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区域经济系统论纲

書城自編碼: 176480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區域經濟
作者: 刘荣增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1325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5/32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
《 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 》

售價:NT$ 3110.0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售價:NT$ 3016.0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售價:NT$ 614.0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售價:NT$ 411.0
不羁.完结篇
《 不羁.完结篇 》

售價:NT$ 275.0
性别经济学
《 性别经济学 》

售價:NT$ 322.0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NT$ 510.0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NT$ 390.0

內容簡介:
刘荣增等编著的《区域经济系统论纲》以区域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关于区域经济系统的相关研究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发展阶段以及区域经济系统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区域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机制与调控政策,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实践揭示了区域经济系统演化轮替的规律。通篇结构布局打破传统研究条、块分割的体系,把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区域融资等内容融入整个区域经济系统体系中,脉络清晰,突出了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整体性、实用性,以及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联性。
《区域经济系统论纲》可供区域经济学、区域管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等领域的研究人员、高校师生以及实践工作者参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经济学者对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不同表述
第二章 区域经济系统构成要素
 第一节 区域经济系统基本构成要素
 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产业构成要素
 第三节 区域经济系统空间构成要素
第三章 区域经济系统影响因素
 第一节 传统因素对区域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因素对区域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影响
 第三节 新经济因素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区域经济系统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四章 区域经济系统理论体系
 第一节 区域经济系统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结构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系统决策理论
 第五节 区域经济系统周期和趋势理论
第五章 区域经济系统发展阶段划分
 第一节 西方主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国内学者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指标
 第四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第六章 区域经济系统演化运行机制
 第一节 区域经济系统演化过程与机理
 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运行多要素复合叠加机制
 第三节 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时空耦合机制
 第四节 区域经济系统运行聚集与扩散机制
 第五节 区域经济系统运行历史偶发事件与精英诱导机制
 第六节 区域经济系统自组织机制
第七章 区域经济系统研究主要方法
 第一节 区域经济系统模型的概念与划分
 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分析方法
 第三节 区域经济系统预测方法
 第四节 区域经济系统规划方法
 第五节 区域经济系统决策方法
第八章 区域经济系统调控政策体系
 第一节 区域经济系统政策产生的基础
 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运行主要政策工具
 第三节 区域经济系统政策评价
第九章 中国区域经济系统空间开发格局的演替
 第一节 抗战时期以服务于抗战为重点的内陆区域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以国防安全和工业布局调整为目标的内陆开发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以开放和吸引外资为重点的沿海开发
 第四节 以缩小区域差距和共同发展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
 第五节 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
 第六节 沿海与内陆区域发展联动与呼应
 第七节 后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绪论
“区域”是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应用很广的一个概念。区域常与地域、地区、
空间等概念混用,如地域范围常被说成区域范围、地区范围,空间差异常被说
成地区差异、地域差异、区域差异等。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确实存在共性,即都
指事物存在、发展的一种形式。但是,区域与地域、地区、空间并非等同的概
念。一般而言,空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广泛,不仅指地球表层的各种事物存在、
发展的范围(如生产的地域空间、生物的生存空间等),而且指地表以外一切事
物存在、发展的范围(如宇宙空间),还指非实物存在、发展的空间(如思维空
间、虚拟空间等)。而地域、地区和区域则仅指地球表层具有物质实体的空间范
围。其中,地域的含义又广于地区和区域,它可以是地球表层某一特定的空间
范围,也可以是整个地球表层空间,它强调地表各种事物和事态分布的相对位
置,即地理结构,以及各种结构形成、发展的内部机制,即地理过程。所以,
地域总是与系统联系在一起,即地域是由地表各种事物和事态相互联结而成的
系统。
地区和区域通常是指地球表层被划分成的大小不同的片断,二者均以具有
明确的或模糊的边界为特征,但是地区与区域相比较,前者的含义又广于后者。
地区可以是地球表层特意划分的片断,也可以是任意划分出来的片断;而区域
则主要指前者,即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按照特定的指标对地表划定的片断。例
如,为行使国家主权和执行国家任务而划定的行政区,为阐明自然界各组成要
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异规律而划定的自然区,为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经济建
设而划定的经济区,为军事、文化、旅游、疗养等方面的需要而划定的军事区、
文化区、旅游区、疗养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尽管其性质各异,功能有
别,但从形态上看,都是地表的一部分;从范围上看,都应有特定的界限;从
组成要素上看,都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两部分。作为人类生存的地域
空间,各种区域都可视为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交织而
成的地域系统,简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黄以柱,1991)。
可见,区域实际上是对地球表层划分的一种方式,即按照一定目的和标准
对整个地球表层或地表的某个部分进行分类的地域体系。它强调不同区域间的
差异性和区域内部的共同性或一致性。这种区内共同性和区际差异性,实际上
是地球表层人与环境系统地域分异的反映。因此,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对
象,每个区域都应视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个系统本
身是由若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子系统组成的,并从属于更高层次地域系统
之中。
区域经济系统(regional economic system),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
活动有机组合的统一体,从属于更大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由于区域经济包括区
域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领域,区域经济系统与任何一个系统一样,
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根据这
些特征,区域经济系统划分为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生产、区域生活和区域
基础设施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子系统。例如,区域
经济发展条件子系统分为区域自然环境、区域资源空间分布、区域技术水平和
区域文化传统等亚子系统。不同地域的经济系统,由于其发展条件和组成结构
不同,具有不同的职能组合结构,从而构成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和相互
制约的国家经济有机整体(左大康,1990)。区域生产、区域生活和区域基础设
施依据不同的空间分布情况,又可分城市、乡村或者不同的经济带或经济区。
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是在对区域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展开研究后,针对某一特定
区域的特定情况展开的应用性研究。因此,区域经济研究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学
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厚基础之上的。
第一节国内外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历程
区域经济学开始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迅速发展。在我国,
区域经济学起步更晚。改革开放以前,虽然有学者曾研究过生产力布局问题,
但把区域经济学当做一门学科开展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区际的利益摩擦和矛盾也日益增多。
如何使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走向正规,如何实现区际协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
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国外区域经济系统研究阶段的划分
国外对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也是实践推动的结果,根据其研究的客观过程
可以把区域经济系统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
新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区位论研究
国外对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
论。区位理论最早研究的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后经过德国经济
学家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研究,以及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和经济学家廖什的进一步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对区位论及区域模型研究做出较大
贡献的是以艾萨德、贝里、伯顿、D.M.史密斯和C.A.史密斯等为代表的美
国学者,其次是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和哈里斯为代表的挪威和瑞典学者,以及
以奥特伦巴、博芬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和以哈格特、哈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
学者。与二战前区位理论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建立是由德国学者来完成所不同的
是,二战后其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来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的。因为德国为战败国,
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而美国实现了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客观上也要
求在实践中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区位理论(郝寿义和安虎森,1999)。其中,艾萨
德对区位理论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最大。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区
位论,在初期阶段,由于受传统区位论的影响较深,侧重于部门区位的理论和
应用研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从50年代开始,根据区域经济及社会综合发展
的客观要求,把研究的重点从部门的区位论转向区域综合研究与分析。他把单
个厂商的最佳区位模型加以扩展,转变成区域的综合模型。他的区域科学模型
包括了生产企业、商业流通、运输、社会政策和环境生态等各个部门,并在定
量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定性评价。可以说,艾萨德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区域空间的
总体的均衡模式,为工业等各种投资项目提供咨询。可以看出,艾萨德的研究
已超出了传统区位论局部均衡、纯经济要素的研究范围,追求的是区域总体的
均衡,以及各种要素对区域总体均衡的影响。二战后,北欧国家成了区位论研
究的又一中心,研究主要涉及一些新的课题,如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以及
新的计量方法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的问世
20世纪20~40年代,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许多
国家的区域经济问题十分突出: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失业问题严重,经济萧条,
局部区域经济状况恶化。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
国家应该调节经济活动。这期间,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区
域差异的形成及其作用因素,并对市场机制的缺陷开始进行反思,提出实行国
家干预的主张。政府调节与干预,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缓和两极分化,虽然并
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但其思想对当时各国政府采取有效区域经济系统
政策影响很大。譬如,美国1941年专门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其目的是
对这个因棉花减产、河流泛滥成灾而陷入困境的区域,开展以水土整治为中心
的多目标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为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干预区域经济发展
开创了比较成功的先例,它的经验为许多国家所借鉴和吸收。二战后的12年
(1945~1957年)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
只要能保持发展的势头,在普遍繁荣中,通过资本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市场机
制可以调节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各国为了追求更高的发展速度,都把大量的财
力、物力、人力集中投入到经济发达、技术条件好、基础设施良好的地区,以
便实现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实现了发达地区经济的持
续增长,却造成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拉大。这说明普遍繁荣无
法消除地区之间差距,地区之间差距不会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缩小,反而可能
会拉大(郝寿义和安虎森,1999)。面对这种情况,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了
累积循环因果论,指出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扩大差距而不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
距,一旦差距出现,则发达地区获得累积的竞争优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为
自己积累有利于发展的因素,从而遏制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落后地区不利
于发展的因素越积累越多,落后地区的处境也就日益恶化。他认为市场机制作
用下一些地区的繁荣是以另一些地区的贫困为代价得来的。赫希曼在其1958年
出版的《经济发展》一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增长在区际的不均
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部分的发展会通过涓滴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外围
地区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劳动力与资本从外围地区迅速流入核心区,加强核
心区的发展,又起着扩大地区差异的作用。虽然涓滴效应与极化效应同时起作
用,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极化效应起支配作用。要改变这种情况,缩小区际
差距,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加强国家的干预,采取各种有效的经济政策扶持落后
地区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学者已经形成这样的认识:“市场力的
作用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别”(周起业等,1989)。60年代以后西
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证明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三)繁荣阶段——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
1.实践方面——结构、规划、政策三位一体
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繁荣期结束,进入长波周期的衰退阶段,
普遍出现了高失业率,那些萧条区、落后地区的处境进一步恶化,社会矛盾迅
速激化。尤其是随着高速增长而出现的发展差距的扩大,不仅使欠发达地区逐
渐丧失购买力,而且发达地区也因这种购买力的下降使得商品外销日益萎缩,
金融业也受到重大损失。这种情况又诱发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发
达地区的夕阳产业也无法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众多朝阳夕阳产业挤在一起,严
重影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例如,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区、法
国以巴黎为中心的中央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产业结构恶化的征兆,而其他
地区,特别是边缘区,经济萧条日趋严重。这种情况迫使许多国家的政府纷纷
采取了相应措施:多数国家都成立了专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机构,开展
区域规划,制定区域经济政策,设立专门的基金(如区域开发基金、社会基金、
农业基金等)和区域开发银行等,从金融、财政方面支援欠发达地区。例如,
美国政府于1961年制定了《地区再开发法》,1965年又制定了《公共工程与经
济开发法》,以及《阿巴拉契亚区域再开发法》;日本从1962年开始制定国土综
合开发计划,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划分各种类型的城市经济圈的构想;法
国也从50年代初开始进行区域规划,1963年正式成立全国区域发展委员会,
实行领土整治计划地区化,并以9大城市或城市群体为核心,将全国划分为9
个经济区;英国于1945年制定的二战后第一部《工业布局法》,在整个20世纪
60年代,作为政府区域政策的财政援助形式日臻完善。
2.理论方面——新兴区域经济学学科诞生
西方国家区域经济活动实践已充分说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具体企业微
观的区位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理论,显然不能适应制定中观或宏观的国
家区域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政策的需要。
第一,区位论研究宗旨是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
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研究具体厂商最佳区位时,都以完全竞
争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无疑这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第二,单个企业为尽
可能地获得最大利润而选择的区位决策,往往不能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最优,
也就是说,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并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完全一致,有时是相互矛
盾的。任何区域都具有对某种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这种有利条件或许是对某
种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环境,或许是某种产业的发展“传统”。如果只考虑这
种有利的资源条件,而要避开新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以及技术进步需要大量替
代资本等“难题”,只得追求某一原有产业的发展(或继续容纳该生产部门的进
入),这将导致结构性危机。尤其是依靠当地资源禀赋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更是
这样,而这最终又会影响该区域的发展。这说明单个企业最优选择与整体效益
最优有时是相违背的,对这些问题,传统的区位理论无法回答。第三,如前所
述,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会导致区际的不平衡。在利润最大化动机下,
单个厂商的区位选择往往倾向于基础设施条件好和市场容量大的经济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不断地创新活动以及众多企业集聚而产生的集聚效应和消费水平的不
断提高(市场的扩大),将产生累积性的竞争优势,而落后地区将受到资本外流
和人口外迁的困扰,加上因无法解决技术替代所需大量资金而无法解决产业结
构的升级以及由此所致的开辟市场能力的微弱,使落后地区的处境日趋恶化,
形成一种不断再生贫困的恶性循环。第四,区位论所研究的是单个企业的经济
行为和单个企业的市场范围,是静态的、局部均衡的研究方法,忽略了某一企
业区位选择对区内、区外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乘数效应、累积性效
应。一个动态化的经济系统中,任何一个企业的行为都直接影响其他企业的行
为和整个系统的均衡。单个行为的孤立研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分析某一系统的
运行或均衡过程,应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中去研究各
个企业和部门的行为。某一区域的这种经济系统,常由相互关联的众多企业来
组成。在某一区域的投入产出表中可以看出,某一部门或某一企业的生产的扩
大或萎缩,新部门的进入或某一部门的退出,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
部门,同时这种影响将产生乘数效应。第五,区位论研究的是纯粹的经济因素,
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
的巨大影响。其实现实中的区域经济问题,单纯用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为了解决区域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跳出区位论的理论限制,根据凯恩斯的
理论,开始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区域问题。他们利用宏观经济的分
析方法,研究区内资本积累、劳动力就业、技术创新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
区内产业结构的演化升级,投资率、失业率、通货膨胀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区际合理的劳动分工以及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政策手段来解决萧条区以及
欠发达地区的问题;研究如何解决中心城市的过度集聚以及生态条件的恶化,
使得中心城市发挥其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建立中心城市各种资源
要素向外扩散的通道以及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便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
展,等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