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編輯推薦: |
如何防止中国经济可能的崩塌?如何避免通货膨胀?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思想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才是提升当今经济的必要手段?谁在决定中国当今房地产的价格?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到底孰优孰劣?透析金融危机的本质。
|
內容簡介: |
继《经济学辨析之后》,理纯又一部经济类著作——《当今经济解决之道》于近日落笔。内容就解决全民就业,避免通胀和金融危机、制订全新外资政策、改变经济考量标准等提出了独特解决方案。
|
關於作者: |
理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生,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八、九、十届委员、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并受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党校《理论视野》理事。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美国大萧条之后凯恩斯思想的本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病”
美国一次大战之后的一花独秀
早晚要发生的大萧条的突然到来
货币政策对大萧条的失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苏联的经济的迅速崛起
在内外压力下西方世界产生的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其人
凯恩斯认为萧条源于消费不足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的理由和角度
要求政府扩大投资的凯恩斯乘数理论
凯恩斯派的税收理论减少了政府的收入
凯恩斯思想的本质
凯恩斯主义是带有部分回归的交换经济学思想
第二章 重要的失业问题的解决
西方1929年大萧条带来的失业
马克思和萨依解决失业问题的理论
仿佛没有解决失业问题的灵丹妙药
凯恩斯的需求带动就业论
凯恩斯解决就业的本质就是按人头发工资
当今的生活资料有20%的人工作就可以了
个人交换经济学对富余劳动力的看法
生产经济学占主导地位时代并没有大规模失业
英国重商主义时代的流浪罪
国家生产经济学对富余劳动力的看法
并非增多企业数量就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
并非降低工资或实现就业共享就可以减少失业
有关通过发展服务业来扩大就业的思考
生产经济学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案
当今我们迫切需要的建设岗位
第三章 全民就业的财务保障
再看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中的财务保证
国家生产经济学的全民就业也面临财政能力的挑战
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全民就业的财务保障
我们对货币的理解偏差
政府发行货币拥有无数财富的抵押
社会对货币发行数量的要求
政府发行的全民工资货币的存在形式
国家税收是重要的货币回收手段
遗产税同赠与税一定要科学
国有企业带来的货币回收手段
政府回收货币的其他手段
政府发行的货币一定不能流做他用
发行和回收的良性循环形成全民就业的财务保障
第四章 谬误的通货膨胀理论的本质
法国大革命之后政府发行的货币
法国指券货币针对粮食价格的飞速贬值
交换经济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原因在于纸币的过量发行
认为只有金银才能保值的荒谬
法国当时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生产
中国蒋管区和解放区的对比
大革命时期法国通胀问题的解决之道
历史上金银大量贬值的原因
保值前提下人们不会购买大量的生活用品
打击由于囤积居奇产生的人为通货膨胀
并非货币发行过多就会引起通胀
提高利息可以减少通货膨胀的谬论
交换家通胀理论的本质是阻挠政府合理的货币发行
第五章 政府不可丧失的货币发行权
交换家从货币发行中可以获得的巨大利益
重要的国家货币发行权
当今各个国家不同的货币模式
英格兰银行模式在美国的复制
曾经将放贷者赶出神庙的杰克逊总统
林肯发行绿币少让银行家盘剥10倍的利息
林肯的遇刺
美国第九、第十二、二十任总统的命运
彻底的美国私人发钞机构一一美联储
肯尼迪的“白银美元”
约翰逊上台废除了白银美元
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被刺杀的原因
交换家在美英货币发行权中的全面胜利
我们要保护政府的货币发行权
第六章 再看买船还是造船
交换家在国际贸易上的分工理论
……
第七章 可爱又可恨的外资
第八章 大量负债之后本币升值的可怕
第九章 破解当今金融危机
第十章 谁在决定中国当今房地产价格
第十一章 到底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第十二章 提升当今经济的部分手段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美国大萧条之后凯恩斯思想的本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病”
所谓的“英国病”是指在20世纪以来英国经济出现的低增长高失业的滞涨状态,其特征是国家各项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趋于萎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条件出现了负面的变化,如:人口自乡村向城市的过度汇集,产业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损害,城市犯罪的增加等等。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给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国家带来深远影响。这种经济现象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英国人也因此被人屈辱地称为“欧洲病夫”。
英国到底为何如此呢?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英国病”的病因在于国有成分比例太大、福利太高导致的竞争能力的不足;而另外的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全球化带来的资源跨国界配置而使英国丧失优势而导致的结果。他们说,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国内市场不广阔的岛国来说,一旦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丧失了在产品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必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从1920年开始,大战之后物质本来较为缺乏的英国经济不但没有取得快速发展,反而陷入了停滞状态,该生产的东西没有生产出来,原本占有优势的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也无法恢复元气。究其原因,是因为交换经济学在英国的彻底实施而使之前是世界工厂、大殖民帝国的英国丧失了本来的生产力。当然,这一变化过程是缓慢的,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最终削弱了英国在国际中原本优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经济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