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经学通论》为马宗霍之子马巨据其父未成遗稿及旧著《中国经学史》等增订而成。全书分“经学导论”、“经学起源”、“群经略说”、“经学简史”四部,其大指详于各经流传原委,辨其真妄是非;刺取各史《艺文志》、《儒林传》、《选举志》等,以述官学私学始而综论一朝经学大貌,条析诸经传授源流,略举一时名儒及其著述以见流派,多从思想、政治观察经学史变迁,要言不烦,条理可寻。是作于前史记述多有考辨,皆见精当;或又发疑正读,多得其实。其所论述亦多卓识,如论晏子非儒学,经学之兴于秦一统而以为官方经学之始,辨汉学不分齐鲁,解汉世《公》《谷》立学政治因缘,楬橥新莽一朝之学;分期也多有斟酌,如分两汉为二而合曹魏于后汉,如是不一而足。偶有辩驳过当,读者自可会心,要皆好学深思,非剿袭世俗之论可比,可供学者参考。
|
目錄:
|
前言
1. 经学导论
2. 经学起源
3. 群经略说
3.1 书
3.2 诗
3.3 易
3.4 春秋
3.5 礼
3.6 论语
3.7 孝经
3.8 孟子
3.9 尔雅
4. 经学简史
4.1 西汉·新
4.2 东汉·三国
4.3 两晋·南北朝
4.4 隋·唐
4.5 宋·元·明
4.6 清·民国
|
內容試閱:
|
经学导论
1.1
所谓经学,简言之,即传授与研究儒家经典之学。
所谓儒,在上古之时本是巫、史、祝、卜的通称,尔后成为孔子学术流派的专称,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又逐渐演变而成读书人的通称。
巫、史、祝、卜,其所执掌,细言之,虽然有别,要言之,则不外乎沟通天地神人。所谓沟通天地神人,也就是原始宗教之所事事,比如天旱而求降雨、人死而祈安魂、庙算胜负、龟测吉凶等等,皆其所司。自从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天旱而求雨成为社会最为重要的需求。“需”字从“雨”、从“天”,象征雨从天降,正求雨之意。作为一般“需求”之意,当从“求雨”之意引申而来。“需”是“儒”的本字,“ィ”旁后加,用以区别求雨的行为与求雨的人员。换言之,所谓儒,也就是求雨者的意思。巫、史、祝、卜的执掌既然包括祈神求雨,因而得以通称之为儒。章太炎《原儒》:“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何以明之?鸟知天将雨者曰‘鹬’,舞旱者以为衣冠。鹬冠者,亦曰术氏冠,又曰圜冠。庄周言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章氏所释“儒”,大抵也是求雨之意。征引“鹬”字之意与庄子之言以为佐证,尤其精辟。或以为“需”的本字从“雨”、从“人”,象征人待雨,与求雨之意相合,亦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