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是鲁敏的小说集。书中收入了《暗疾》、《取景器》、《跟陌生人说话》、《离歌》、《墙上的父亲》、《在地图上》、《企鹅》、《铁血信鸽》等小说作品,其中的书还曾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这本书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鲁敏,当代作家,1973年生,女,江苏东台人。短篇小说《伴晏》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0年10月公布)。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等,另有《白围脖》、《镜中姐妹》、《思无邪》、《风月剪》、《逝者的恩泽》等。
媒体评论:
—“在‘文学已死’或‘向死而生’的各种议论中,鲁敏固执己见不为所动,她坚持要接近或靠近她希望得到和看到的东西。
—“在“恶”的意义上,鲁敏把人是看到骨子里了:再也没有隐秘,再也没有隐痛。”
—“历史对鲁敏来说,就像一个经久不息的未了心愿、一个挥之不去的巨大情结。 ”
—“《伴宴》整篇小说以民乐团团长说服从不愿意给人伴宴的琵琶手展开,展现了鲁敏近几年来一直苦苦思考的主题:传统艺术在当下泛娱乐化消费模式下的生存现状。”
|
目錄:
|
第一章暗疾
第二章取景器
第三章跟陌生人说话
第四章离歌
第五章墙上的父亲
第六章在地图上
第七章伴宴
第九章企鹅
第十章铁血信鸽
第十一章惹尘埃
|
內容試閱:
|
伴宴
鲁敏
1、看来这一次是让不过去了,得找她“谈话”。
仲熙半是期望半是忧焦——说实话他是最愿意找她“谈话”的,哪怕是为着一个注定不欢而散的题目。
她姓宋,单字一个琛。以“王”作偏旁的字,通常与玉器有关,仲熙明明知道,还是特地翻了字典:琛,“珍宝”之意。这位珍宝姑娘是琵琶手,据说祖辈是大家,族中弟子好玩,器乐上个个都有专擅,若能同堂,拉出来起码能站满半边台子,包括一干亲戚,也大多与民乐沾边,最不济的,也是调音师或在器乐厂做松香。
仲熙的扬琴,高二才学,后来虽是进了艺院,专业上只能算个半调子。所以,对宋琛这种带有童子功的世家出身,总觉得有些神秘,况且,宋琛这个人,怎么说呢,她真是不好说的一个人。
她模样挺好看,但这好看颇有争议,因她眉眼较硬,五官十分浓烈,总之相当西化,若走在繁华大街,十分相宜。但她是弹琵琶的呀,这味道就明显不对了,往台上一亮相,是要减分的。
她业务也好,是团里一顶一的“大牌”,从省市到国家,能拿的奖都拿过,除了德艺双馨奖——就算她有一天资格够老,也绝不会拿到。不知怎么搞的,宋琛的人缘相当不好。这大概缘于她对个人隐私莫名其妙的高度屏蔽:她在团里,没有要好的女友;平常与众人对话,从不推心置腹,永远保持在社交寒暄的尺度,有时甚至连寒暄也省略,只说些必要的工作之事。这就叫人不舒服了,业务好就可以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吗。所以,连带着,人们对她的业务,也不大肯褒扬了。
同时,由于她的冷淡,还造成了一种奇怪的陌生感,人们天天见她,却总说不上是真正认识她,比如,她的私人状况。除了年龄,去年28、今年29、后年30,这个是清楚的、可控的,但别的,却一概囫囵:有男友否?已婚否?已离婚否?在分居吗?另有新男友吗?可真气人,这方面的来往与离合,她从来只字不提,填表时碰到婚否之类的格子,亦毫不理会地空着;家庭成员一栏,永远只写父母二人。若有人故意问起,她要么轻蔑一笑,要么信口胡说,用很低级的谎言来敷衍,像是着意嘲弄对方的智力与好奇心。这一切就让人更加愤然了:有什么不能说的啊,谁比谁更金贵啊。你当你是生活在西方啊,一个搞民乐的,怎么着也该讲点中国的人情世故吧。
仲熙从文化局调来民乐团时,宋琛就是这么个背景与现状。介绍别的乐手,钱主任最多花五分钟,但讲到宋琛,钱主任倒足足说了半个钟点。所以,从一开始,仲熙就记下她了,不过,对她的这种种作为,倒也没大惊小怪。仲熙前几年在文化局,跟各色各路的艺术界人士打交道多了,他是知道的,这种“夹生”(金陵土语,不合作之意),乃艺术人士的专利,算不上什么大毛病,再说,也正因为人与人各不相同,这世界才有点意思嘛!
此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仲熙三年前的离异,除了至交亲朋,一般人,他也是从不提起。所以,某种程度上,他理解宋琛,说不定,私生活上,她也的确是有难言之处吧。
真正一起共事,仲熙慢慢发觉,这个宋琛,虽然有点怪气,但总的来说,很讲道理,合情合理的份内事,她十分认真;反之,则寸步不让。仲熙其实倒喜欢如此,怕就怕那种忽左忽右、缺乏原则的人物。
直到碰上她拒绝“伴宴”,仲熙才意识到,宋琛,是个问题。
2、何为“伴宴”?这是团里约定俗成的简称,详指“给宴会伴奏”,具体说来,就是一席或数席的重要宴请,主办者邀请民乐团现场演奏一台音乐会,以助清雅之兴,使吃饭活动成为更艺术的娱乐、更高档的社交……若干年前,伴宴一般都是政治任务,级别约摸为市宴、省宴,在座的总有党和政府的领导人物,且半数涉外,有展示民族艺术瑰宝之意,乐手甚至要政审,众人为此突击排练、加班迟归,皆无怨言,反倒甚觉容耀,因为日后说起,他们曾经为“某某”、“某某某”或“某某?某某某”奏过一曲。
但近年情况有变,因所谓体制改革之故,民乐团得自己“找饭吃”——这个比喻,简直全无斯文,仲熙十分反感,但上上下下各种场合反复提及,他也就渐渐麻木了认同了,何况他还得带头去“找饭吃”——替团里上下的工资、奖金寻到出处!
唉,说实话,民乐的饭食,难找极了,现今谁有功夫、谁又有那个静气坐下来听一曲《渔樵问答》或《蕉窗夜雨》!到各处去联系演出,十有八九都是婉谢的,要么就问他有没有“十二乐坊”那样可以在台上边拉边扭的女队班子?唉,这当中的辛酸与委屈,不说也罢。总之,到最后,贵践不遑挑,细小不敢舍,连“伴宴”也成为乐团上下老小的“饭食”之一种——企业主的周年庆,多金者的婚庆典,谈判方的鸿门宴,等等,只要有钱,民乐团无不贴身而上,弦动琴响,务求主客尽欢。
而伴宴一旦落到此等地步,对乐手们的自尊,便有了普遍意义上的打击,特别是碰上那些宴客,他们不再是从前的宴会聆乐者——吃饭几无声息、曲终必要礼节性拍手、只在两曲之间才相互致敬,而今,他们是各席面间奔走不息(名为“打的敬酒”)、或数人同时敲桌干杯(名为“集体过电”),同时大声倾谈,以段子取乐,击掌哄然大笑,更不要说接电话、喝交杯酒、醉了乱嚷的,总之其景堪比闹市,全然不管台上的弦唱箫吟。
也曾有乐手为之冲冠一怒、抱琴而去,但又怎么样呢?隔几天还是要捏着鼻子上台。故而,大部分乐手都还是“懂事”与“配合”的,放下小我,服从大局,以“找饭吃”为第一要务,上了台只管垂着眼皮佯装自我沉醉。况且,也就是一台拚盘音乐会么,曲子都是经典选目,大家早已熟腻之极,真正奏来,并不耗费多少精力。算了,世事已至此,不独民乐,各样自命或被命为“高雅”、“严肃”的艺术,都是曲中求直、苟且偷生的,还有什么好说的。
也只有她、这个宋琛,从头至尾,一直是固执地保持着“大牌”的底线,抵死不肯“伴宴”,谁也说不动她,提到那两字,简直像剥了她的面皮、折了她的风骨。好在团里另外还有两个琵琶手,也能应付过去了,反正谁上台谁拿演出费呗。
这样,过往所有的伴宴,包括大小商演,从上一任团长手里就开始默认了——不喊她。只是,从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业务尖子,她这等于是在公然对抗“创收”,把自己与众乐手拉开层次,总之,影响不大好。
况且,目前的问题是:周五的这次伴宴,负责付钱的客户点明就要宋琛登台参演。
3、“客户?”坐到仲熙的办公室里,才听了半句,宋琛就冷笑起来,果真是大牌的脾气,“也对,所以我们团还有市场开发部、第三产业,而乐队呢,干脆叫流水车间好了。您呢,就是老总、CEO,可别再说自己是团长。”
仲熙望望她,就让她说两句吧,只要最终能答应就好。这次的客户,真的很有意思,说只要宋琛肯出来,他们还会介绍许多圈内的老总们来“照顾”民乐团。同时,在谈好的“伴宴”费之外,还特别暗示,会另外给宋琛本人一个大红包。换作别人,这“红包”会算个法码,但她这里,仲熙决定提都不提,难保那只会把她推得更远——跟宋琛打交通,有种与众不同的挑战感,这反倒给了仲熙一种莫名的兴奋,要真能说得动她该多牛气!
“人家老总点明要听你的《十面埋伏》,说明是个行家呀,是个知音!自古以来,士为知己、女为……”仲熙开始编,这个角度肯定比“红包”更适合宋琛,许多恃才傲物的人,都会对知音网开一面。
“哼,这也叫知音?那全中国人都是我知音。不论谁,初次见面的,只要一听说我是弹琵琶的,对方就会一边点头一边说,哦,《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蛮好听蛮好听!”宋琛活灵活现地模仿起那种假充内行的神态,逗得仲熙差点笑起来,同时也暗自后悔,刚才该讲她的得奖曲目《霓裳羽衣》或《飞花点翠》就好了。
“你知道吗?那公司,不是一般的气派,人家本来打算请省歌舞团弦乐队伴宴的,那边连曲目单都准备好了,全是崇洋媚外的世界名曲,多亏我们这边的钱主任会办事,中国气派呀、民族精粹呀、传统经典呀一通轰炸,总算把这笔业务给抢了过来。”仲熙知道搞民乐的往往会跟西洋乐叫劲,他便故意无中生有,想激发宋琛的好战心。“而且,钱主任还跟我说,这家公司,因为是总部,所以每年都要搞元旦迎新、中秋茶会、新春团拜、VIP感恩宴之类,若这次伴宴弄得好了,会成为一个长期的高端客户,最起码,咱们每个月的福利就有了呀!”仲熙知道自己满嘴商业气味,但这会儿是故意如此,他就不相信,这个宋琛真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下个星期就是端午节了,到时发嘉兴肉粽与高邮双黄蛋她会不拿?
“反正我不会去的。”宋琛突然收了话题,全然不顾仲熙方才的一通说教还余音未绝。她站起身,仲熙以为她要告辞,她却站到窗户边往院子里看。
那个位置,仲熙也经常站。
民乐团的院子原本就小,加之现在有不少乐手买了车,里面更是挤挤挨挨,有人甚至嚷着要把两棵长了多年的柏树给移走。唉,每次站在这个窗口,看到那些锃亮的车子以及匆匆来去的乐手,仲熙心中也说不清是喜是忧,总的说来,民乐团是庙穷和尚不穷,很多乐手都在私下里带学生,虽然课金比西洋乐要低不少,但若是有些名气,也肯吃苦,外块还是可观的。搞创作的人呢,则在外面替人编曲子,节会庆典、店歌会歌之类——真正临到自己团里交待的差使,反倒成了兼职似的,草草应付了事。这些公私夹缠的情况,仲熙心中十分清楚,但也不忍下快刀禁行,说到底,他感到自己并无充分的理由与充分的底气,就算众人每天八小时齐齐坐在团里,又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演出项目、去保证大家的荷包呢。民乐呀,有时狠心想想,真像个老妇人,唉,本便是一日闲过一日、一日枯似一日的。
大约是见仲熙一直没有回答,窗前的宋琛又不咸不淡地加了一句:“我之所以不去,也不是冲着你,是冲着外面。”
“外面是哪里?”仲熙倒也不急了,不知为什么,他总还存着一种朦胧的希望,觉得自己最终是可以说服宋琛的。
“于我而言,琵琶之外,都是外面。”宋琛顿了一顿,却又另外讲起别的。“唉,乐是什么?你一定知道这句:‘王宫悬、诸候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从小,家里人就跟我讲这些,我也一向信以为真,所以,是无论如何不肯走下来去伴宴的,请你理解。”
仲熙知道宋琛讲的是周代礼乐制度——悬,大略是指编钟之类的古乐,周代等级庄严,“乐”乃至高享受,不可随便举之,什么人可听什么级别的“乐”,都有严格规定。宫悬,即四面挂,此为王者特权;次之,为轩悬,即三面挂,是赐于诸候的;而判悬(对挂)与特悬(独挂)则是分别为大夫与士所定的界限,万不得逾越……
仲熙听得明白,宋琛此话听上去是像是自我辩解,其实,当是在讥讽自己吧——把民乐自高堂大雅弄得如此等而下之,乃至侍奉起一帮大嚼大吃的酒囊饭袋。可是,这又哪里是仲熙的错,由来已久矣,这“礼崩乐坏”连孔子都徒唤耐何呀。
但仲熙也不愿辩解,最主要的,他能感到,她对民乐的挚情,完全偏执于高雅一端,要让她转了弯上台伴宴,确乎是难于登青天,就好比是让一个专门吟诗作赋的人去搞有偿报告文学,完全说合不了的。
但不行,今天还是得说合!仲熙暗中咬牙,不是怨她,而是恨自己,为什么偏偏是个狗屁团长呢,得说各种言不由衷之辞、做各种不情不愿之事——这是世上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迷局。况且,就算他肯让步,团里也没有人可以宽容她的洁身自好,凭什么为了她一个人的坚守,就要碍了整个团的利益,这对别的乐手而言,是不公平的:技艺虽有高下,但当初,哪个不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过来的,从汗到泪到血,谁没流过?谁不想堂而皇之地万众瞩目、扬名立万!而今,别人都放下身段了,她怎的就不能放下!
想了一想,仲熙决定还是找她的软肋处说:“其实,宋琛,我懂得你的意思。但我们的民乐,不是要你这样去关起门来殉情的。你得先让她活才对,她活了你才能活。你若真把民乐当了你的命本,什么伴宴不伴宴,商演不商演,这些牛角尖都不必钻。君子能屈能伸,大道迂回求索。我觉得你的想法,太过狭隘了!你再考虑考虑吧!”
宋琛此时已走到门口,听了这话,停下站了一会儿,却没回头,终于还是走了。
她的这一停,让仲熙感到:可能还有希望。
3、仲熙复又站到窗口,看宋琛青灰色的裙子从排练房廊下一直消失在器乐室之后。她的背影,值得长时间盯着看——比看她的正面要安全得多。仲熙早注意到,宋琛不喜欢明媚的颜色,哪怕就是演出服,也是冷色调,红、黄、橙这些从不上身。一直看到那青灰色的身影消失,仲熙忽然间若有所思,想到个小主意。
便把钱主任喊了来,后者一进门便眼巴巴地盯着他,见仲熙的表情,绝望地叹口气:“没谈拢?真是的,连你的帐也不买!怎么一点人味没有的,有本事她住到月亮上去!”
仲熙摇摇手,让钱主任介绍介绍这个点明要宋琛上台的客户。
钱主任先是不解,只喃喃地开始絮叨:“嗳,是的呀,我当时也奇怪,就算宋琛在咱们圈子里算个名家,但社会上一般的人,哪里会知道她。不过我见到的人也不是老总,是秘书,小年轻儿,一开口就问我们团是不是有个叫宋琛的,我说有是有,但她不伴宴。于是这小家伙就买东西一样跟我讨价还价,中途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后口气更牛,说只要宋琛肯出来,便如何如何,许下一串诺言,反之呢,就什么都不要谈了。没办法呀,我只有答应下来,人家出的那个价钱,多好的一块大肥肉!我要拒绝了简直就是犯罪呀!咦,对了,仲团长,莫不是,那家单位的老总看上宋琛了?”钱主任脑袋忽然一低,面上露出一种通用的亲狭表情。
仲熙一阵不快,被冒犯了似的,又觉得自己莫名其妙,何况未见得钱主任就是妄加猜测,于是也就顺势往下说:“这样,你的人脉一向最广,去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弄清楚了我们也好主动一点……”
“万一就是那么个情况,这不等于就是宋琛给我们惹的事情嘛,这样,我们反倒可以拿住她,上台还是不上台,她直接去跟对方谈好了,省得我们为难!”钱主任太聪明了,聪明得话这么多、说得准确而露骨,让仲熙都替自己的念头害臊起来。唉,许多事,想得,做得,偏说不得。多少人,在世间痴滚了几十个年头,都弄不好这个分寸。
仲熙想起方才与宋琛的对话,她倒是“会”说话的,一百句里,肚子先吃掉九十九句,只把最后一句,骨头一样吐出来。要有机会,仲熙真想与她好好长谈一下,恐怕她不会相信,他仲某对民乐的爱之深、痛之切,并不比她少。
4、当初在艺院,仲熙的方向是音乐史与理论研究,除了扬琴,别的也玩过几样,均是粗通而不精。但那几年里,终日浸淫,或听或赏,对民乐的喜欢,已深入骨髓。无数个清风明月之夜,他在校园里独自走路,远远地听各处传来的缥渺乐声,总是慨然系之。京胡的愤而激越、箫的无限留白、梆笛的哑涩胆怯、哪怕就是木鱼的“笃笃”两声,都让仲熙为之牵肠挂肚、心神俱往——民乐的大底子,是一个淡墨写就的悲字,如同老人回首世事,欲说还休;但细节的表现与起承上,却又吵闹亮丽,有种随意的天真之气。尤其是这几年,经过了婚姻离合之变、事业起伏之变,仲熙的心境,越发沉郁,越觉得这民乐里的好,与自己的人生哲学颇为贴合,其妙处,难与人细说。
故从文化局下来主持这日渐式微、摇摇欲坠的民乐团,别人只当是他是遭到发配、事业进入低谷——多少学民乐的都在往外转,他反从机关大院往里转,仲熙却感到别样的称心,满心期望就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革新民乐,使之起死回生、大放异彩……但没过多久,他即意识这一雄心的浅薄:民乐,如仅仅作为个人之好,仍可以像最初一样美轮美奂;但若作为一个乐团、以物质实体的形式来求生存,就不对了,甚至,仲熙总时不时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暮夕之气,那是什么?
仲熙捂着脑袋想,对,在文化局,有一阵子,他曾经参与过“申遗”工作,看了不知多少早已死去、正在死去以及必将死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狮子戏、手工骨牌灯、雕花天鹅绒、阳腔目连戏等等好几十项,各处报来的介绍,均写得密密麻麻,真正下去一看,能知晓会演做的,大都已是豁牙瞽目之老人,就算尽力扑救,所得的约乎也仅是片鳞只爪或以讹传讹、将错就错之作,最可叹的是,“抢救”下来之后,仍不免束之高阁、录于典籍,并未获得生存与流传的新生。
对此,仲熙总存有深深的迷惑。固然,祖上所玩耍戏弄的各样奇巧技艺,做子孙的应当谨严收录不误,就算画虎成猫,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毕竟人类受文明教化甚深,已无法忍受任何艺术的失去,故而各地皆执念于“申遗”,并以为是功德无量之举。但有一点也要清楚,艺术的此消彼长,也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数,一个时代便有一个时代的欢娱,失去了彼时的土壤与情境,就好比没了魂魄,再怎么勉力维护,还是一团枯槁的肉身,离祖上那清新活泼的乡野真趣已是天壤之别!
民乐里,仲熙也同样感觉到这种逼近而来的暮夕之气,所以,他一直拚着命地接洽各种商演,表面上是为了生存与经济,实际上,也是一种恐惧与抵抗,他宁可民乐这样粗俗泼辣、不尽如人意地活着,也好过于无人问津、孤芳自赏中凄惨地死去!
唉,有机会跟宋琛说这些吗?如果她真能理解到仲熙之一二,也许反倒可以明白,那以退求进的“伴宴”,其无奈与必要……
5、仅仅一天后,钱主任就带来了打探得来的结果,其时仲熙正在审定节目单,下面报来的单子上已赫然把宋琛的琵琶独奏排在第二位——第一曲通常是合奏,在宴席开始之前就要出来的,相当于暖场,第二曲才是主角。
钱主任拖着步子进来,虽是邀功但也显得失望:“关于那个老总,我费了不少劲,转弯抹角,查是查到了,可是……”他居然卖起关子。
仲熙不答话,只盯着钱主任。他不喜欢这个关子,因为他的确想买这个关子。
为什么会这样?仲熙自问,真要为着伴宴本身,他大约不至于此吧。是的,承认吧,比起团里其他人,自己可能更加好奇宋琛的情感生活,甚至想透彻地研究,进入她的内心世界,了解她的爱恨,看到她私下里放松恣情的真面目……那么,这是有点喜欢她?他诘问自己,很快发现这问题毫无意义——
虽然自己而今复又单身,但宋琛的具体状况不明,况且她对自己,大约并无特别的好感;最要紧的,就算她有好感又如何,自己在机关里混迹数年,此刻又身为团长,要懂一切的利害与原则——与一个富有争议的大牌乐手,怎么可能!
但是,唉,人之为人啊,总有情难自禁的向善向美之心,而宋琛,她的模样,她的脾性,她的格格不入与固执行事,就恰好这样吸引他!此种情感的真实灿烂,正与其微小与虚无相当——只需暗中收藏,不必求对方任何的确认与回馈。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有这种若有若无的东西吧,这也正是生活比较有滋味的一部分。
只是,那个客户,真的会是宋琛的一个追求者吗?甚而用上了这种老派而蹩脚(叫堂会?赏红包?)的套路,这让仲熙泛上奇特的感觉,在瞧不起与嘲笑之后,他又希望那人“是”!这就说明宋琛的魅力、琵琶的魅力、民乐的魅力,一切美好事物击中世俗的魅力。
仲熙走神了,走了一个挺漫长的神。
终于,钱主任自己沉不住气,把嘴一撇说道:“没什么!那家公司的老总是个女的,四十多岁,没什么特别的。并且,据我掌握的情况,她压根不喜欢民乐,女强人么,一心扑在事业上的那种……”
仲熙有些愣住了,一个女的?这里面会有什么吗?奇怪呀!
算了不必追究,有时候人就得相信简单、迷信简单!
仲熙说服了自己,同时也松一口气,这样也好,免得真要去跟宋琛谈论她一直避讳莫深的情感生活。再说,那些所谓的情感瓜葛,未必真就能“胁迫”到宋琛,说不定反而会让她彻底翻脸,把合作搞砸了,不仅她不上台,整个团都上不了台,演出费全泡汤……这样倒好,装个直心肠子,就当那客户只是心血来潮、附弄风雅吧。
钱主任耐心等仲熙消化完这消息,又另换了略显诡谲的表情,递上来几页文件,仲熙一看,是市里的“五个一重点人才”推荐表——如若被荐上,会拿到专业津贴、被组织出国考察、脱产培训之类,有若干的好处,每隔三年才会分到小小民乐团一个名额,也算是政府对民乐人才的一种“泽被”。
钱主任放到桌上,见仲熙视若无物,于是又重新拿在手上,不吐不快的样子:“也是巧,今天刚收到这个通知!仲团长,你看,从专业水平看,宋琛是团里的头号人选,虽然她群众基础差一点。但瑕不掩瑜,所以呢,我建议,咱们团就报她,但有个条件,让她小小地回报一下团里,上个台嘛……”
仲熙埋着头听,完全听懂了钱主任的话外音。唉,一桩交易接着一桩交易!对方可是宋琛啊。
其实,这次伴宴,宋琛若真不肯去,这笔业务黄了,也就算了,毕竟上了台也是要演的,强扭上去,反是弄巧成拙,影响演出效果——有些事,必要时,不如抱着顺遂的心态,退一步便罢了。
但想想钱主任吧,当初为了“拉”到这笔业务,多不容易,将要看得见的丰硕受益招摇在前,却一下子载倒在宋琛手上,不仅他要跳脚,全团上下也会升腾起各样怨气,这对宋琛将大不利——仲熙实在不愿意那样。无论如何,大家现在都同在这民乐的小船上,只可一心一力才对。
这样一想,对钱主任提出的“建议”,也只有默认了,如果处理得当,不那么赤裸裸的,也未尝不是个办法。再说,这样,他又可以有事由再找宋琛“谈”一次“话”了不是吗?
也奇怪,就算经常会在团里见到,他竟仍然有些想念,想与她独处。
6、料想不到的是,这第二次“谈话”,倒是宋琛主动约的仲熙,以一个简慢的方式:快到十一点,才打个电话,问是否有空中午在民乐团附近的茶馆见面。
仲熙自然是答应了,同时又觉得失落——这种仓促的约见,说明自己在她心目中完全没有一点份量。唉,她将永不会知道,自己竟会那么在意她。
宋琛仍是一身不起眼的灰绿色衣裳,但她五官鲜明,反而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没有常见的寒暄与矜持,宋琛自作主张要了两份简餐。她显然是有话要说。
仲熙随身带上了“五个一”人才申报表及伴宴节目单,像是两份指向同一标的的合同似的,只觉得放在口袋里十分碍事——其实,真正碍事的是他自己的身份与心理感觉,他暗自慨叹:要是这会儿,能以另一种身份、另一种心境,与这个引人遐思的女子这样临窗静坐,随便聊聊他最喜欢的敦煌古曲,会多么好……
令他略感安慰的是,宋琛的确是个很好的谈话对象。比如下面的开头,就像一篇文章的引子,顿时让仲熙感到和风扑面,心境为之跃然。
“其实,你到我们团之前,我就听过你一曲《苏武》。”
仲熙一听连忙摆手,差不多要脸红了,他知道宋琛有个舅舅专司扬琴,自己跟那老人家是根本没法比的,而且,他回忆,那支曲子,当众敲得很少,可能是某次同学会上的即席之奏,完全登不得大雅之堂,哪晓得她当时正在座下。
宋琛等他说完一堆表示惭愧和谦虚的话,忍不住笑了:“咦,我刚才只说听过,并没有夸你敲得好啊。”
见仲熙更加不安,宋琛连忙往下继续:“不过,你敲得很有风韵。我舅舅常说,扬琴这个器,一般人都以为,关键是在节奏快慢、点子的切分,对准确性的技术要求高过其它器乐。其实,真正的妙处倒恰在准与不准之间,其快与慢,要与曲子的意境相贴——欢腾畅快处,奏者一味求精准,反显得蠢相;滞重沉郁处,就算慢上八分之一拍,也是好的。这是我舅舅的歪歪理……而你那天敲的《苏武》,手一听就生,还有几处错音,但好就好在,如同水墨画的写意,里面的意思你‘写’到了,复古拟古,曲风纯正。所以,我当时回去还跟舅舅说,今天倒看到一个懂得民乐的。”
仲熙被夸得有些醺然,内心十分高兴,因为刚才性急多话,这回索性只以一笑回应。
“所以,不用你多说,我也能理解,你到了团里,带着他们一起折腾,弄些钱、弄些市场、弄些影响,也是为了救民乐于濒亡。可是,我总觉得这样子下去,是背道而驰,对民乐的伤害多于补救,反会使之愈发的低廉轻贱……”
“愿闻其详。”仲熙想,这顿便饭,宋琛是要给他洗脑了。
“也没什么详。”宋琛却又把另外九十九句给咽下去了。吃了一会儿菜,她摸摸左手几个指肚上的老茧,也不看仲熙,像是自言自语。“从小到大,没有游戏,没有电视,没有伙伴,永远都是一天六个小时地练,除了年初一与生日可以放假半天。这么些年,只与琵琶守在一处,虽是小了点,但心反而大了。许多事情,比如打扮、吃喝、金钱,于我而言,也只是清水穿肠,不留痕迹。总之,我什么都不在意的。”
仲熙留心听,她方才,只说“打扮、吃喝、金钱”,却没提到“男女”,他真有心想问一问,那方面如何呢,也是清水穿肠吗?
他想起她在台上的演出,黑漆漆的舞台,只一束白光打在琵琶上,她的演出服是冰蓝的长纱裙,如一朵莲花缀于天幕。她双目微闭,脸色处于半明半暗中,全部的精力只在十指,一曲《诉》里,具有多么惊人的柔情蜜意啊!若胸中没有缠绵,绝不可能奏出那样的衷肠!其实,这曲子是近人据《琵琶行》所作,重在技法繁复,夹弹、半轮,带起、泛音、绞弦,但意境稍弱,失之凄切,可宋琛指端的流淌,却让仲熙怦然心动、为之神往,这样的女子,怀抱的是怎样的娇痴怨嗔!什么样的人才能走到她的心中、并占有一个小小的位置啊!仲熙记得自己当时呆立于台下,心中长叹息不已。
现在瞧瞧,她这双修长的、弹尽婉转与崎岖的手,可不就在眼前么!他多想轻轻地握上一握、亲上一亲啊!这不是亲她本人,而是亲一种与她相关的东西;这跟肌肤无关,只是一种情绪,一种需要!
见仲熙表情异样,宋琛觉察到什么,她抬起头,把眼睛正对着仲熙亮了一下,奇怪,她什么都没说,可仲熙却清清楚楚地感到,那亮,正是明确地要驱散他任何的胡思乱想!瞧这女子,多聪明,会巧妙而友善地阻止那个种子发芽。
宋琛继续正襟危坐,“哦,刚才扯远了。其实,我就是想跟你说,这器乐,有三相:声、音、韵,这三者,有境界上的递进关系,可谓发乎于心、忘乎于情、得乎于性。但你让他们整日阶去敷衍那些闹哄哄的场面,能弹出来什么?下面又能听到什么?只能是‘声’,连‘音’都谈不上,所谓‘知声者众,知音者稀’,更不要讲‘韵’了!这哪里对得起祖宗传到我们手里的器!”宋琛似有一点激动,说罢往后一靠,完成此行的既定任务似的。
仲熙给她续了点水,一边点头。真要反驳宋琛,他同样可以讲出一百个理由来,可是他知道宋琛的,根本不必长篇大论,不如学着她,咽下九十九句,也只挑最要害的来说吧。
“你说的,都对。我只问你一句,若你是团长,一团人的工资福利、吃喝用度摆在跟前,还有离退休干部的工资与高额医疗费等等,你还可以这样关起门来,以乐为食,追求最深的精髓?宋琛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得先把这一大家口养起来再说啊!弄不好,这里上顿不接下顿,这小小的民乐团是会解体的!到时,我们恐怕连白日梦都无处寄托!”
宋琛虚虚地盯着仲熙,似有一点小小震动。
走之前,仲熙把列有宋琛节目的伴宴节目单递给了她:“你看看,合不合适?”他自认为这话说得是有些技巧——不合适的,可以是排序,可以是曲目,也可以是演奏者,就看宋琛怎么改了。
“五个一”人才推荐表他仍旧捂着。这两个东西他真没法同时拿出来;或许,他是有些天真的自我期许,他对她,是以情动之,以理动之,大不必以利诱之。
7、一般来说,两个人的争辩,最后发言并结尾的那个似乎能占到一点记忆惯性的便宜——以此来说,中午在茶馆的谈话,仲熙并不能算是输在宋琛手下。可是,真奇怪,一整个下午,他却都在想宋琛的那段话。关于器之“三相”,她所讲的,像一根小肉刺,让他百般地感到不适……
他想起团里的另一个“创收”项目:古都雅韵风情音乐会。
这是通过文化局向旅游局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一笔大“生意”,而后者也是特意照顾“没米下锅”的民乐团——让“古都雅韵风情音乐会”作为本地旅游项目的一个保留节目,只要是跟旅行社来的外地游客,都会被组织统一观看,逢上旅游旺季,每日两场,就算是淡季,一周也要三场。仲熙对这个长期而稳定的业务还是比较满意的——全团工资有二分之一要指靠它呢。
有时他也会到现场转转,情形当然不太乐观:那些衣着花花绿绿的各地游人,总是抱着骚动兴奋的过客心态,全然没有安坐的心情,他们最大的乐趣便在拍照与交谈,并东张西望目尽所见,以不枉此行。更有孩子四处乱跑,家长勉强拉住,用那种勤于教诲的口气指点台上:喏,记住,那个圆圆的有洞的是‘员’(是‘埙’,许多人只念半边字),那个叔叔吹的叫小号(其实是唢呐)……仲熙往往看得气闷,便转目至台上。
这一看,更糟,连再看第二眼的勇气都没了——即便是那短短的一眼,他已能强烈地感觉到,乐手们是怀着怎样木然的心情在演奏,不,可能比木然还糟,是压抑与恶心,这怨不得他们,每天三次啊,像磁带一样,永远是那一套经文化局、旅游局共同钦定的保留曲目:《茉莉花》、《春江花月夜》、《姑苏行》、《金蛇狂舞》……再好再好的东西,就算是天下最美的那三个字,无穷无尽翻来覆去每天只用同一种音调在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方式说出来,且倾听的那一方完全无动于衷,谁不会发疯啊!
仲熙索性闭了眼,是啊,如果是外行,如果粗心一点听,所有的曲子都是驾轻就熟、流丽婉转的,可是他知道,那早已不是音乐了,只是一堆声音,正如宋琛如说,是器之三相里最低的一层,正是这种谋求稻梁的惨淡经营,让数千年来绵延下来的民乐仅留一个下“声”的外壳!
这样一想,仲熙不禁悲中从来,又伤心又激愤,在一种自我惩罚的情绪之下,他忽然觉得,宋琛去不去伴宴,此一步甚为关键,是关乎节气、关于精神的大事,往左走往右走,有巨大的隐喻与象征。
那么好吧,就这么定了,不管后果如何,同意她不去、支持她不去,永远不参加任何廉价或不廉价的商演,就让她作为最后一朵自由的小白花吧,孤傲地别在民乐团寒凉的衣襟上!
——此决定一做,仲熙反倒觉得一阵轻松,心情如暴雨突降后的澄明。他决定暂且不想:该如何向钱主任自圆其说,解释自己的反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