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 在学问的路上钩沉索隐一开疑古之风,于纷繁芜杂的资料中探寻历史幽微;
2. 自序坦露心路历程,披沙沥金志不灰终铸就一代史学大师的人格风范。
3. 古史研究者和爱好者
4. 图书馆馆配
|
內容簡介: |
《走在历史的路上》收录了顾颉刚为《古史辨》第一册所写的序,历述他求学的经过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证、辨伪及民俗学的因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踏入学术界的心路历程,而且他的治学方法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借鉴。《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现附其后,以呈现给读者该序言的全貌。书中还收录了《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以使读者了解顾先生一生的学术活动。
|
關於作者: |
顾颉刚1893一1980,历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吴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中山、燕京、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顾颉刚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他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曾先后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并深入研究《尚书》。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两汉州制考》、《郑樵撰》、《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吴歌甲集》等。
|
目錄:
|
古史辩自序(第一册)
孟姜女故事研究
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
|
內容試閱:
|
古史辨自序第一册
两年前1924年,我在《努力周报》附刊的《读书杂志》里发表辨论古史的文字时,朴社同人就嘱我编辑成书,由社中出版。我当时答应了,但老没有动手。所以然之故,只因里面有一篇主要的辨论文字没有做完,不能得到一个结束;我总想它做完了才付印。可是我的生活实在太忙了,要想定心研究几个较大的题目,做成一篇篇幅较长的文字,绝不易找到时间,这是使我永远怅恨着的。
去年1925年夏间,上海某书肆中把我们辨论古史的文字编成了《古史讨论集》出版了。社中同人都来埋怨我,说:“为什么你要一再迁延,以致给别人家抢了去。”我对于这事,当然对社中抱歉,并且看上海印本错字很多,印刷很粗劣,也不爽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