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編輯推薦: |
这本《图本丁玲传》由涂绍钧著。和常见的以褒扬颂赞为主的评传不同,这本传记更注重把作家丁玲看做是特定时代中有个性的生命体,是“人间的”作家,而不是超人。作者不拒绝传主的日常表现、逸闻琐事,格外留意捕捉一些生活细节、性格侧面,甚至某些独异的品性。
|
內容簡介: |
这本《图本丁玲传》由涂绍钧著,本书命名为“图本丁玲传”,因为有大量的“图”。不是新画的插图,而是老照片。《图本丁玲传》的编写过程,作者都花费很多精力去搜寻有关传主的各种照片资料。这本书在“图”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照片在书中不是文字的附庸或者补充,而是经过精心的编排,其本身就构成书的主干部分,和文字同等重要。图与文互动映照,互为阐释,更生动也直观地叙说丁玲的生平。那些斑驳陈旧的老照片不光为了“好看”,也是为了制造浓厚的历史现场感,给人某种冲击,加上文字的点拨,读者就愈加真切地感受到丁玲及其所处的时代的那些情味。
|
關於作者: |
涂绍钧
1947年生,笔名柯葳,湖南临澧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丁玲研究会、“丁玲文学创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玲研究》执行主编,研究馆员,常德市政协委员。历任临澧县柏枝中学教师,临澧县文化馆文学专干,《临澧文艺》主编,中央党校林伯渠传记组成员,常德地区群众艺术馆文学组组长。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著作《林伯渠》《风雨征程》《走近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丁玲》《林伯渠的青少年时代》合著等。其中死别生离未许愁被译成日文在日本连载,《林伯渠《走近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丁玲》分获第二、六、八届丁玲文学奖一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 飘零孤女
第二章 少年叛逆者
第三章 展翅高飞的鸟儿
第四章 闯荡北京
第五章 南下上海
第六章 在鲁迅旗帜下
第七章 入党前后
第八章 窑洞岁月
第九章 桑干河上
第十章 为了新中国文学的繁荣
第十一章 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十二章 重返文坛
尾声
|
內容試閱:
|
古城常德,地处洞庭湖滨,始建于两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后期,秦为临沅县治,一条云贵和川东南通往中原及京城的古驿道横贯其间,历为湘西北军事要塞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年贵州丽水的黄金,湘西的竹木、桐油、生漆,以及沅水上游的铜、钨、锡、铅等矿产,均需经此通江达海,史称“控引巴蜀,襟带洞庭”,“黔川咽喉,云贵门户”。自汉高祖所置武陵郡治以来,曾先后改称义陵、嵩州、朗州、鼎城。清澈的沅水在城垣下蜿蜒东去,留下一串串悠远的故事传说至今。
相传舜帝曾让王位于上古高士善卷,善卷坚辞不受,隐于常德沅水南岸德山,乃为中国隐逸文化宗师;爱国诗人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涉江》,其
“朝发枉睹兮,夕宿辰阳”句中的“枉睹”,亦为枉山脚下的枉水,当年屈原曾流寓常德,现城中仍有“招屈亭”“三闾港”遗迹可寻;春申君黄歇,《武陵旧志》说他是武陵人,《嘉靖常德府志·地理志》云“府北开元寺,相传为春申君宅”,现城中仍有“春申阁”及“珠履坊”“春申君墓”遗址;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和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于永贞元年被贬为朗州司马,在常德谪居十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据考其名篇《陋室铭》亦写于常德;晚唐诗人李群玉,史称“诗篇妍丽,才力遒健”,他在《进诗表》中自云“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清初独树一帜、名垂千古的绘画大师髡残,亦诞生在常德;更有历代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诸如谢胱、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韩愈、自居易、李商隐、司空图、寇准、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朱熹、姜夔、袁宏道、王船山、郑板桥、林则徐、魏源等,均有诗作题咏于此;及至近现代,著名的反清志士秋瑾,常德籍同盟会会员、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刘复基、蒋翊武、林修梅,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等,都曾在常德城中居住或求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赋予这座江南古城无限神韵。
清光绪三十年九月初四1904年10月12日,随着几声婴儿的啼哭,常德城中昔日的余太守府第深宅大院内,蒋冰之丁玲降生在外祖母家。次年11月,才被接回安福县西乡黑胡子冲富甲一方的蒋家今属佘市镇高丰村。安福县原为澧州属地,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临澧县。蒋冰之的外祖父余鹗字泽春,号润斋,原本为一介寒儒,写得一手好字,尤工隶篆,是常德远近闻名的书法家。自清咸丰中了武陵辛酉科拔贡,历任贵州古州厅同知,云南大理、普洱、楚雄知府。大约是湖湘学子禀性使然,光绪十五年1889年,64岁的余鹗在云南任上,“因有属员狡猾,枉法殃民,又树党,上下其手,见宦海风波,如恋栈,冰炭自不能相容,怕一旦有事,同归于尽。连上三禀辞职”。1897年10月,因病殁于常德。
蒋冰之的母亲余曼贞,也是这年嫁到蒋家的,她的这桩婚事,却是因其母在贵州古州饮于同乡蒋家时,酒后戏言,将年仅1岁多的幼女许配给安福同乡蒋定礼
亦为咸丰辛酉科拔贡,历任贵州普安厅同知、贵州乡试内廉监试官钦加盐运使司衔的三公子蒋保黔号浴岚。当时,其父余鹗很不以为然,说:“吾家乃清寒士族,攀此富贵家子,悉他日若何?恐误我爱女。”而母亲却说:“既已许诺,不便翻悔。”
然而余曼贞之后的命运,不幸被其父言中。原来蒋冰之的父亲蒋保黔,3岁亡父,14岁丧母,15岁时便带着一个妹妹与两个哥哥分家,独立门户。余曼贞初嫁为人妇,便要和丈夫一道挑起家庭的重担。
安福蒋家,历为县内首富。特别是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更是盛极一时。
当地民间对其发家史曾有种种传说。一是蒋氏第八十七世蒋光业为李白成后裔说。李自成兵败之后,顺治二年1645年由湖北经津市、澧州进入安福县境,自忖霸业难图,遂将一幼子过继给蒋家,取名光业,并赠送大量金银财宝。经查《蒋氏宗谱》第十一卷,与传说显然相悖:“第八十七世蒋光业系大玺长子,字庭辉,号修田……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八月十六日寅时,殁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腊月十九日戌时,享年67岁,葬安福清水洪家河壬丙山向地支子午三分。”如按李自成兵败后死于湖北通山说1645年,蒋光业整整晚出生了116年,如按李自成兵败后禅隐湖南石门县夹山灵泉寺的“夹山说”及“禅隐说”,李白成曾在此禅隐30年,圆寂于1675年,距蒋光业出生的1761年相差86年。二是蒋光业为李白成军需说,李自成兵败后,禅隐石门灵泉寺,嘱蒋光业广置田产,以图东山再起,如前所述,蒋光业生于
1761年,如24岁做军需,离李自成兵败的1645年则晚了140年。三是李自成兵败时,曾在澧州山中遗弃一3岁幼子,被蒋氏八十三世蒋之幡拾得,取名蒋其魁,其九代孙为蒋冰之丁玲。经查《安福县志》之《人物·孝友》篇,所述“山中拾子”之事,发生在1643年11月张献忠攻陷澧州期间,而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如日中天,攻克潼关,旋破西安,略定三边,正筹划大顺军建国事宜,根本不可能不远千里跑到澧州山中丢弃幼子。况且《蒋氏宗谱》明确记载蒋其魁出生于顺治元年1644年,而传说中的山中遗子1643年已有3岁,与蒋其魁的出生年份也显然不符。此事丁玲在1985年1月20日致甘肃政法学院语文教研室副教授穆长青的一封信中曾说:“安福蒋家是否为李自成后代,我幼时也曾听到过一点传说,但印象中并无定论。一九八一年某杂志曾来找我求证,我把当年听到过的传闻转告,供学者们作为研究的参考;在我的思想上或言谈上,都没有有力的考据去肯定或否定它。一九八二年我回湖南一趟,在家乡临澧县政府看到一套蒋氏族谱十余本,从第一代记述到九十余代,包括到我的父母及我自己。记述到我和我父母、外祖的史实与我所经历和知道的都属实无误。这族谱一直记到一九四八年。根据这族谱的记载,我一点也看不出我和李白成有什么血缘关系。因为我不治史,也无暇及此,未能进一步研究立论。你如有兴,当可进一步探索,并向临澧县政府接洽借阅参考。”P00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