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6.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一次叛逆的出走使他告别了旧的过去,六年在滇缅边境的流浪生活铸就了一位漂泊者的灵魂,一封与鲁迅探讨小说创作的书信点燃了一颗彷徨的文学青年的心,并以一代“流浪文豪”的身份著称于世。
他,就是艾芜。
如果说沈从文是边城世界中遗世独立的浪漫诗人,艾芜则可称为边地环境里混迹江湖的任性游侠。独特而细腻的南行体验,绮丽温柔而苍莽荒凉的异国风情,少年意气在蜕变中对人世冷暖的审读,构成了艾芜自身个性十足特殊魅力,而这份魅力持续了大半个世纪,沉淀,发酵,由浓烈张扬的激情逐步化为内敛的淡然与随性,让不同时代的读者同样可以去感受,品读属于一个漂泊者的恣意与悲欢。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精选作者最具代表性和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南行作品-中短篇小说与散文。这些作品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富有传奇性的故事,绮丽的地方色彩和异域风情,带有神秘气氛的边地生活和人物,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抒情风格和浪漫情调。作品中回忆师友和创作心得的篇章也写得朴实、真挚感人。
|
關於作者: |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县人,现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新文学史上流浪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其代表作《南行记》、《漂泊杂记》等作品被奉为中国流浪文学的滥觞,一举奠定了艾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目錄:
|
文字的马帮:艾芜写作的当下意义
王毅
南行、南行(小说)
1.《人生哲学的一课》
2、《在茅草地》
3、《蝎子寨山道中》
4、《山峡中》
5、《我的爱人》
6、《我们的友人》
7、《松岭上》
8、《左手行礼的兵士》
9、《山中送客记》
10、《南国之夜》
11、《瞎子客店》
12、《我诅咒你那么一笑》
13、《瘴气的谷》
14、《山中牧歌》
15、《快活的人》
16、《疯婆子》
17、《偷马贼》
18、《芭蕉谷》
19、《七指人》
20、《乌鸦之歌》
21、《森林中》
22、《冬夜》
23、《我的旅伴》
24、《卡拉巴士第》
25、《寸大哥》
26、《安全师》
27、《流浪人》
28、《月夜》
29、《洋官与鸡》
30、《山官》
天地漂泊(散文)
1.《想到漂泊》
2、《川行回忆》
3.《大佛岩》
4.《滇东旅迹》
5.《滇东小景》
6.《在昭通的时候》
7.《江底之夜》
8.《边地夜记》
9.《进了天国》
10、《病中记忆》
11.《舍资之夜》
12、《旅途断片》
13.《滇曲掇拾》
14.《旅途杂话》
15.《潞江坝》
16.《走夷方》
17.《乡亲》
18.《路边小店》
19.《克钦山道中》
20.《古尔卡》
21.《八募那城市》
22.《从八募到曼德里》
23.《上缅甸车中》
24、《缅甸人给我的印象》
25.《缅京杂记》
26、《旅仰散记》
27.《仰光小景》
28.《怀大金塔》
29.《南国的小屿》
30.《过槟榔屿》
31.《马来亚旅感》
32.《香港之一夜》
33.《归来》
34.《鼓浪屿》
35.《孝陵游感》
36.《旧地重游》
37.《村居回忆》
38.《夏天的旅行》
师友忆旧
1、《悼鲁迅先生》
2、《记我的一段文艺生活——兼记茅盾先生》
3、《你放下的笔,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来》
4.《悼邵荃麟同志》
5、《回忆周立波同志》
6、《夜深我走在北京的街头》
7、《回忆茅盾同志》
8、《回忆老舍》
9、《沈从文的“不敢”》
写作回顾
1.《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2.《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
艾芜年谱简编
|
內容試閱:
|
想到飘泊
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如今一想起,还令我悠然神往的。
响着拍达拍达的棕木拖鞋,趁着细雨迷濛的秋天早上,便登上伊拉瓦底江的南下轮船,离开八募了。望见两岸烟雨中亭亭立着的柳树,逐渐后退,朦胧起来,而至消失在雾里时,旅行和漂泊的愉快,便鲜明地,强烈地,浮在我的心中。就是到现在,也还以为那一次的登上旅途,是平生中最难有的快事。
因为先前在春天,我曾想凭着这条南国的江流,到更远的地方去,但却为生活所迫,竟至连八募也难住下,终于逼回北面的克钦山中,去过扫马粪的辛苦日子,一直度了整整的五个月头。
此刻想着,假使没有这样的经历,则在江上,凭着船栏,眺望异国雨景的兴致,一定是没有那么强旺,那么浓重的。因此,我可以说:穷困的漂泊,比富裕的旅行,就更令人感到兴味而且特别神往些。但这需要有着长期苦闷心情的人,才能领略这种意味的——倘若他并没有实际漂泊过的话。
善写知识分子苦闷的契诃甫,我想,他的心情,也一定是极端苦闷的吧?去年得诺贝尔奖金的蒲宁,就曾经记叙过契诃甫临死以前,常常高声说着的梦话:“变成一个流浪者,一个香客,到那些圣地去,住在寺里,林中,湖畔。夏天的晚上,坐在回教礼拜堂前的凳上……。这是怎样地憧憬着漂泊呵!”
我自己,由四川到缅甸,就全用赤脚,走那些难行的云南的山道,而且,在昆明,在仰光,都曾有过缴不出店钱而被赶到街头的苦况的,在理是,不管心情方面,或是身体方面,均应该倦于流浪了。但如今一提到漂泊,却仍旧心神向往,觉得那是人生最销魂的事呵。为什么呢?不知道。这也许是沉重的苦闷,还深深地压入在我的心头的缘故吧?然而一想到这种个人式的享乐,是应该放弃的时候,那远处佳丽的湖山,未知名的草原,就只好一让它闲躺在天末了。
夜深我走在北京的街头
夜深,我还走在北京的街头,吹着冰冷的风。灯光洒在枝影横斜的人行道上,分外的朦胧,偶然有一辆二辆自行车,飘然地走过,更加显得清冷、凄凉、荒漠似的。我缓缓地走着,头脑里不断地闪现出飘渺的梦境。在北京应该会见的人,却无法会见,而且也是永远看不见了。他们的影子,却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一样。我分明看见了一对男女青年,手挽手地走在前面,背影是多么相像啊,可是赶上去看的时候,完全是两张陌生的年轻的脸子。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明明知道他们早不在人世了,还追寻什么,岂不是痴人做梦么?
男的青年赵光远,早在1968年,工宣队住进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四楼跳下自杀了。那时他的年轻的爱人马正秀,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解说员,已经于1967年9月16日被捕了,罪名是贴了大字报,拥护刘少奇,拥护彭真,而又写出打倒什么人,成为现行反革命。赵光远自杀的时候,爱人马正秀正以反革命罪押在狱中。显然,他知道大祸临门。他是怀着极大的不安和恐惧自杀的。爱人马正秀随后于1970年1月27日,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还是开群众大会公审枪毙的。
但赵光远在我的头脑里,并没有自杀;马正秀也没有遭到枪毙。他们活生生的,生气勃勃,走在北京的街道,或者正高高兴兴的,来在文化大革命前我还住在北京的家里,又说又笑。我在北京住过13年,几乎每一农历年的除夕之夜,或者大年初一,总有他们欢笑的容颜,出现在什方院六号我曾经住过的家中。
在夜间寂静的街上走着,他们活生生的姿影,就像潮水似的涌着出现,尤其是赵光远更加强烈地,要向我倾吐他短短一生的经历。他说,老师你记得么?我是重庆育才学校的学生,又在陶行知创办邓初民作校长的社会大学听过你讲的文学课程。你记得么?你在重庆《大公报》上编《半月文艺》,我用肖荣的笔名投过两篇散文,蒙你登载了,还来信称赞。我到张家花园八十五号访问你的时候,我已在北碚湘辉学院读文学系了。我向你说过,我是地下党员,同在华莹山打游击的领导人、育才学生徐相应等人有联系,他们到重庆买东西,我便把挂在胸前的校章借给他们,躲过国民党军警的检查。一些在外县逃来的陌生青年,到重庆找你,替他们寻觅工作,你就托我想办法,安排生活,解放后,不是证明其中有地下党员么?重庆解放的前夕,我不是来找你,要你躲到重庆郊区和外县的武工队去么?解放后,我参加了志愿军,在朝鲜得了血吸虫病,住在河南漯河的医院,你不是来信慰问过我么?后来转到北京大佛寺一家医院里,你不是同师母一道来看我么?更要感激的,是你在北京替我找到了工作,进入戏剧出版社。从此,在太平环境中,为党为国尽最大的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老师,你记得么?该没有忘记罢。光远,我记得。我每走一步,还在心里默默说一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寒风凄厉地吹过,我觉得我的头脑更加清醒,记忆越发分明。让这两个年轻人,向我热情倾诉吧,我愿意散步到天明!尽管赵光远的历史清白,他的工作单位已为他平反;马正秀也在1980年2月28日由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平反决定:撤销原判决书;对马正秀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我的悲哀,却无法消除啊!
我把赵光远夫妇的悲惨历史写信告诉我的爱人王蕾嘉,她回信,附有《悼赵光远夫妇》的诗章,录于我的文章后面:
哀君何事坠高楼,
夫人遭际更堪忧。
血染尘埃双逝去,
冤假错案写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