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李叔同生逢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生长在一个繁华与贫困同生共存,传统与现代冲突抵牾,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城市里,他的人生将怎样开始,他的心路将趋向何方呢?
《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以时间为序,对李叔同的生平事迹、艺术追求和佛学修养等予以详尽叙述、全面展示。
作者蒋心海行文流畅,文笔优美,文中并附有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实为读者了解李叔同思想生平的优秀读本。
|
內容簡介: |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他同时代人的眼里,这是似乎无法统一的两世人生。由风流倜傥的浊世公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转折过程?这样一个生命像一颗流星,果断、决绝、炫目、温暖,他留给后世的是一系列永远无法明了的谜团……通过阅读蒋心海编著的《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读者将对其身世有个更加清晰地了解。
《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就李叔同生平和文化成就中的研究热点、难点和疑点,在依据可靠的资料进行合理辨析的基础上,对李叔同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而又精练的勾勒,展示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
目錄:
|
小引
一、津门岁月
1 家世
2 童年印象
3 书生少年
4 京津艺友
二、海上风流
1 南迁
2 城南草堂
3 悲欢家国事
4 南洋公学
5 声色场上
6 沪学会
三、负笈东瀛
1 音乐小杂志
2 随鸥吟社
3 东京美术学校
4 春柳社
四、艺术人生
1 北归故里
2 太平洋画报
3 执教生涯
4 湖光山色伴歌声
五、走向空门
1 断食
2 皈依
3 披剃为僧
4 出家之谜
六、佛门修行
1 持戒修习
2 闭关永嘉
3 云游弘法
七、出世精神
1 前尘故旧
2 护生画集
3 晚晴山房
4 清凉歌集
八、人间晚景
l 行脚浙东
2 南闽梦影
3 最后忏悔
4 黄花晚节
5 悲欣交集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 津门岁月 1 家世
天津老三岔河口,是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之处,水陆交通便利,这里曾是天津最早的居民点,也是最早的水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在李叔同出生的年代,这里依然是漕运的中转站和长芦盐的集散地。直到1918年,海河裁弯取直,河口向西北挪移,老三岔河口和原北运河河床被填平,改造成了东河沿大街(现在的狮子林大街),三岔河口地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在当年依旧繁华的老三岔口东侧,有条叫粮店后街的南北走向的马路。
马路东侧,有条叫陆家胡同的东西向小街,胡同东口2号,是一所坐北面南的三合院,这里便是李叔同出生的地方。
当初,宅院的门楼不算太大,门楼正面有4扇平门,正对着北房。4扇平门很少打开,家人平常出入,只走门楼东侧的便门。院内方砖铺地,北、东、西三面,各有3间青砖房,墙基磨石抱角,房上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在北房的后面,还有一个不大的院落,院内有灰土房3间,靠西房外首有一株老梅树。宅后不远处便是原北运河河身,顺河往东有条金钟河,沿河是一片树林。从李家住宅的情形来看,在当时的天津城里,也算得上殷实富足的家庭了。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父亲名世珍,字筱楼(一作小楼、晓楼),祖父李锐,叔祖父李锟。据说李家祖辈经营盐业,康乾年间,天津漕运和盐业已相当兴盛,吸引了大量闽、徽、浙等地的商人来此经商,李家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天津。到李叔同父亲李筱楼这一辈,李家经过至少两代人的经营,盐业和钱庄业已颇具规模。
李叔同的父亲筱楼公53岁这年(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考中进士,曾担任过吏部主事一职。或许是无心仕宦,或许是官场失意,不几年筱楼公就辞去官职,一心操持家中的生意了。进士出身的筱楼公,既有为官的背景,又有雄厚的资财,生意越发红火,他先后买下大量的盐田引地,钱庄的规模也扩大了很多。据李叔同的次子李端回忆说:“我家曾多次来过‘镖’,这应该是我家干盐务的收入,通过镖行从引地押运到津的。”“来‘镖’的时候,前门打开,成箱的财物卸在前边的柜房里,人出人进,热闹极了。”
钱庄的生意也做得很大,宫北大街有专做门市生意的桐兴茂钱铺,家里还有做内局生意的桐达钱铺。桐达钱铺“柜房门前廊柱上,有木制的抱柱对联,红底黑字,上下联的第一字分别是‘桐’、‘达’两字”J。因此,人称李筱楼家为“桐达李家”,以便与冰窖胡同的另一户李姓富人区别开来。由此看来,这一时期的李家,已是津门有名的巨富之一了。
李筱楼前后至少有妻妾4人,原配姜氏生子文锦。李文锦长李叔同近50
岁,娶妻后不几年就去世了。筱楼公又纳郭氏,未有生育;再纳张氏,生子文熙(1868~1929),字桐冈,长李叔同12岁。但李文熙自小身体赢弱,筱楼公担心其寿命不长,就在67岁高龄,纳18岁的王氏为侧室。第二年(1880
)王氏生下李叔同,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李叔同对生母王氏的感情很深,许多年后,当他与人谈起母亲时,还是痛苦地一皱眉,摇着头说:“我的母亲——生母很苦。”关于王氏夫人的情况,专门研究平湖方志的陈宰先生有过详细的考证,对其姓名、出生地、家世、嫁与李筱楼的过程讲得尤为详细具体,只是目前尚无与之相关的资料来印证。据说,王夫人出生在浙江平湖一小业主家里,与筱楼公祖上是同乡,后来王家破产,只好将女儿远嫁天津,给年长自己近50岁的筱楼公做了侧室。
李叔同两三岁的时候,筱楼公又在老宅附近的山西会馆斜对过,购置了一所大宅院(今粮店后街60号),全家搬过来居住。此宅院为道光年间一家富户所建,呈“田”字格局,由4个小院组成,分前后两个大院,除各有十多间正房和厢房外,还有厅房、仓房、过厅、游廊等。在“田”字当中一横的地方,有条两间房宽的间道,在“田”字中心紧靠间道的位置,有间高台阶的洋书房,是间刀把状的西屋书房,瓦顶有流水沟,东、南两面有窗。窗为两层玻璃,一层窗纱。房内有中式木床和书橱,摆设十分讲究。洋书房台阶下面,有竹篱围成的小花园,名为“意园”。在中国传统的大宅院里,弄一点洋书房之类的西式建筑,是当时大户人家的时尚,大概是为了显示主人的阔气和文明。在天津这样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开放城市里,这也算是一道别致的风景了。
整座宅院沿街而建,坐西面东,大门为“虎座”门楼,门楣上有精致的百兽图镂刻砖雕,迎面为刻砖照壁;门楼左侧为厅房,门楼和过道正上方分别悬挂着“进士第”和“文元”两方匾额。此时的李家宅第,宽敞而气派,彰显着主家的富贵与名望。这大概就是李家鼎盛时期的景象了。
1884年9月,筱楼公患了痢疾,病势越来越重,多方延医诊治,却不见好转。筱楼公自知不起,索性不再延医问药,不意反倒有了痊愈的迹象。筱楼公笃信佛教,他从自身病情的异常变化中,觉察到自己的“合报之日”也许就要到了,于是嘱咐家人延请高僧,于病榻之前诵念《金刚经》。他静静地聆听着和缓悠远的梵音,如入禅定,最后安详而逝,卒年72岁。
筱楼公去世后,在家停灵7天,每日请僧人一班或三班,诵经不绝。筱楼公进士出身,且做过吏部主事,又是津门巨富,因此丧礼的场面十分气派。时任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李鸿章亲自“点主”,武官马三元“
报门”,更是让李家倍具哀荣。
筱楼公去世以后,17岁的李文熙执掌了家业。李家随着时局的动荡,在内忧外患中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败落。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国内政局陷入混乱,同时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反洋教”的运动也愈演愈烈。1900年,“庚子国变”爆发,义和团运动扩展到京津地区,在这种内外交加的动乱与战争中,京津一带的商业经营自然难逃此劫,而李家的盐业和钱庄也不可能不被殃及。1902年,李文熙被迫转让了自家在河南内黄县的盐业引地(官府指定给盐商从事运销食盐的专卖区),李家从此失去了盐商资格。3年后,李家在天津城内的钱庄之一“桐华钱铺”歇业。到了1911年,也就是李叔同留学归来的那一年,包括“桐达钱铺”在内的两家钱庄倒闭,百万家资荡然无存,李家从此彻底地败落了。
P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