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1. 《中国企业家》杂志最火的专栏
“CEO来信”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延续多年的专栏,汇聚了国内外著名CEO内部信件,以企业CEO的身份为企业家提供管理、产业前景分析、人生观的独到见解。马云、周鸿祎、冯仑、巴菲特、张朝阳、张瑞敏、郭台铭等著名企业家的思想齐聚《CEO来信》。
2.《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李岷作序倾情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包括马云、周鸿祎、冯仑等在内的数十位著名CEO的“来信”,这些“来信”是《中国企业家》杂志“CEO来信”栏目在近三年多时间里收集整理的,他们的演讲或者内部讲话。本书精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从“人生励志”、“经营管理”、“产业未来”三大方面凸显商业精英的经营思想与人生智慧。
本书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旗下出版品牌“中企书系”的出版物,“中企书系”出版的作品包括:《微革命》、《财富的灵魂》、《海底捞你学不会》等。
|
關於作者: |
写这总裁包括:马云、周鸿祎、冯仑、史玉柱、郭台铭、张朝阳、王石、沃伦?巴菲特、拉里?佩奇、鲁珀特?默多克等。
他们是全球顶尖企业的缔造者、名震天下的制造业“成本杀手”、中国IT行业的风云人物、屡败屡战的创业天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全球报业大亨、“全球500强”企业最年轻的总裁……
|
目錄:
|
序 原生的传承
人生励志
周鸿祎:我其实在给大家打工
杰夫· 贝索斯:抵抗天赋的诱惑
拉里·佩奇:创新就是“漠视不可能”
雷军:一家祖父级公司怎么拥抱互联网
马云:过去一切归零0
马明哲:年轻人应该给自己定多高的目标
霍华德?舒尔茨:为何而创业
史玉柱:一个创业过来人的脚印
郭台铭:最好的礼物
沃伦?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经营管理
任正非:开放、妥协与灰度
张瑞敏:要永远“自以为非”
任正非:深淘滩,低作堰
马明哲:情理法,孰先行
程天纵:改变你的航线
冯仑:破解“周期律”的魔咒
任正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冯仑:破解民企“机毁人亡”的魔咒
戈恩:我的“双位一体”经验
冯仑:民营企业“增长的极限”
张朝阳:怎样赢得与美国的PK
丰田章男:做离前线最近的总裁
董明珠: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
冯仑: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坚定不移
郭台铭:还能有黄金十年
郭广昌:复星的反周期之道
蔡明忠:富邦的金控之路
王石:慢下来,让公平跟上效率
马明哲:平安的跨界经营大考
产业未来
杰米?戴蒙:请停止对华尔街的谩骂
冼博德:“走出去”为什么
劳埃德·布兰克梵:以主人翁精神对金融诚信负责
鲁珀特·默多克:互联网时代媒体如何生存
张向东:伟大的悲剧
周鸿祎: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的走向和兴衰
张亚勤:云计算如何改变世界
冯仑:欢呼企业公民的时代
陈启宗:东西方新的起跑线
|
內容試閱:
|
马云:过去一切归零
今天任何一家企业,假如想在21世纪活好,必须学会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阿里巴巴就是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一家公司。
所有的阿里巴巴人:
为今天晚上我大概准备了十年!十年以前我设想过,十年以后我会如何对我们的员工讲话?如何对我们的客户讲话?如何对我的朋友讲话?讲些什么?离十周年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心里面越来越亢奋,越来越希望讲。但是到这几天,我居然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
十年以前,在我的家里,我,还有其他17位同事,我们描绘了一幅图,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会怎么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会怎么发展,讲了两小时,从此就走上了这条路。十年下来,没有任何理由会让我们活下来,有无数的原因、无数次的坎坷、无数次的情况会让阿里巴巴一蹶不振,甚至消失在互联网世界。我们自己也在问,是什么让我们活了下来,并且越来越强大。我相信我们的人并不是能力最强的,我见过很多很多人比我们强,阿里巴巴今天的年轻人比我们十年前能力更强;我们也不是最勤奋的,有很多比我们更勤奋的人;我们肯定不是最聪明的,比我们聪明的人有的是。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活了下来,让我们坚持走到现在?今天我想在这里跟所有的阿里巴巴人,跟所有阿里巴巴的亲朋好友分享一下。
前十年阿里巴巴只有两大产品,第一个产品就是我们的员工,第二个产品就是我们的客户。我在这儿想分享几样东西,未来十年阿里巴巴必须坚持的事情。阿里巴巴是使命感驱动、价值观驱动的公司。八年多来阿里巴巴每个季度考核价值观,每个季度、每个月是靠自己的使命感,每一个人都是靠自己的使命感而坚持。未来十年我们还将是家理想主义公司,当然一定会脚踏实地,如果不充满现实主义地去做任何点点滴滴的事情,我相信我们也不会活到现在,我们永远会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让华尔街所有的投资者骂我们吧。
我们坚持专注,专注电子商务。前十年我们专注于电子商务,后十年还是专注于电子商务;前十年专注于中小企业,未来十年我们还是专注于中小企业。只有专注于中小企业,专注于电子商务,我们才能长久,因为中小企业需要我们,中国电子商务和全球电子商务需要我们。
今天阿里巴巴十周年,看到大家的激情,我从来没有那么担忧过,因为今天是一个前十年的一个阶段的结束,我们后面的十年刚刚开始。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我们收到了18个阿里巴巴创始人的辞职信,也就是所有的创始人辞去了自己的职位。因为我们知道,从9月11日开始,阿里巴巴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进入合伙人的时代,我们18个人不希望背着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我们今天晚上将是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明天早上我们将继续去阿里巴巴应聘、求职,我们希望阿里巴巴再度接受我们,跟任何一个普通的员工一样。我们的过去一切归零,未来十年我们从零开始。
说实在的,收到这18个创始人的辞职信,看到他们讲着真诚的话,我非常感动,我会在公司内网上分享公开每一封辞职信。
十周年之际,阿里巴巴和大家一样,关注着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我认为这世界在呼唤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旧的商业文明的时代就是企业以自己为中心、以利润为中心,创造最大价值,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以自己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21世纪我们需要的企业,是在新的商业文明、新的环境下,重新思考如何处理对社会的关系、对环境的关系、对人文的关系、对客户的关系。
最近一两年来,纠结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是,未来十年阿里巴巴怎么走,我们需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想不是我们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而是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公司。在21世纪,我们需要有21世纪理念的公司,更懂得开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全球化的公司。互联网之所以发展那么快,是因为互联网懂得开放、懂得分享、懂得承担责任,有全球眼光。今天任何一家企业,假如想在21世纪活好,必须学会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阿里巴巴就是希望成为这样的一家公司。
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互联网公司,不需要再多一家像阿里巴巴一样会挣钱的公司,也不需要持久经验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开放、更加分享、更加有责任,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社会充满责任感的企业。世界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信念、一种梦想。
我们期望十年以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再也看不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区别,只看到诚信经营的企业;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是外资企业、内资企业的区别,只希望看到诚信经营的企业;我们不希望看到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区别,只希望看到诚信经营的企业。我们希望看到商人再也不是唯利是图的象征,希望看到企业再也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的效益、追求社会的公平。我们希望看到自己作为企业家、作为商人,在社会里承担着政治家、艺术家、建筑家一样的责任,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主要的动力之一。
前面十年,通过全社会各位朋友的帮助,阿里巴巴创业成功,未来十年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自己的平台帮助无数的企业成功,帮助无数的创业者成为阿里巴巴。从18个人到今天17
000个员工,我们将永远坚持员工第二,我们将永远也不仅仅满足于创造更多的百万富翁,我们关注员工的幸福感。我们阿里人共同努力,在2010年我们设计、打造阿里人员工的幸福指数。
我们希望员工不仅仅是物质的富有,而是精神的富有,希望员工有成就感,为社会认同,被社会尊重,我们永远坚持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对所有的股东,所有支持阿里巴巴、信任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东,我们以自己的行为保证,一定会给股东以丰厚的回报,但是回报不仅仅是金钱。我们希望,阿里巴巴所有的股东最后感到骄傲的是,投资了一家对社会有巨大促进作用、对社会承担巨大的责任、帮助就业、成就梦想的公司。只有这样的公司,投资了才会觉得有成就感。
像十年以前,我说阿里巴巴十年以后会成为一家市值50亿美元的公司,当时我们总共凑了50万人民币,非常之艰难。当然,周围很多人当时觉得不靠谱。十年以来,一直有很多人说,阿里巴巴讲的是故事,阿里巴巴这个做不到,那个做不到。但是十年后,阿里巴巴其中的一家公司已经上市,市值已超过100亿美元,阿里巴巴已经从18个人变成一万多名员工,阿里巴巴也从中国遍布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今天当着17
000名阿里巴巴的员工、阿里巴巴的客户、亲朋好友的面描绘一下十年以后,阿里巴巴如果做好新商业文明,我们未来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我们将会创造一千万家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要为全世界创造一亿个就业机会,要为全世界10亿人提供消费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一千万个企业的平台,通过我们所有企业的平台,让所有的小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通过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跟任何大型企业进行竞争,让消费者能够享受真正物美价廉的产品。我们更希望在我们的服务面前,让任何一个老太太,不要因为少交了60元电费去银行门口排队,利用我们的服务,让她们跟工商银行的董事长享受一样的权利。
我相信,一千万家中小企业,一亿个就业机会,10亿个消费者,一定会引来很多的非议、嘲笑、讽刺,没关系,阿里人习惯了。我也相信世界也许一定会忘记我们,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别人记住我们,我们追求的是别人使用我们的服务,完善自己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
各位阿里人,未来的路非常之长,来到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一个工作,而是为了一个梦想,为了一份事业。我在这儿想分享一下不断激励我自己,也想激励大家的,我讲了N多遍,今天还想讲一遍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阿里人必须看到后天的太阳。
所有阿里人记住,毛主席曾经讲过“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世界给了我们这个舞台,全球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动用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勇气,去帮助一千万家企业去生存,为10亿人真正提供物美价廉的平台。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冯仑:民营企业“增长的极限”
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贞操:第一,不争论,不讨论;第二,不要太舒服;第三,适当地降低增长速度和效率;第四,不要幻想用钱能买回贞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下来,突破民营企业的增长极限。
民营企业家们:
100多年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长不大、活不长,生命周期无法突破15年这个坎。直到今天,这个周期率才被万科、联想、万通等企业打破,这些企业每多活一天,就多创造一天民营企业的历史。
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究竟是哪一些东西让民营企业的发展停下来,限制了我们的脚步?换句话说,什么是民营企业的增长极限?怎么打破这个极限?
就我看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天花板,或者说增长极限有四个,分别是外部环境的极限、组织的极限、商业模式的极限、企业家的能力与价值观的极限。
外部环境的极限
外部环境首先是一个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结构。什么水养什么鱼,以中国电影业的例子来说,中国为何没有好莱坞,没有像派拉蒙或华纳兄弟这样的大企业?因为中国电影业的市场规模比较小,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我国每年国产电影的票房只有20亿~30亿元,正版DVD市场和进口电影营业额也只有20亿~30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电影业的市场规模是60亿元左右,其中,中国电影业中最大的民营企业华谊兄弟一年利润不到一亿元,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一年有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其中万科一年的利润大约是40亿元。
外部环境中也有体制环境的问题,电影在有些人眼中不是一个娱乐产品,而是一个宣传品。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管制(特别是审查制度和进入许可制度),很多电影不能正常拍摄、放映,电影公司增长自然会受到约束。再看互联网产业,目前有超过6
000万家互联网企业,而且大多是民营公司,且产生了许多像百度、阿里巴巴这样大型的民营企业。所以说在市场高度开放、交易制度非常灵活,且“篱笆”较少的情况下,这个行业会出现很多创业公司,企业增长极限也会放大,不会被轻易制约。
而政府的管制方式也导致很多企业的增长出现极限。整个体制、制度给我们企业的增长,创造了很多模糊地带,让你没有办法增长。这使得很多民营企业自行寻求突破,黄光裕采取的是一种突破方法,失败了;朱新礼采取的是静静等待、相信组织的方法,也失败了。
所以,就外部环境而言,你选择了什么行业,你的增长极限就受到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和体制环境的制约,由于这类制约和影响比较多,通过打破内部的天花板,从而突破民营企业的增长极限就变得更加重要。
组织的极限
从内部来看,首先要打破组织的极限,一个公司到底能不能成长,组织的变革、制度的安排非常重要。
我去三亚时碰到一个民营企业老板,他告诉我,他最自豪的是他的公司在海南三亚坚持20年没倒。但是今天他的公司仍然是跟过去一样,一个皮包公司,就两人,报表也没有,然后也不知道真正的股本金在哪儿。天天贷一批款,陪两天领导,钱没有了,再去借一笔款,又陪几天局长。他们公司的组织形态,跟20年前的公司最初成立的时候没什么区别,也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前一段在上海做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嘉宾们说自己改革30年来的变化,其中一位嘉宾就说,我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换了四个老婆,其他的全没变。他还感叹,这几十年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人能靠得住,女人也靠不住,自己换了四任老婆,都没把公司搞好,今天他公司的形态仍然是个体户。另一位跟他一样老资格的标志性人物柳传志,组织的衣服换了四五件,从国有到民营,到变成香港的有限公司,又上市,变成股份制有限公司,再变成一个跨国性组织,到现在还在研究,还在变。
很多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没有适时地让自己的组织制度发生变化,没有引进新的资本和创造新的更好的治理结构,没有引进专业团队,这个公司就不会成长。
从我自己来说,万通从最早到现在也变了五六茬儿,然后接下来还会变。因为资源的配置环境与方式在发生变化,人才配置发生变化,和社会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
组织构建的不同也带来完全不同的企业家生活状态,很多创业的民营企业,老板每天都很忙,忙着抓销售、抓管理,事必躬亲。我认识一个房地产老板,总共没做几个项目,已经累得昏天黑地。相反的例子是万科。王石从零开始创业,经过25年,万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在32个城市有170个项目,但你看看王石,多自由,几乎征服了世界上所有的高山。这就是差异,组织建设的差异。
民营企业的组织演化路径
回过头来看,我们过去30年里,民营企业的组织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哪一些组织制度的变化使这个企业能够有快速地成长,而打破增长的极限?
民营企业内部组织变革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93年《公司法》出台以前,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方式是参考江湖组织。但江湖的组织方式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个是江湖组织有进入、无退出的机制;另一个是没有办法程序化地更换一把手,只能通过非常规方式,所以民营组织的江湖时代充满了血腥。此外,1993年以前民营企业很多问题都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如激励问题,所以民营企业就长不大。
到1993年以后有了《公司法》,组织就可以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和股东关系上的法律保护的经营组织。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把兄弟变成股东。如果在这个关键坎儿上企业没能完成这样一个组织变革,你的极限就到了。凡是由大哥变成了董事长,由兄弟变成了股东,这种公司、这种民营企业都活过来了。
2001年之后我们整个进入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时期,进入新的经济时期和创业时代,这个时候我们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市场化改革,国企的改革又给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民营企业进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时期,标志性事件就是亚信引入风险投资,并且成功上市。
从江湖时期,到土公司时代,再进入现代公司的科学治理阶段,民营企业的增长极限逐步被打破。
混合所有制的组织优势
也是在这一时期,万通发现,只有进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够突破我们的增长极限,才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进行博弈和发展。1999年中共十六大又规定,混合经济是中国未来市场经济的主体。
从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来看,单纯的民营和国营都容易出问题,民营的问题是有动力无约束,动力表现为贪婪和冒险,最终走向疯狂,而国企反过来,有约束无动力,约束导致懒惰和贪污。而混合所有制能够把两种制度的好处结合起来。于是我们找了一个新国企,就是天津泰达,这家公司是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国企,它能理解我们的一些市场化的做法。通过引入天津泰达做大股东,我们就变成了混合经济。
变成混合经济以后,我们既受到保护国有资产的这套制度的保护,顺便把民营资产也保护了,而我们的动力既帮助民营挣了钱,也帮助国营挣了钱,这样就平衡了一个企业的所谓产权性质,所以从2003年以后万通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
商业模式的极限
民营企业的另一个极限是商业模式的极限,不同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就决定了公司能长多大。比如你的商业模式是零散开餐馆,就总做不大,但改成麦当劳的连锁经营的方式,就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的商业模式大体上分成了三种:最早房地产普遍的商业模式就是“地主+工头”,以土地储备为能力,企业通常由建筑公司转型而来。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样的公司很多,一定阶段也能做得比较大,但无法持续。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包括一部分金融市场的改变,出现了第二种商业模式,叫“厂长+资本家”,注重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资本能力。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住宅公司,今天的万科就是代表,市值为1
400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
到现在,纽约人均GDP发展到6万美元之后,房地产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导演+制片”的模式,主要的市场也从住宅转向商业不动产。美国最大的住宅公司市值最高时期达到120亿美元,同期最大的商业不动产公司的市值接近400亿美元。
“导演制片”怎么来做房地产呢?先看看张艺谋是怎么做电影的。张艺谋做电影有三笔收入。一笔是权益金,就是干股,比如《印象?刘三姐》,这个演出一年收入在2亿元到3亿元,张艺谋的权益金据说是5%,大概是1
000多万元的样子,年年都有;一笔是导演费,并且整个拍摄全部由张艺谋来组织;最后一笔是超出约定票房部分的票房分成。
就这样,要投给张艺谋的钱都已经排到3年后了,为什么?因为张艺谋或者冯小刚这样的导演,总让人对他们有期待,好或者不好都是期待,具有稳定的购买人群,这是最牛的。
在这个游戏里面,版权不是张艺谋的,投资也不是张艺谋的,但按投资回报来看,张艺谋挣的钱最多,而对于投资人来说,给张艺谋拍,也是最有保障、回报率最好的做法。
房地产的“导演+制片”模式也是如此。一块地,5个人做有5种投资回报率,给最有运营能力的人做,这个人拿走很多钱,可留给投资者的也多。万通地产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的“导演+制片”的房地产公司。而我们在纽约做中国中心的项目过程中,也跟世界上最好的一些“导演+制片”的房地产公司在洽谈合作。
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土地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房地产的商业模式演进到靠能力、靠品牌来挣钱,不是靠土地来挣钱。土地是个空间生意,纽约发展了200年,到现在还有土地,为什么?很简单,500米高度以下的建筑已经成为常规技术,空间容量呈几何级数增大。另外,一些旧建筑在价格上涨时也完全可以进行重建。美国光一个曼哈顿就有很多家房地产企业在反复折腾。
另外,IT行业也很有意思。IT行业中的制造业,比如PC,利润可能只有2%左右,而网游的毛利润是80%。前者对成本非常敏感,边际利润很低,而后者一个服务器增加上百万用户,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边际利润极高。因此,从商业模式上讲,前一种再大也有极限,而后一种企业的增长几乎是无极限的。
这就是商业模式在一个行业里的反映。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自己所在企业、所在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不是给你制造了一个天花板,让你不能够突破,妨碍你成长为一个好公司和大公司。这也是万通一直坚持美国模式、坚持向“导演+制片”模式转型的原因所在。
企业家的能力与价值观的极限
对于企业家自身的局限,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那需要用行动去改变。
突破你的能力极限
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部分还是第一代创业者,企业家的能力对于这个企业实际上设置了增长极限。
有些东西是历史和环境造成的,比如柳传志和前面讲的那位企业家就是两个极端。柳传志父亲是律师,本人是西北电信工程学院毕业,长期在军工和科学院系统工作,这样的背景下,柳传志作为企业家的能力很强。人在北京,信息渠道又很通畅,进行组织变革有天然的优势。而另一位企业家在一个不大的城市,小学文化,自我持续学习的能力也不突出,就限制了他做大。所以这位企业家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化石,而柳传志的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还在继续。
不论是哪个企业家,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才能突破企业的增长极限。最近我请了一个北大的应届毕业生做我的特别助理,为什么呢?我要他天天跟我在一起,让他帮我研究问题,缩小我和80后、90后的距离。我经常问他,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我保持所有的观察、所有的词汇系统、所有思考问题的方法跟这个社会是同步的。至少做到同步,如果能够再进一步,看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那么你就可以站在未来安排现在。
为了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我也坚持在全世界观察和学习。比如在大陆企业家中我应该是对台湾问题最了解的人,因为我的博士论文是写台湾的,去台湾考察过不下20次,最近又骑自行车绕了台湾一圈。所以,假设有台湾的商业问题要决策,我会比一般的企业家更有判断力。
同样,组织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造,包括对外部环境的选择都离不开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这也对民营企业家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极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企业家的能力之中,除了商业能力,价值观也是一种能力。有些民营企业家的商业能力非常突出,企业做得很大,发展很快,可是企业和企业家却并不受人尊敬,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有“猝死”的可能。而像柳传志、王石、马云这样的企业家不仅个人受人尊敬,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道德力量。
守住企业贞操
我们民营企业经常是只注意金钱,不注意贞操,守住贞操事关生死存亡,必须要高度重视。贞操是什么呢?就是价值观。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中国本土企业的贞操路线图,我发现越往北贞操越重要,钱越不重要,越往南,钱越重要,贞操越不重要,这是个别南方企业在贞操上犯事的一个原因。
贞操有四个特点,民营企业想守住贞操就必须要注意。
第一,贞操和舒服程度成反比。你去看棠樾牌坊群,那个时候的标准,如果你16岁守寡,守到36岁以后,这时由国家财政拿钱,礼部命名给你立一个牌坊。慈禧在位的时候大大降低了贞节的门槛,扩大了贞节的范围,规定守寡10年也可以立牌坊。如果这10年以内发生两种情况,人死了,或者只守了10年,这时自己家出钱,礼部核准,也给你立牌坊。你想得到的牌坊越大,你受的苦就必须也越大。所以,在棠樾这里守得最长的是60年,从16岁守寡守到76岁,你越不舒服,评价就越高。同理,如果一个民营企业,你总想很舒服,还想被人评价高,不大可能,那就说明你没贞操。必须是在不太舒服的状态下,比如说艰苦奋斗,装孙子,少花钱,这时候人们对你的贞操的评价最高。
第二,贞操这件事有时要牺牲效率,不能高效。比如说你嫁人结婚,对方有残障,生下孩子可能不好。这时候偷人可能生的是健全的孩子,但是偷人就没有贞操,有贞操必须继续生一个残障的孩子。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坚守贞操,你得适度放慢你的节奏,要做到不能够完全效率最大化。
第三,贞操问题是不能讨论的,不管对不对,只能照做,不能讨论。否则,就像旧时处理无良男女,发现了就被浸猪笼、沉塘,而且谁也不敢说情,谁说也跟着沉塘。
第四,贞操不能转移和交易。有很多商人认为自己干了坏事,再花钱还能买回一个贞操,这是行不通的。没听说过在哪个封建社会,这个女人偷情了,回家交了点钱,贞操又回来了。但是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有个很奇怪的逻辑:一方面向政府要条件寻租,要5亿元的便宜,然后拿1亿元去捐款买贞操——它的慈善路线图和贞操路线图是反向的。
中国民营企业要研究我们自己和社会道德、制度、法律、习惯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贞操:第一,不争论,不讨论;第二,不要太舒服;第三,适当地降低增长速度和效率;第四,不要幻想用钱能买回贞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下来,突破民营企业的增长极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