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5.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阅读《读者欣赏》就像一场轻松却充实的旅行,群山间、溪流畔、田野中、城市里……满是文化与历史的痕迹,可口却没有满汉全席的繁复,清爽却没有快餐的不健康添加成分。和老大哥《读者》相比,她还是个小姑娘。10年过去,小姑娘坚定不移,带着清新的空气、和着优雅旋律,在图文并茂的路上舞蹈,舞姿越来越曼妙,观众也越来越多。
|
內容簡介: |
《读者欣赏》是《读者》的图片版,是一份《读者》的视觉杂志,她秉承《读者》的人文精神,凸显《读者》求真、向善、唯美的主张,试图彰显人们略知一二或尚未发掘的自然美、形式美、心灵美。以此为原则,《读者欣赏》开辟了一些在同类期刊中不常有的边缘栏目。如《大师巨匠》《文化纪事》《艺术人生》《行走》和稍后些开办的《古韵今谈》《鲜话说吧》等。这些栏目图文并茂,谐趣天成,绘声绘色,甚是悦目。
本书包含《笔墨江山》、《大师映象》、《大国之美》、《步尺量天》。
|
目錄:
|
《笔墨江山》
名人轶事
汉武帝如何『拉动内需』
东方朔:汉朝的撒娇派教主
谢安这个人
倪瓒:只傍清水不染尘
罗聘:『五分人才,五分鬼才』
韩信如何找工作
难得糊涂郑板桥
我是谁:风流解元唐伯虎的灵与肉
天桥八大怪——老北京的草根明星
梁山好汉们的烂事儿
盛世繁花——戏说大唐漂亮女人
四大美男大结局
传奇公主的非常人生
故纸堆里的愚士
后宫轶事
鲜话说吧
帝王封禅
南北榜,明王朝的『高考分区划线』
滴血认亲——中国古代验血秘术
如厕之筹
绝交的诗意
两只桃子引发的血案
负心汉的健忘症
忽悠没商量,古人也疯狂
古代镖局的那些规矩
热闹的宋朝楼市
世说床语
古代妓女收入知多少
盗墓史记
历史上的盗墓狂人
古韵今谈
古代值班族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
古人择婿,不成不扰
古代青年的求职信
古人怎么活
古代文人的稿酬
古代官场的年龄潜规则
帝国时代的公车『顽疾』
中国古代的房屋『限购令』
古人的消遣
古代的名人广告
古人也八卦
古代为何喜欢查户口
《大师映象》
《大国之美》
《步尺量天》
|
內容試閱:
|
方朔:汉朝的撒娇派教主
文郭灿金
东方朔保持了多项个人纪录:
他是第一个以东方为姓的人。据说东方朔的父亲姓张,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亲生下他三天后也去世了。而他出生之时,东方刚亮,所以就被兄嫂命名为东方朔。
大隐隐于朝,这是后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对这话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也是东方朔。当时他和别人辩论,一不留神就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后人对这句话推崇备至,尤其是那些拿着俸禄,却又标榜自己拥有高尚情怀的人。后人甚至还将这句话延伸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谪仙”这个名字最早也属于他,只是李白后来居上,将这个名字占去了。
东方朔是以一种特别个性的方式让皇帝记住的。
他本来是齐地人,酷爱读书,为了有更大的发展,就兴冲冲地来到了首都长安。到了长安之后才知道,长安人才济济,想博个出人头地还需恶搞才行。于是,他决定直接给皇帝上书。他一口气用了3000个木简才把这封信写完。3000个木简是什么概念?就是公车府的两个年轻人刚好抬得起来。
于是,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上书,一连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我们不知道这封需要两个月才能读完的信水平如何,反正读完了信之后,汉武帝就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让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东方朔这人很机智,经常让汉武帝高兴得傻笑不已。他最著名的段子是对下面两个词语的“考证”。
在去甘泉宫的路上,汉武帝看到了一条红色的虫子,头目牙齿耳鼻都有,随从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武帝就让东方朔来辨认。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从前秦朝时拘系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就叫人查对地图,果然如此。武帝又问:“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故以酒浸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武帝叫人把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消失了。
汉武帝曾到上林苑游玩,看到了一棵好树,问东方朔是什么树。东方朔回答:“这树名‘善哉’。”汉武帝暗地里叫人给这棵树做了标记。几年后汉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可这次东方朔却回答:“这树名‘瞿所’。”汉武帝立即说:“东方朔欺骗我好久了。树名前后不同,这是何故?”东方朔说:“大的叫马,小的叫驹;大的叫鸡,小的叫雏;大的叫牛,小的叫犊;人小时候叫儿,长大后就叫老。这棵树过去叫它善哉,现在叫它瞿所。长少死生,万物败成,岂有定数?”
东方朔习惯于以自己奇怪的行为方式给大家惊喜。由于汉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屡次赐给他绸绢,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然后,他就用这些赐来的钱财绸绢,娶长安城中年轻漂亮的少女为妻。然而,他又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娶来的美女他最多保持一年的兴趣,之后就再娶,因此他的钱财和精力都用在了物色小美女、迎娶大美女、抛弃老美女的功夫上,弄得同僚们半是嘲弄半是嫉妒地称呼他为“疯子”。他却反唇相讥:“笨蛋,你们没有明白我这样的人是在朝廷里隐居吗?”
他喜欢撒娇,尤其是在汉武帝的背后向汉武帝撒娇。有一天,东方朔又在为自己的满腹才华自吹自擂,公开扬言在大汉王朝,学问的前三名一定是东方、东方、东方!同僚一起发难:“你如果说苏秦、张仪水平高我们承认,因为他们偶然遇到了大国的君主,便能混个卿相。至于您,我们却不敢恭维,因为我们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您在朝廷里奋斗了数十年,官衔不过是个科级侍郎,这难道没有您自己的原因吗?”东方朔的回答堪称经典:“不要乱说什么张仪、苏秦的往事,时代不同了,高低都一样。周朝十分衰败,诸侯王得到士人的帮助就能强大,失掉士人的帮助只能自取灭亡,所以士人可以身居高位,子孙长享荣华。那显然是非正常年代的非正常事件。在如今正常和谐的年代,贤与不贤,凭什么来辨别呢?古书上常说:‘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我做小官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呢?”
这段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打击了他人,又抬高了自己,同时还拍了朝廷的马屁。这娇撒得空前绝后,依仗自己的智力,东方朔成了隐居在朝廷中的撒娇派教主,弄得汉武帝一天不见东方朔,就会觉得哪里不舒服。面前无人撒娇岂不是空有江山?于是汉武帝也不时地给东方朔提供表演的舞台。
一天,有一只动物跑了出来,它的形状像麋鹿。汉武帝就下诏叫东方朔过来。东方朔果然不负众望,马上开始撒娇:“博学如我,怎会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但只有让我吃好喝好之后,我才愿意说出来。”吃饱喝足之后,东方朔又开始撒娇:“我知道某处有公田、鱼池和苇塘好几顷,只有陛下将这块公田赏赐给我,我才愿意说出来。”得到汉武帝肯定的答复后,东方朔突然大叫道:“恭喜皇上,恭喜皇上!这种动物叫‘驺牙’。它的出现,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必然有人过来投降!”过了不长不短的一年多,匈奴浑邪王果然带人归降汉朝。东方朔料事真如神!
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汉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汉武帝感叹道:“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仅仅是善于言谈吗?”过了不久,东方朔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到临终时,他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东方朔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人才,在伟大而专制的年代里,他学会了如何调节个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学会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用知识换取物质利益,并学会了用这些东西去换取其他方面的享受。
知识就是力量,这话难道是骗我们的吗?
谢安这个人
文刘雅茹
他隐居了二十年,为官二十余年。隐居时,他是一代“风流名士”;为官时,他是一代“风流宰相”。
“风流”中,他从容挫败了权臣桓温的篡位阴谋;“风流”中,他潇洒指挥了传世精典淝水之战;“风流”中,他为东晋主持了10年大局,国泰民安,竟在一个乱世出现了“小康盛世”;
“风流”中,他功成名就,却又激流勇退,弃功名权位如同粪土……
如果这些还不够完全,那么,他还是一位大书法家,一位操琴大师,一个诗人。在家族里,他是所有人的精神依托;在社会上,他是一个时代的偶像巨星;在林泉间,他是名士们的领袖;在朝堂上,他是整个国家的核心……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被文化人推崇的谢安。不知谢安,就不懂中国文人的风流;不读谢安,就不知传统士文化的渊源。
“风神秀彻”的童年
虽然谢安最了不起的那些事,都是在他过了40岁当官以后做的,但是他的成名,很早就开始了。那时谢安还只有四岁,大名士桓彝到谢家来做客。一进府,桓大名士就看上了谢安这孩子。古人的眼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东汉时评论人看“骨相”,魏晋时评论人重“风神”。桓彝一见谢安,忍不住地赞叹,哎呀,这孩子好啊,“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东海就是王承,是当时极出名的人物,为官清廉,很受百姓爱戴,并且极有风度。后来看桓大名士这话,还是颇有些道理,谢安后来果然是“不减王东海”。谢安很小就出名,大概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偶像的“明星效应”
谢安儒雅的容貌、潇洒的风度,很快就使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偶像。有一回,还因为这偶像效应,让他的一位穷老乡发了笔不小的财。他这位穷老乡最早是个县令,后来被免了官,日子过得不咋样,想从建康(东晋首都,现在的南京市)回家里去,盘缠都不够用。谢安有心赠他些盘缠,但又怕伤了他的面子,于是就问他还有什么能换钱的东西。这个穷老乡说,他别的也没有,只有去年做生意剩下的五万把根本卖不出去的蒲葵扇。谢安想想说,不如我给你推销推销吧。于是,他就从中随意拿了一把,平时与名流们交谈的时候,总是拿在手里,显得很喜欢的样子。诸位名流见此,想,哎呀,原来这蒲葵扇也很好啊,拿在手里也蛮潇洒嘛,于是名士们还有那些倾慕名士的人,纷纷购买,建康居然掀起了一股抢购风,五万把蒲葵扇不久就倾销一空。谢安这个穷老乡,不但挣了盘缠,还发了笔不小的财,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这就是“新会蒲葵”的故事。一直到清末民初,“新会蒲葵”还都是个响亮的品牌。
谢公自有东山妓
谢安的“风流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他年轻时代在东山的“潇洒隐居”了。别看谢安十几岁就名满天下,后来还成为支撑东晋的大宰相,但在他心里,却是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为了躲开官员们没完没了的推举和征辟,他索性离开了京都建康,来到了风光旖旎的会稽(今天的浙江省上虞市郊),在东山脚下,曹娥江边,筑室而居。这一年,谢安刚过二十岁。然后,他一下就“隐”了二十年,把这辈子最好的时光都留给了东山。如果不是因为后来谢家的变故,他被迫踏上仕途,我们就只能在“东晋名士谱”中,费半天力气,才能找到这个名字了。
谢安在东山的隐居,那可是有十足的“风格”。也许对别人来说,隐居简直就是清贫的代名词,诸葛亮隐居卧龙冈,还要自己躬耕陇亩,更不用说那些食不果腹、恶土穴居的先生们了。但谢安,却隐得不但潇洒,而且华丽。谢安一辈子推崇道家,在他眼里,一个人在外界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去追求自己心灵的自由和满足,本来就是最自然的事。儒家的那些规矩礼法,才不是他需要理会的呢。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东山携妓”的著名故事就发生了。
谢安来到东山不久,他就养起了一些歌妓。清幽秀丽的东山脚下,常常是丝竹悦耳、歌舞翩跹,当真一派人生乐境。不过,谢安养的歌妓,跟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妓”还不太一样。这些姑娘主要是在主人宴饮时,在席间歌舞助兴,或者承欢侍宴的,并不陪着主人胡来。所以,这个“士大夫携妓”的风流,历来是很风雅、很优美的事,并不是现在所理解的男女关系。谢安在东山时,还常常和他的朋友们到周围的山林里去游玩,饮酒赋诗,他也总要把这些姑娘带在身边,和她们一道携手林泉,弦歌相和。姑娘们也都个个倾慕他,据说东山保留下来的两处亭堂,就是以他的两个歌妓的名字来命名的呢。对这个,李白羡慕得不行,还曾带着他的歌妓们来到东山,给谢安的在天之灵写诗,感慨时代的变迁:“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东山逍遥,这真是魏晋风流中一幅最美的剪影了,后世的许多大画家,都没忘记书上一笔。从唐朝直到明清,历代《东山携妓图》的版本就不下六七种。
独啸长风还
这个故事也发生在谢安的“东山时代”,仿佛就是淝水之战提前三十年的一个预演。看了这故事,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谢安在淝水之战前会是那样镇定了。
大约在谢安三十多岁的时候,他和孙绰、王羲之一起到海上去游玩。大家一边观赏着美景,一边吟诗作歌。正玩得高兴,忽然刮起了风浪,而且越来越大,眼看就有翻船的危险。这下可把王羲之和孙绰吓坏了,他俩在船上跑来跑去,惊慌失措地大喊着赶快回去。
虽然此时离岸边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谢安就像淝水之战前一样,无比镇定,还把他的诗慢慢吟完了。他抬头看看王羲之和孙绰手忙脚乱的样子,说:“要这样惊慌的话,那就真的回不去了。”这二位都是何等聪明的人,立刻就想明白了:这么惊惶失措,没准翻不了的船,手忙脚乱地倒翻了呢。于是,谢安的镇定让大家都平静下来,然后平安地返回了。
这件事,让王羲之他们都对谢安既欣赏又钦佩。后来王羲之和当时另一个大名士刘惔商量说:“安石有镇服国家的气度啊,我们应该一道推举他。”刘惔回答说:“是啊,如果他真的不想出山,咱们就该集天下的名士一起来推举他。”李白的诗是这样描述这件事的:“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衣冠磊落扶晋祚
这是淝水之战发生的前10年,由于谢安和另一位重臣王坦之的阻挠,皇帝修改了遗诏,致使大权臣桓温处心积虑的篡逆阴谋一下成了泡影。桓温恼羞成怒,立刻带兵杀奔京都。于是历史性的一幕就出现了:
公元373年,东晋国都建康,郊外新亭,空气仿佛凝固在那里。远处,大司马桓温端坐在军帐前,表情冷峻又含着杀机。他身后,是刚刚布下的素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后面一定埋伏了刀斧手。这一边,是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的满朝文武,谁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桓温大司马的心思,所有人都是明白的,因为他带兵杀奔国都之前,早就放出了口风:诛王谢,移晋鼎!杀掉谢安和王坦之,然后篡逆!
谢安和王坦之奉皇帝的命令来迎接了。大臣们无比惊恐地看着他俩,个个都屏住了呼吸。王坦之的冷汗流了下来,把朝服都浸透了,他紧紧握住上朝记事用的笏板,勉强想保持个端正的姿势。可是人们一看,那笏板居然拿倒了,他自己却根本没有觉察。
然而谢安却从容不迫地走上前,高声吟起嵇康的诗句“浩浩洪流”,然后突然向桓温朗声发问:“桓公!我听说那有道的诸侯,当为国家镇守四方,您却为什么要置兵于帐后呢!”桓温一下怔住,谢安毫无畏惧又义正词严的质问,把这位大枭雄慑得半天不知如何对答,额上也渗出了汗珠。好一会儿,桓温竟换上了和蔼的笑容,上前拉住谢安的手,和他攀谈起来,直把满朝的文武看得目瞪口呆。
司马氏的天下保住了,桓温的篡逆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中国文人的胆色和“风流”,也在这一瞬间闪烁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淝水之战
谢安终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如果说,十年前新亭那一幕对东晋来说非同小可,那么这一回,就不只是东晋王朝,而是整个天下,甚至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了。
都城建康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恐慌。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大臣,每一个人都好像没了主心骨。几天里,人们不断传送着、重复着完全相同的消息:大秦皇帝苻坚,亲自统率大军90万,已经从长安出发,杀奔长江而来了!在那个土地还很空旷、整个中国不过三千多万人口的时代,这个数字实在让人吃惊得有些不可思议。皇帝年轻又昏庸,国政这些年一直是谢安在主持,所有的目光都集向了这位素有“天下第一风流名士”之称的宰相,期待着他再一次挽救危局。
谢安就像上回一样地镇定。他很快做出迎战决定,告诉大家:“我要集国家的中坚力量,就在这里,将其了断!”然后,再不理会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大臣,却拉着亲友们一起到他的别墅去下棋。直到人们的心思渐渐稳定,不再呼天抢地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谢安才下令回府,当夜指派将帅,做出了战略部署。而等军队一出发,他又立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继续和朋友们谈玄论道,赋诗下棋,整个京都也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
很快,淝水大捷的消息传来了。是谢安最看好的侄儿谢玄,率领着东晋最勇武善战的劲旅“北府兵”,在淮河前线以少胜多,一举击溃了苻坚的大军。而这时的谢安,仍然在他的府园里和客人下围棋。当捷报呈到谢安手中,他看过之后,就轻轻地放在一边的榻上,继续下棋,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客人终于忍不住,轻声问:“是前线的消息吗?”谢安这才淡淡地回答:“孩子们已经大破敌军了。”
“小儿辈,大破贼。”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到谢安这里真是发挥到了极致。不过这回谢安的心力也的确快到极限了,当他压抑住心中的激动,走回内室,脚上木屐的前齿撞在门槛上,一下折断,他竟也没有发觉。这就是“谢安折屐”佳话的由来。
千年梁祝写“真”情
关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一千多年来,诗歌、戏曲演绎了无数,甚至还有动画和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不过,他俩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能够流传到今天呢?可能有的朋友就不知道这是谢安的功劳了。
祝英台是上虞祝家的姑娘,女扮男装四处游学,和会稽的梁山伯同为学友。后来,祝英台先回了家,第二年梁山伯去拜访她,这才知道她是个女子,然后心有所动。于是就告诉父母去求亲,但这时,祝英台却已经被嫁到马家去了。后来,梁山伯做了县令,因病而死,葬在县西。祝英台已经成了马家人,行船路过山伯墓,忽然似冥冥中注定,这船无论怎样都不走了。祝英台就问这是什么地方,于是下人来报,说有一个叫梁山伯的墓。祝英台痛哭失声,感动天地。忽然大地裂陷,她就跳入墓中,和梁山伯同葬在一处。
谢安听说了这个故事后,十分感动,立即上表皇帝,给祝英台加了“义妇”的称号,然后亲自题其墓为“义妇冢”,要让她成为天下女子的楷模。
看看谢安心中的这个“义妇”吧:当女儿时,可以“女扮男装”去游学;父母按照礼仪给她安排了婚姻,她却一心恋着别人;然后,情郎死了,她却不顾名分,要同人家合葬……这跟我们历来所理解的“贞洁烈女”,差得还真是远了点儿。以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祝英台,那就是“反抗封建婚姻”的典型啊。谢安就中意这种女人。其实说到底,还是那个字——“真”,在谢安的心里,这才是人性最重要的东西。
王谢风流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
当时的士人们,曾经把谢安和东晋的另一位名相王导相提并论,说他们是江左两位“风流宰相”。然而到了南朝,王导丞相的后代尚书仆射王俭却说:“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一人尔。”“风流”之美,“风流”之雄强,到了谢安这里,当真发挥到了极致。从南朝开始,直到明清,随意翻开一位著名诗人的集子,里面必定会有几首是写给谢安的。李白更是把谢安看成了他一生的偶像,写下了十几首杰作,以表达追慕之情;王安石因为自己的名和谢安的字相同,在走访了谢安的遗迹之后,就写诗说“我名君字偶相同”,为此而感到欣慰;陆游登上了东山,慨然吟叹:“绝顶松风透胆清,谢公曾此养高情。”东坡学士作词:“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还有稼轩先生的“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常日唯消棋局”。
王谢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戛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全文摘编自《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一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刘雅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