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內容簡介: |
赵敦华和孙熙国主编的《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当代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延续,不是西方文化的简单嫁接,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论述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实践基础上对我们时代问题的形上和科学解答。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关系,并提出解决这一关系的“正本清源”的方案。马克思的新唯物论、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理论等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皆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如何从旧的社会关系、即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际上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人如何“成为自然界的主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实际上就是讲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人如何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在这些方面,重点梳理了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所提供的丰富思想资料。
|
關於作者: |
赵敦华,男,1949年8月生。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西方哲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哲学分会主席,另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已发表的著作有Ⅸ柏罗丁》世界哲学家丛书、《当代英美哲学举要》、《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基督教哲学1500年》、《维特根斯坦》、《卡尔·波普》、《劳斯正义论解说》、K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等。
孙熙国,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先秦哲学的意蕴》、《大道之源——易经》、《拨开智慧的迷雾——黄宗羲启蒙哲学面面观》、《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等。
|
目錄:
|
上篇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导论
第一节 中国人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哲学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转化为现时代哲学的立足点
第三节 当代中国哲学究竟应该如何生成
第一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理论
第一节 “道”的困惑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物质与精神的互渗现象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第一节 “心”的“物”与人的世界:做自然界的主人
第二节 推天道与明人事:做社会的主人
第三节 人的活动与人的本质:做自己的主人_
第三章 中国古代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 “物无孤立之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第二节 “日新之谓盛德”: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第三节 “物生有两”:物质世界发展的动力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
第一节 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第三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
第五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目标
第五章 中国传统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第一节 人的价值及其形上追问
第二节 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
第三节 价值的实现与创造
第四节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一节 主体一客体的生成与相互关联
第二节 “格物致知”与道德型认识论
第三节 “道通天人”与境界型认识论
第四节 “知行统一”与实践型认识论
下篇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导论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连续性和彻底变革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本”和“源”的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联系和区分
第四节 马克思哲学之本
第五节 马克思哲学的统一性
第六节 马克思哲学的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
第一章 批判哲学的起源
第一节 启蒙运动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批判
第二节 什么是启蒙?
第三节 何种理性:哲学史的考察
第四节 谁的启蒙:政治哲学的考察
第二章 马克思批判哲学的产生
第一节 宗教批判
第二节 政治批判
第三节 哲学批判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章 唯物主义史
第一节 古代唯物主义的萌芽
第二节 近代本质主义的物质观
第三节 机械唯物论
第四节 费尔巴哈的物质本体论
第四章 新唯物主义
第一节 费尔巴哈批判及其理论后果
第二节 黑格尔唯心论批判及其理论后果
第三节 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
第一节 认识论的人本主义
第二节 本体论的人本主义
第三节 价值论的人本主义
第四节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第六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一节 革命人本主义
第二节 人性及其异化
第三节 异化的克服和人性的复归
第七章 西方自由学说史
第一节 自然哲学和理性主义视野中的“自由”
第二节 基督教哲学中的意志自由
第三节 近代哲学的自然权利观
第八章 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自由解放理论的批判性和历史性
第二节 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的现实维度
第三节 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的历史维度
第九章 当代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
第一节 西方政治哲学中的马克思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反思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