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一、本书所选之《论语》经文,以《十三经注疏》本、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本和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本为正本,三本经文文字如有不同,则以后者为正。
二、本书对于《论语》经文的分章,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正,该二本经文分章如有不同,则以后者为正,或为作者自己之见。
三、文中出现的孔子弟子在“注释”中均不详细列出,统一于附录“孔子弟子选介”部分详解。
四、本书在对经文文本训释时所涉及到的用字使用统一术语:古今字为“后来写作”,异体字为“同”,通假字为“通”。
五、本书征引关于《论语》的古注一律使用简称,如《集解》何晏,《论语集解》、《义疏》皇侃,《论语义疏》、《释文》陆德明,《经典释文》、《注疏》邢爵,《论语注疏》、《集注》朱熹,《论语集注》、《正义》刘宝楠,《论语正义》。另外,《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六、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王肃等五人之注,一律以“《集解》或《义疏》、《释文》、《正义》引××日”的形式列出。
七、本书注释时以直音法注音,如“乘,音圣”、“俟,音四”等。
八、书后有附录:孔子生平、孔子弟子选介、主要古注作者简介。其中“孔子弟子选介”介绍本书选文中出现的孔子弟子,冉耕、宰予未出现,但为“十哲”中人,故列,计十九人。
|
關於作者: |
第一卷 志于道
志向篇第一
论道篇第二
笫二卷 据于德
孝弟篇第三
诚信篇第四
修身篇第五
更过篇第六
惜时篇第七
君子篇第八
第三卷 依于仁
论仁篇第九
义利篇第十
论礼篇第十一
第四卷 游于艺
教育篇第十二
学习篇第十三
交友篇第十四
为政篇第十五
附录
后记
|
目錄:
|
第一卷 志于道
志向篇第一
论道篇第二
笫二卷 据于德
孝弟篇第三
诚信篇第四
修身篇第五
更过篇第六
惜时篇第七
君子篇第八
第三卷 依于仁
论仁篇第九
义利篇第十
论礼篇第十一
第四卷 游于艺
教育篇第十二
学习篇第十三
交友篇第十四
为政篇第十五
附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