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格里耶的小说对于小说艺术本身进行了深入的挑战,反叛、思考和建设,具有英勇强悍的新英格兰极端个人主义传统和坚强的艺术开拓精神,强有力地显示出伟大的艺术家在短暂的数十年的文学生命历程中的艺术自觉和尼采艺术哲学当中艺术家享有的奴隶主道德。
|
內容簡介: |
这些文章完全不是构建一种小说理论;它们只是试图得出几行进展,在我看来它们是当代文学中的关键。如果我故意在许多页里用了新小说这个字眼,这并不是为了指一个流派,甚至也不是指由在相同意义上工作的作家们所指定和组成的群体;它只是一个方便的称呼,包含了所有探寻新的小说形式、能够表达(或创造)人与世界的新型关系的人,所有决心创造小说也就是创造人的人。这些人,他们知道,对过去形式的刻板重复不仅是荒唐和徒劳的,而且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它让我们在当前的世界里对我们的真实状况闭起眼睛,最终是阻止我们去构建明日的世界和人类。《为了一种新小说》强有力地显示出伟大的艺术家在短暂的数十年的文学生命历程中的艺术自觉和尼采艺术哲学当中艺术家享有的奴隶主道德。
|
目錄:
|
理论有什么用
未来小说的一条道路
关于某些过时的定义
人物
故事
介入
形式与内容
自然本性、人本主义、悲剧
一部现代文选的因素
雷蒙鲁塞尔作品中的疑谜和透明
泽诺的病态意识
梦想者若埃布斯凯
萨缪尔贝克特或舞台上的在场
一种自我创造的小说
新小说,新人
今日叙事中的时间与描述
从现实主义到现实
|
內容試閱:
|
我不是一个小说理论家。我只是,无疑,跟所有的小说家一样,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被引导着对我写过的书,对我读到的书,对我准备写的书,作了某些批评性思考。绝大部分时间里,这些思考是受我自己的书在报刊上激起的某些反应——它们在我看来是惊人而又无理的——所启迪的。
我的小说在发表时,并没有受到一致的热烈欢迎,情况糟得不能再糟了。从我的第一部小说(《橡皮》)所陷入的谴责性的半沉默,到各大报刊对我第二部小说(《窥视者》)大量的强烈拒绝,其间没有什么进展;只是销售量除外,它明显增加了。当然,也有某些赞扬,东一点西一点,但它们有时候更令我迷失方向。最让我吃惊的,在指责中如同在表扬中,是几乎到处碰到一种对过去的伟大小说的不言明——或者甚至明确——的指涉,那些往日的伟大小说总是被当作范本,年轻作家似乎应该将目光牢牢地盯在那上面。
在杂志中,我常常发现更严肃的说法。但是,我总是无法满足于只是被那些从一开始起就鼓励我的那些专家们所承认、所欣赏、所研究;我相信自己是为“大众”而写的,我为自己被人当作一个“难读”的作家而痛苦。
或许是因为我的修养有偏颇,对文学界和它们的习惯一点儿都不知晓,我的惊讶、我的不耐烦才变得尤其强烈。于是,我在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政治文化报刊(《快报》)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短文章,阐述某些在我看来明明白白的想法:比如说,小说形式应该进展才能保持生命力,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跟巴尔扎克式的人物只有很少的一点联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者萨特式的介入文学很难跟文学的主题实验相调和,同样也不能跟任何一种艺术的主题实验相调和。
这些文章的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它们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判定它们简单化,没道理。我始终受征服之渴望的推动.,于是,我在《新法兰西评论》上发表了一篇篇幅稍长一点的论文,在文章中进一步发展我的基本观点,并挑起了对此观点的争论。
可惜,其效果并没有更好一些;这一复发——
被形容为“宣言”——使我戴上了理论家的冠冕,一种新的小说“流派”的理论家,而对这一流派,人们显然并不期望什么好东西,而且,人们急于把所有他们不知道如何归类的那些作家,全都胡乱地列在这一流派之中。
“目光派”,“客体小说”,“午夜派”,称呼变动着;至于人们认定的我的意向,它们显得确实有些谵妄:把人赶出世界,把我特有的写作强加给其他的作家,毁坏作品构成中的一切布局,等等。
我试图在一些新的文章中澄清事情,更清楚地说明那些曾经最最受到批评家们忽视,或者最最受到扭曲的因素。这一次,人们指责我自相矛盾,自我否定……就这样,我轮流受到我自己个人的研究和我的诽谤者们的推动,继续年复一年地、无规律地发表我对文学的反思。正是这一系列的东西,在今天汇集成了现在的这一本集子。
这些文章根本不构成一种小说理论,它们只是试图理清当代文学中某些依我看来是最根本的发展路线。如果说,在许多地方,我自觉地使用新小说这一术语,那也不是用来指一种流派,甚至也不是指一个确定的、由沿着同一方向工作的作家构成的团体;这里,它仅仅只是一种方便的称呼,用以包括所有那些寻找着能表达(或创造)人与世界之间新关系的新的小说形式的作家,包括所有那些决心虚构小说,也就是说虚构人的作家。这些作家,他们知道,对以往种种形式的系统重复,不仅仅是荒诞的和无用的,而且还可能变得有害:它让我们闭上眼睛不看我们在当今世界中的实际情况,从而妨碍我们构建明天的世界和人。
因今天的一个年轻作家“写得如同司汤达”而赞扬他,实际上是一种双重的不真诚。
一方面,这一壮举可能没有任何精彩的东西,如同人们刚才看到的那样;另一方面,这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要写得跟司汤达一样,首先就必须写在1830年。一个作家,即便他能成功地完成一部巧妙的仿作,巧妙得足以生产出司汤达在当时也会签上自己名字的章节,他还是根本无法拥有那种价值,即假如他是在查理九世时代撰写了这些同样的章节,到今天仍然拥有的他自己的价值。豪·路·博尔赫斯在《杜撰集》中就此话题展开的论述可不是一种悖论:一个字字复制《堂吉诃德》的二十世纪小说家写出来的,只会是一部跟塞万提斯所写的彻底不同的作品。P7-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