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多年来幼教领域一线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心血凝结。唐教授是一位从十几岁就进入幼教领域,至今仍活跃在幼教领域印幼教老兵,60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用她的思想和行动诠释着学前教育的灵魂——尊重儿童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让我们真正的钦佩和感动。她是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者、幼儿园课程领域的积极开拓者和农村学前教育领域的热心践行者。本书分为学前教育史、幼儿园课程、农村幼教等四部分,收录了唐教授历年来幼教心得方面的论文精品。
|
目錄:
|
总序
序
学前教育史
中国幼儿教育发展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初创阶段研究略述
试论宋庆龄对我国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教育的贡献
夸美纽斯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
以陈鹤琴教育思想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同学·同事·同志——中国幼教的创业者陈鹤琴和陶行知
从我国早期的幼师教育看当前幼师改革
1889年一1949年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60年大事记
幼儿园课程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简介
共同探索改革课程结构——幼儿园课程改革研讨会综述
我国幼儿园课程结构改革概述
……
农村幼教
其他
学术成果
学术年表
后记
|
內容試閱:
|
学前教育史
中国幼儿教育发展
幼儿教育在中国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古代幼儿教育的萌发、近代幼儿教育法规和机构的诞生、现代幼儿教育的勃起、当代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古代幼儿教育的萌发
我国古代的幼儿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的社会公育、奴隶社会的宫廷教育、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公育
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原始人群进行着集体的生产和生活。对儿童的教育由整个群落承担,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诚如《礼记·礼运中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至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名为“庠”的场所,即饲养牲畜和贮藏粮食的地方,自然也成了养老和育儿之处,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特点:一是公共性,儿童公有,社会公育;一是原始陸,教育与生活未分化,师生与人群未分化,靠口耳相传实施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宫廷教育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大约从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开始,经过殷商到西周而极盛。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群开始分化,阶级出现了,私有制和家庭已形成。诚如《礼记·礼运》中所述:“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对儿童的教育也由公育成为家事。我国奴隶社会重视未来王权继承人——太子的早期教育,故实施宫廷幼儿教育,即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任教师,以学前年龄的太子和世子为对象,在天子宫廷及各诸侯王宫内进行幼儿教育,实行乳保教育和保傅教育制度。
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人们能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地实施幼儿教育的计划,如《礼记.内则》中曾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擊革,女擊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外就傅……”此计划内容贴近贵族子弟的日常生活,涵盖面广包括生活习惯、日常礼仪、文化知识;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要求;男女分野。
奴隶社会幼儿教育的特点:一是宫廷性和等级性;一是学前性和准备性。
三、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
春秋末年,奴隶制度崩溃,地主登上了政治舞台,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直至清末鸦片战争为止,历时2300多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下移,教育也逐步下移,幼儿教育由宫廷之内扩大到普通家庭。此期的幼儿教育亦以儒家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
《颜氏家训》就是最早的家庭教育范本。
一家庭幼儿教育的目的
在封建社会,子女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家长希企通过家教早日使子孙“成龙”,以达到振兴家业、光宗耀祖的目的;子孙们亦以身相许,把光耀门楣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方式。
二家庭幼儿教育的内容
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卫生保健等方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