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暗室之光-(给无数人心灵救赎的中国女性)

書城自編碼: 17794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宗教人物
作者: 蔡苏娟
國際書號(ISBN): 9787802562486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9/16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NT$ 254.0
长安曾有少年郎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NT$ 203.0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NT$ 347.0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售價:NT$ 203.0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售價:NT$ 408.0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售價:NT$ 250.0
湿胖2
《 湿胖2 》

售價:NT$ 286.0
日本名厨高汤研究全书
《 日本名厨高汤研究全书 》

售價:NT$ 4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51
《 渴望生活:梵高传 》
+

NT$ 288
《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纪念版) 》
+

NT$ 363
《 约翰·卫斯理日记 》
+

NT$ 326
《 生命的旅程: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凭信而活 》
+

NT$ 260
《 生命的成熟:灵命成长原则与实践(孙德生属灵三部曲第二部) 》
編輯推薦:
清末名门之女传奇的一生,最有吸引力,最富感动力的一本自传!
她在基督徒中很有声望,53年身居暗室,饱经苦难的一生,却充满希望、信心和快乐。
內容簡介:
《暗室之光》由蔡苏娟所著的三本书合编而成:《暗室之后》、《暗室之后续集》和《暗室珍藏》。
《暗室之光》一书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蔡苏娟自己的成长和救赎历程。她出生在清末两江总督之家,16岁时成为基督徒。在朝代更迭、时局动荡之中,家产尽失,受尽打击。她是中国最早一批接受现代教育的女性,精通英文和钢琴,曾经周游中国大部分省份。41岁时她因病导致眼睛无法见光,受尽疾病折磨,但她的心中充满信仰,助人无数,成为一盏“点着的灯”,成为无数人生命的导师和良伴。这本口述自传在基督徒中影响极大,让一切身处困境中的人备受激励。
關於作者:
蔡苏娟
1890-1984年,祖籍杭州。1890年岀生于南京官宦之家,16岁时,她成为基督徒,之后,使全家55人都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1912年,蔡苏娟到美国各地基督教会和神学院证道,受到美国总统哈定的接见。1931年,蔡苏娟身染重疾,从此卧床不起。她的眼睛对光线极度敏感,必须要待在幽暗的房间里。
1953年,蔡苏娟用英文口述写就的《暗室之后》在美国出版。该书曾被译成50多种文字。此后三十几年中,蔡苏娟在一间密不透光的暗室里接见了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来访人士,并以生命向他们作见证。1978年,《暗室之后续本》岀版。这两本书记述了她一生信仰生活的经历,读来感人至深。1982年《暗室珍藏》中英文版同时问世。
目錄
编者说明
谨推荐《暗室之后》(葛培理)
《暗室之后续集》自序(蔡苏娟)
《暗室珍藏》致谢(蔡苏娟)
 
第一部 中国女孩(1890-1906)
 01 乐园的小鸟
 02 在逆境中成长
 03 高墙之内
 04 黄金时代
 05 苦毒之根
 06 富贵之虚谎
第二部 “吃”洋教(1906-1931)
 01 墙外世界
 02 “吃”洋教
 03 千钧一发
 04 玛丽?李曼小姐
 05 圣灵的果子
 06 种子撒在好土里
 07 我的瞭望台
 08 走在宽阔的大路上
 09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0 经过金门
 11 浪子回头
第三部 病倒(1931-1949)
 01 病倒
 02 不灭的光
 03 在旷野漂流
 04 多了三只羊
 05 乌云和眼光
 06 古老的时钟
 07 集中营的阴影
 08 区区猎犬
 09 离别
 10 乐园
 11 百合花
第四部 暗室之后(1949-1984)
 01 暗室之后
 02 畅销书
 03 我的同工们
 04 假期栖所
 05 各方的反应
 06 笨驴
 07 镁光灯下
 08 事奉增长
 09 圣灵的出口
 10 电影机开动
 11 好戏在后头
 12 远征费城
 13 干妈的手
 14 思念天家
附录:暗室珍藏
蔡苏娟遗言
“暗室之后”访问记(章力生)
內容試閱
一、中国女孩(1890—1906)
1.乐园的小鸟
消息像燎原的野火一样,传遍了宾州的乡镇:李曼小姐带了一个中国人回来住!
真的!当我从那广大无边、多彩多姿的中国,初到宾州乐园镇来住的时候,确实觉得自己好像多年前我在上海买的那只火鸡一样惹人注意。因为火鸡在南京很少见到。我听说美国人有个特殊风俗,喜欢在感恩节的时候吃火鸡,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买到了一只,准备送给我最敬爱的宣教士李曼牧师全家。我抱着这只放在笼子里的珍品,从上海搭火车到南京去。同车的人都挤过来,要看看这只怪禽。“它吃什么?”我不得不红着脸承认,我也不知道。很可惜,一到南京,有人喂它麦精牛奶,结果李曼家还未来得及把它烹制成精美的大餐,它就夭折了。
我终生的挚友和同工李曼小姐,用爱心把我带到美国来,就住在乐园镇的李曼家。那时我已经躺在病床上十九年了,正像那只火鸡困在笼中,根本不能逃出来一样,有如以下这首诗歌的情景:
我是一只关在笼中的小鸟,远离青葱花草佳美田郊,为你被囚,我心何等高兴,终日向你歌唱吐露柔情。
因为我的主啊,这是出于你的美意!到美国后,我才体会到美国宣教士跟我一道去中国乡下布道的心情。人人都对他们的金发、蓝眼睛、白皮肤好奇,问东问西。通常只有我一个中国人陪着他们,因此有些乡下女人毫不客气地撩起我的袖子,要看看我的皮肤是不是真的跟他们一样的颜色。有时还问:“你是地道的中国人吗?”
我非常喜爱在美国的新朋友,可是我们需要彼此学习的地方非常多。他们回羞怯地排队进来看“中国女孩”,事实上当时我已经五十九岁了。他们又常常不知道怎样开口,在找不到话题来跟我聊天时,总是提出这个问题:“中国人吃什么?”
我尽量以最礼貌的态度回答他们,并述说我的童年。我的童年确实过得非常奢华。家中五打以上的仆婢听我们的使唤。所以我回答他们说:“在我的家乡,我们早上吃稀饭,配上馒头、咸板鸭、油鸡、炸油条,还有几种小菜,中午饭有一汤三荤三素,下午四点吃茶吃点心。两餐之间还有许多水果零食。晚餐是……”
我还没有说明正餐的山珍海味,他们已经睁大了眼睛,惊奇地说:“啊!我们还以为中国都是穷得只有米饭吃,住茅屋,指甲长长的,留辫子,缠小脚的呢!”不错,美国的生活方式与中国的那个时代,大不相同。我生活在清朝末年一个官府之家,慈爱的上帝没让我预料到,我会大半生过“金鱼缸”式的生活:常常展览在人前,极少有独自安静的机会;而且我曾这样病弱无力,非受人照顾不可,而我幼年最怕这种抛头露面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我哥哥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捉弄我这个“最平凡的小妹妹”。他们常嗤笑我长得跟我二十三个兄弟姐妹一点也不像。他们有的长得像父亲那样英俊,有的生得像母亲那样美丽。在亲友之间,母亲素有“北京美人”之称。因此他们常嗤笑我:“你不是我们的同胞妹妹,你一定是从茅屋捡来的!”他们这样使我变得又敏感又害羞。我常跑到奶妈那儿哭:“为什么妈妈的美丽一点儿也不传给我呢?”我怕见生人,就是碰上新年耍花灯那样热闹的场面,也只敢躲在奶妈背后,抓住她的围裙偷看人。如果要与生人同桌吃饭,我的喉咙就像堵住了似的,什么也吞不下。
中国富人家的女孩子,十岁以下可以和兄弟们一同在家中念书,到了十多岁,女孩就分开,另请女教师教书、女红和音乐。这时候我也就少受兄弟们的骚扰了。但到了过新年,在大家聚在一起庆祝的时候,他们又故态复萌的捉弄我。过年的时候,在我们家后花园里父母听不到的地方,我们真是尽兴而玩,不受打扰。我们有十八天的庆祝,大吃、大玩、演戏、赌钱。哥哥们围着我跑,当着我的脸两手击钹,笑我说:“看!看!你的脸盘这样圆!”我在镜子前照来照去,又着急,又伤心,想发明一种新发型,可以遮掉半边脸就好。于是我变得更加孤独了,整天不想见人。
再大些的时候,我开始念中国古书。我喜欢写字,毛笔在手,就什么都忘记了。我也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得津津有味。“书比人更能做我的好朋友!”我这样跟自己理论,书真是为我打开了另外一个天地。那时我有三个愿望。这三个愿望,当时我以为绝没有要求得过分。我对将来的梦想,是过一种安静的生活,因此三个愿望,都集中在这方面。第一,如果我有一间雅致的书房,里面放一张宽敞的书桌,一把舒适的椅子,一盏台灯,可以无止境地安静读书、写字,那就满足了。谁知我的大半生却是在床上度过的!连最起码的需要都不能自己料理解决。毯子成了书桌。又因疾病损害了视力,我必须用放大镜才能吃力地稍微看点书。室内的灯和窗户都要用黑布遮起来,因为我的眼睛对光特别敏感。这样差不多五十年来,我做了“暗室之后”。
我的第二个愿望是有一架漂亮的钢琴,不是为了表演,只是为了表达我心中涌出的诗歌。自从我脱离佛教归向基督以后,主耶稣将喜乐和谐带入我的生命中。我喜欢弹中国乐器的七弦琴,又从西教士处学弹钢琴。可是差不多半个世纪以来,我的病不容我摸任何乐器,也不能听什么声音,别人很难听得见的声音,在我的耳膜上却像是敲响了一千片锣。门外公路上的货车声,像是瀑布在怒吼。初来美国的时候,许多个黑夜,我都用手指塞住耳朵,苦恼万分地想:如果他们要开得这么快,为什么不在白天开呢?每当疾病再度发作时,我总像听见几百个纺线机在我脑子里转动一样。
我的第三个愿望是拥有一间精美的图书室,里面整齐摆列着各种我喜爱读的书籍,分门别类——方便我找得到。可是我珍藏的中西书籍,都因每次的逃难散失了。剩下的几本重要书卷、信件,就塞在床底下的纸盒里,只绑了不同颜色的彩带,以此识别。想当年,在那么养尊处优环境中长大的我,哪肯床底藏放东西,而现在若不想麻烦别人,就只能把最需要的东西藏在床底下,可以自己弯身去找。
我还有些简单的愿望,譬如在凉爽的树林中散步,在田野间跳跑,在清澈的溪水中赤足嬉戏,爬山到书上念过的地方去游历。我刚生病的时候才三十九岁,正是生命最旺盛、事奉主最热烈的年头。那时医生警告我说:“你可能要卧床三个礼拜。”我忍不住哭了,三个礼拜就差不多一个月了,我怎么受得了这么久的病?谁想到现在竟然躺了几乎半个世纪!
我早年的愿望差不多都没有实现,是不是上帝对我残忍呢?不!“他未曾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84:11)我怪上帝不公道吗?不,“泥土岂可对抟弄它的说,你作什么呢?”(赛45:9)在这么多年来的病痛中,我绝对不敢问上帝为什么叫我受这么大的苦?我只问他:要我做什么?我可以学保罗见证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腓4:11)我相信一切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都是上帝替我作的最好的选择,比我所有的愿望更能满足我的心。在他所安排的事中,我决不失望。
1953年写完《暗室之后》以后,我以为我的生命史就此完结,下一页无疑是我想望的“完”这个字。然后我要从暗室中回到天家与我光明之主耶稣基督面对面相见。所以写《暗室之后》那首诗时,我想未完之路实在不长了。可是我的主有不同的计划,在宾州乐园镇,这个新舞台上,我生命史的续集将要上演。
上帝从世界各地带领人到这个偏僻小镇来,而病弱的我,常常不知道该说什么来迎合他们灵性上的需要。但是圣灵总在我心里,一次又一次地亲自供应话语,通过我这个软弱的器皿说出来。耶稣基督,我暗室中唯一的光,也是世上的光,继续不断地照亮那些来到我床边诸男女老幼的心,深愿一切的荣耀都归于上帝!
2.在逆境中成长
那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二日,中国老百姓正在过花朝节,普天同庆万花生辰,各处树木大小枝头都缠满了红布条。红布条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喜气洋洋地将生日祝福送给初放的花儿们。
我父亲却在总督衙门忙着批阅公文,没时间去庆贺佳节。这时,听差进来向他报告:“恭喜大人!又添了一位千金,母女平安。”
“又是个女的!”我父亲叹了一口气,“一共十八个孩子了,太多!实在太多!”
“太多”便成了我的乳名。我的出生虽然并没给父母带来多少欢喜,他们却也没有忽视我,照例向亲友送红蛋报喜。在我满月的那一天,亲友们就带着绣花帽子、童鞋、围兜等礼物,到我家来吃满月酒,酒席上特备了一大碗鸡汤面。这面条是长寿的象征,中国人在生辰筵席上总是会摆上一碗的。
我父母虽然认为十八个子女已经太多,可没多久,我又有一个妹妹呱呱落地。他们给她起了个乳名叫“满堂”。在她之后,又生了个妹妹,这已经是第二十个了,所以她的乳名就成了“多余”。我的姐妹们都很好看,只有我相貌平平。不过,唯独我这个“太多”离开深闺,进入教会学校念书,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有幸写成此书献给各位读者。
我老家在杭州,坐落在华中靠海之处。蔡家世世代带居住在这里,先人坟墓也安放于此。杭州是中国名胜之地,云英绕山,西湖如画,有古寺高塔掩映其间,还有湍急的钱塘江潮水,自城南横扫而来,涌入狭长的杭州湾,在湾口与春秋二季的海潮相遇,激荡而成一片怒潮,潮水倒涌入江内,远达数里,江岸皆为潮水所没,这一奇观被称为杭州潮。杭州的确美不胜收,所以有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祖父生于十九世纪初期,当时中国还在满清帝王的统治之下。他中举之后,又通过了京试,朝廷就派他做广东这一南方重要省份的抚台。于是,他告别了自己在杭州的妻子、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远离家乡,只身南下,到任不久便不幸染疾逝世。我祖母听到这一噩耗之后,痛不欲生,接连几天像木雕一样呆坐不语。无论儿子们如何劝慰,她总是不吃不睡,不言不语,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自己前面那一块地。现在,她自己无依无靠,下面却有六子一女要她抚养。祖母素来养尊处优,现在却要日夜不分地操劳起来。她不得不遣散仆役,卖掉房屋,将细软衣裳典当出去,全家都得过喝稀粥吃咸菜的日子。不过,她决心不辞一切劳苦,供儿子们念书,要把书香门第之风传扬下去。

我父亲在叔伯中排行第二,他常常给我们讲自己幼年时所过的贫苦生活。每当我哥哥们抱怨功课太辛苦的时候,他便会反诘他们说:“你们以为我是怎样求学的呢?我们没有老师,连所需的课本也没有。我要冒着大风雪,走上好几里路才能向别人借到一本书,而且还要答应在几天之后一定送还。然后,我和你们的叔伯们在辛苦工作一整天之后,围坐在桌前,借着桌上一盏小油灯的微弱灯光赶着抄写那本借来的书,饿了就抓一把篮子里剩下来的冷饭吃。到了冬天,我们的手冻得连笔都拿不住。你们才不知道什么叫作辛苦呢!”
尽管如此,这个家还是维持了下来。父亲和叔伯们自修苦研,大的教小的,到了弱冠之年,就预备好了要像祖父和曾祖父一样参加科举考试,进而踏上仕途。唯有姑母,因为是个女子,就没有让她读书,只让她学着操持家务而已。
我父亲和伯父在杭州中了秀才之后,便一起去南京应试举人。到了指定的那一天,兄弟两个一同进了考场。他们俩都穿着蓝布长袍和黑马褂,头发编成光洁的辫子,戴着黑瓜皮帽,各自带了一个考篮,里面装有水果、笔墨和一副碗筷。
考场入口处张灯结彩,大门边的两个公差粗略地搜了一下这两个年轻人的身,看有没有夹带小抄或书籍。之后,他们进到了一个露天的大院子里,已有很多考生和公差在那里,有的站着,有的走动。考场中间有一座高大的阁楼,四围成列考棚中的情形可一览无余,每列考棚有一百间左右的考房,考房正对着狭长的走道,前面是敞开着的,并无任何遮风挡雨的物什。
两兄弟非常紧张,他们形影不离,相互壮胆,但不久后便被拆散到单间考房中去,各自把考篮放在了各自的考房中。考房只有电话亭一般大小,每个单间有一块窄窄的木板当坐凳,墙上有一个放灯的壁龛,钉着一只挂考篮的钉子,另有一块木板当桌子用。
不久,考官们就把考生召集到大院子里点名,并发给每个考生一卷纸。考生只能用这卷纸答题,因此每个人都会小心翼翼地把纸卷放在衣袋里。天色渐暗的时候,考官们便到各街门前举行隆重的关门封门仪式,这表明考试即将开始。在三昼三夜之内,任何人因任何缘故都不得出入考场。
有位考官会从那座高大的阁楼上走出来,打锣把所有的考生都召集到大院子里。大家抬起头,见他一边摇旗,一边高声喊叫道:“喂!亡灵幽鬼哪!这些考生站在这里,你们可要看仔细了!若有谁曾经得罪了你们,现在就可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啦!”那些紧张的考生们信有邪灵,吓得瑟瑟发抖,有的怕得几乎要晕厥过去。不久锣又响了,考生们这才回到各自的考房中去。

有个公差打着个大灯笼,灯笼两边写着考试题目,缓缓地从每个考房前走过,让每个考生都能清楚地看到题目。在这三昼夜中,考生们不能躺下睡觉,也不能与任何人交谈。一个公差会在走道上来回巡查,预防考生作弊。
吃饭的时候到了,锣声响起,每个考生都拿起自己的碗筷走到大院里去,那里有大锅大锅热气腾腾的白粥,各人按己所需把粥盛在碗里,“呼噜”一下大口喝完,然后各回各房。考生们长期备考,心里焦虑不堪,再加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长,因此每次考试都会有几个考生经受不起这样的折磨,死在考场上,他们的尸体全都会通过墙边的一道暗门运送出去。
应试文章写完之后,每个考生便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考卷附袋内的纸上,密封好之后就把考卷交给考官。这时大门才会打开,考生离开大院,个个精疲力竭,什么话都不愿说,只想急着找个地方躺上几个小时。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考生必须熟读四书五经才能做得出考题。考官们会批阅每篇文章,根据文章本身的优劣来判定高下。分数最高的考生往往会得到官职。这种科举制度已在中国实行了有一千多年。
一天,有个报信的拿着报帖来见我祖母,报帖上通告,我父亲已经高中了!祖母手头没有钱来赏这个报喜信的人,于是就拿自己最好的一件外衣到邻舍那里押点钱来打赏。祖母和父亲都十分欢喜,可伯父很失望,回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不久,又来了一个报信的,报帖上通告,我伯父也高中了。于是祖母又拿了件外衣到邻舍押钱,打赏给第二个报喜信的人。全家人都坐下来庆祝这件大喜事,大家虽然穿着破旧衣服,心里却是无比自豪。
家里每个孩子最后都在朝廷里居高位。大伯父做了直隶藩台,住在天津。父亲做了江苏藩台,住在南京,不久后就升为制台,并兼任很多重要职位。三叔在京城做了高官(京畿道尹),四叔做了保定知府,五叔做了扬州知府,六叔在湖北省做了襄阳知府。而那位素来不起眼的姑母,后来嫁了皇帝的太傅,他的官阶可比家里其他所有人都高!这就是苦境中结出的甜美果实!
多年以后,我的父亲成了南京考场的主考官。那时他常常穿着锦袍,头戴后缀孔雀翎毛、顶珠丹红的帽子(只有最高官阶的人才能戴这样的帽子),坐着八人抬的绿色大轿出行,还有穿着号衣骑着马的人前呼后拥地跟着。

父亲非常同情穷苦人,为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在考试期间,一天晚上,他想看看下面情况如何,于是脱下官袍,换上公差的衣服就下了阁楼。在黑漆漆的大院子里,他听到有人在呜咽,然后发现有一个考生蜷在石阶上伤心欲绝地哭泣,便问:“怎么回事?你是什么人?”

那人边哭边说:“在下姓洪,是无锡人,家母守寡,家境贫寒,无力送我赶考,后来有几个朋友凑了些钱,借给我应考。可我写好的文章从衣袋里滑了出来,掉进粪池里去了!天哪,我没了卷子,失去了应试机会,又不敢回去告诉家母,她会伤心透顶的,现在我只有死路一条了。”我父亲非常同情他,于是对他说:“我还有一卷不用的试卷,可以送你,这样你就可以重新答题了。你在这里等一等就好。”不一会儿父亲就拿了试卷过来,那考生抬头看他的脸,认出他就是主考官,立刻向他磕头,说:“大人!您的大恩大德在下没齿难忘!您可救了家母和我两条命啊!”
在中举之后,父亲联了一段奇怪的姻缘。在中国,男女年幼之时,常常就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婚事定下,而未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根本素未谋面。有时,父母们甚至还会指腹为婚。我父亲年纪轻轻就和一个他从没见过面的少女订了婚,女家远在北京。那时还没有邮政局,接连几年都没有收到她的消息,于是祖母催他进京完婚,并把妻子带回家。
父亲长途跋涉几个月,到了北京之后才惊讶地发现,她早在两年前就过世了,在那儿等着他的是她的棺柩!根据中国传统,她仍是他的正室,因此他必须得把她的棺柩带回杭州,并在蔡家坟山里下葬。第一个妻子既然已经过世,他就得要续弦,于是就娶了一位杭州女子,可那女子在为他生下七个孩子之后,也早逝了。在她过世之后,他再次进京,娶了一位自己深爱的美丽少女。这就是我母亲,她不仅美丽,而且还很能干,是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她身材颀长,容貌秀丽,皮肤如象牙一般细致光滑,乌黑的头发梳得光洁整齐,挽了个髻搭在颈项上,戴着金玉的妆饰。她为父亲生养了十五个孩子。她要伺候丈夫,又要照顾儿女,还要主持这样大的一个家庭,责任实在过于繁重,于是就劝我父亲纳妾,好分担一些家务。后来这个侍妾也给他生了两个孩子。这样偌大的一个家,哪怕在大家庭较为普遍的中国,也可算是较为少见的了。
父亲任过几个官阶很高的职位,派驻过好些地方,后来他去了南京,1870—1910年间就定居在那里。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