是经咳嗽将呼吸道
内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的现象。剧烈咳嗽则可使
呼吸道内的感染扩散、已受损害的呼吸道出血、胸膜
下气肿肺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增高影
响心脏功能,也可能引起呕吐、胸痛、头痛、上腹痛,影
响睡眠,甚至引起小便失禁或晕厥。几乎所有的呼吸
系统疾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表2-1-1)。
表2-1-1 咳嗽、咳痰的常见病因
部位病因
气管-支气管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大气道受压(淋巴结或肿瘤)
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良性(或恶性)肿瘤、吸烟、有害气体、灰尘刺激
肺实质肺炎、结核、肺脓肿、肺霉菌病、肺栓塞、弥漫性肺间
质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积症、硅沉着病及其他肺
尘埃沉着病
肺外病因咽、喉部炎症、结核或肿瘤,肺淤血、肺水肿、延髓性
麻痹(又称球麻痹),习惯性、精神性咳嗽等
诊断时应注意分析:①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者
称为干咳,见于咽喉炎、胸膜炎、肺结核早期等;咳嗽
有痰者称为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
管扩张,肺脓肿及空洞型肺结核等。②咳嗽的时间:
晨起或就寝时咳嗽、咳痰者,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
肺脓肿;夜间咳嗽多见于左心功能不全、肺结核;长期
慢性咳嗽,以晨起或夜间为甚者,常见于慢性支气管
炎;发作性咳嗽常见于百日咳、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淋
巴结结核或肿瘤压迫支气管等疾病。③咳嗽的音色:
咳嗽声音嘶哑是因声带病变及喉返神经麻痹所致,常
见于喉炎,喉结核、喉癌等;咳嗽无声或声音低微,见
于声带麻痹,水肿或极度衰弱的患者;犬吠样咳嗽多
见于喉头狭窄,百日咳等。④痰的性质和痰量:铁锈
色痰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草绿色痰见于铜绿假单胞
菌感染;棕褐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烂桃样痰见于
卫氏并殖吸虫病;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血性痰见于肺结核、肺癌等;大量恶臭脓性痰,放置后
分三层者(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或脓液,下层为坏
死组织),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少量白色黏液样
痰见于急性支气管炎。⑤伴随症状:伴发热者,多见
于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脓
肿等;伴呼吸困难者,多见于心肺严重病变,如左心功
能不全、肺气肿、肺水肿、广泛性肺部炎症等;伴胸痛
者,多见于胸膜炎、气胸、肺炎等。
?考点:咳嗽的鉴别诊断
2.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器官的
出血经口腔排出,多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循
环系统、血液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所致。根据咯血量
可将咯血分痰中带血、小量咯血、中等量咯血、大量咯
血,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在100~500ml
为中等量,在500ml以上(或一次在300ml以上)为
大量。
咯血须与口腔、鼻、咽部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引起的
呕血鉴别。鼻出血多自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
方发现出血灶;鼻腔后部出血经后鼻孔沿咽后壁下流,
用鼻咽镜检查可确诊;还应与咽喉部炎症或肿瘤、口腔
溃疡所引起的出血,牙龈出血等鉴别。
而呕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前一般有上腹不
适、恶心、呕吐。血是呕出的,呈酸性,色多呈暗红或
咖啡,常混有食物残渣及胃液,伴黑便且呕血停止后
仍持续数日。
咯血可引起窒息、出血性休克、感染播散或继发
感染等并发症。
咯血的机制
包括各种有害因子对毛细血管直接损伤或通过
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炎症、结
核、肿瘤等病变侵蚀小血管;慢性感染使血管壁纤维
受损形成小动脉瘤破裂;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肺淤血
或支气管黏膜下层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因子缺陷或
凝血过程障碍等。
诊断时应注意分析:①咯血者的年龄:咯血相关
疾病的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轻人咯血常见于肺
结核,支气管扩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40岁
以上持续的痰中带血应考虑支气管肺癌,只有在排除
了其他病因之后才可考虑慢性支气管炎。②咯血的
量:大咯血常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
肿、心血管疾病致支气管黏膜下层支气管静脉曲张破
裂等。③咯血的性质和颜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
气管内膜结核及出血性疾病等呈鲜红色;二尖瓣狭窄
肺淤血时一般为暗红色;左心衰竭肺水肿时为浆液性
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并发肺梗死时常为黏稠暗红色
痰;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砖红色胶冻样痰
主要见于克雷白杆菌肺炎。④伴随症状:伴发热,见
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流行性出血热、肺梗
死等;伴胸痛,见于肺炎、肺梗死、肺结核、支气管肿瘤
等;伴呛咳,见于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等;伴脓痰,
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并发感染等;
伴皮肤黏膜出血,应考虑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
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风湿病等;伴黄疸,应考虑肺出血
型钩端螺旋体病、中毒型肺炎、肺梗死、重症肝病等。
⑤既往史及个人生活史:有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
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风湿病、急性传染病以及流
行季节去过疫区史,有无胸部外伤史等。
?考点:咯血量的区分,咯血的鉴别诊断
3.呼吸困难(dyspnea) 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
吸费力。表现为呼吸活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
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有呼
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当各种原因导致气体交
换功能紊乱以致不能维持人体需要时,就会出现呼吸
困难。呼吸困难发生机制由于病因不同而异,临床常
见的有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药
物或化学物质、尿毒症、糖尿病酮症以及肾小管酸中
毒等)呼吸困难,血源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
难等。
诊断时应注意分析:①呼吸困难的性质。呼吸困
难常分为呼气性、吸气性、混合性三种。吸气性呼吸
困难常见于上呼吸道不完全阻塞,如气管异物、喉头
水肿、喉癌等;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肺组织弹性减
弱及小支气管痉挛狭窄,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
管哮喘等;混合性呼吸困难可见于广泛性肺部病变、
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②呼吸困难发生急骤
或缓慢;持续时间的长短;阵发性还是持续性;劳力性
或安静状态下或夜间呼吸困难;能否自然缓解或何种
药物可缓解等。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常见于急性肺
水肿、大块肺梗死、自发性气胸等,阵发性反复发作性
呼吸困难,伴有喘鸣,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见于支气
管哮喘;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可见于早期左心功能不
全。③呼吸困难伴随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发
热、胸痛、心悸等。伴咳嗽咳痰、发热,多见于呼吸系
统感染性疾病;伴发热、胸痛可见于胸膜炎和大叶性
肺炎等。④有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
经精神系统等疾病史,有无外伤或中毒等病史。
?考点:各类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疾病,
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发绀(cyanosis)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超过50g/L时),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以口
唇、舌、口腔黏膜,鼻尖,颊部,耳郭和指(趾)末端最明
显。广义的发绀还包括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血
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的皮肤黏膜青紫现象(较
少见)。临床上分为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及混合
性发绀三种。
(1)中心性发绀:特点是全身皮肤黏膜均发生发
绀,但皮肤温暖。①肺性发绀: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
系统疾病,如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阻塞、肺部疾
病(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淤
血、肺水肿)、胸膜疾病(大量胸腔积液、气胸、严重胸
膜增厚)及肺血管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静脉
瘘)等,其发生机制是由于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
肺氧合不足。②心性混合性发绀:见于发绀型先天性
心脏病,如法洛(Fallot)四联症,其发生机制是心脏及
大血管间存在异常通道,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进行氧
合作用,即经异常通道分流混入体循环动脉血中,如
分流量超过心排血量的1/3,则可引起发绀。
(2)周围性发绀:特点是常出现在肢体下垂部位和
周围末端,且局部皮肤发凉,若按摩或加温使之温暖,发
绀即可消失。其发生机制是:①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
缓慢,氧在组织中被过多摄取。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
性心包炎、局部静脉病变。②周围血管收缩,心排血量
减少,循环血容量不足,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常见
于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等。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并存,
常见于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瓣膜病
变等,因肺淤血时血液在肺内氧合不足以及周围血流
缓慢,氧在组织中被过多摄取所致。
诊断时应注意分析:①注意皮肤温度。中心性发
绀皮肤温度正常;周围性发绀,则皮肤温度降低。②发
绀的部位。中心性发绀出现于全身皮肤黏膜,周围性
发绀则多见于肢体下垂部位及某一局部的皮肤黏膜。
③发绀发生的急缓,阵发性或持续性,以及发绀的病程
等。急性发绀见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急性中毒、休
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呼吸道疾病(喉头或气
管梗阻、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急性肺部感染。慢性发
绀主要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某些慢性肺部疾
病。反复发作的肢端发绀,常由于局部循环障碍所致。
重度发绀主要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高铁血
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与肺动静脉瘘等。④伴随症状:伴咳嗽、咳痰、咯血常
见于心肺疾病;伴呼吸困难,常见于重症心肺疾病、急
性呼吸道梗阻和气胸等;伴有杵状指(趾)者,常见于发
绀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伴有意
识障碍者,常见于化学药品中毒,肺性脑病等。⑤既往
史及服药史等。
?考点:发绀的概念、分类,各类发绀的特点及常见疾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体征
呼吸系统的常见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
变的部位及性质,结合其他表现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见表2-1-2。
?考点: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应
列为常规检查。化脓性细菌感染常有白细胞总数升
高、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增高,核左移;病毒感染白细
胞总数一般不高。血沉对疾病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例如血沉增快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正
常,提示病情好转。
(2)痰检查:包括痰的量、性状、气味、痰涂片、细
菌培养、细胞学等多种检查。革兰染色涂片,检查细
菌的类别。抗酸染色涂片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可检查结核杆菌快速诊断结核病。痰培养及药
敏试验可确定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利选择敏
感的抗菌药物。反复痰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肺癌简
便有效的方法。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部疾病
的重要方法之一。应以胸透或正位胸片为基础,酌情
选择侧位、前弓位、体层或高电压片。胸部CT扫描
可显示胸部横断面结构,清晰显示被纵隔遮隐的病灶。
表2-1-2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体征
病变
视诊
胸廓呼吸运动
触诊
语颤气管位置
叩诊
音响
听诊
呼吸音?音
肺实变对称病侧减弱 病侧增强居中浊音或实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湿?音
肺不张病侧塌陷病侧减弱 消失移向病侧浊音 减弱或消失 无
肺气肿桶状两侧减弱 减弱居中过清音减弱无
气胸 病侧饱满病侧减弱或消失病侧消失移向健侧鼓音 减弱或消失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