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一说起郑板桥,我们会马上联想起那郑体的“难得糊涂”和那些竹子。而《陈书良说郑板桥?诗书画印“糊涂人”
》是对郑板桥进行了全方面的解读:一个疯疯颠颠的怪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有傲癖的穷书生、大才子、佛教信徒,一个狗肉饕餮家,爱神的幸运儿,一个学历过硬的七品“父母官”,酒徒,一个创新的篆刻家、假画制造者,一个不讨上司欢心的“糊涂”人,诗人,一个民间曲艺作家、大书法家、大画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与当局不合作的狂人,一个兰、竹、石的苦恋者。书中附有郑板桥的诗文、书画及篆刻作品。
|
內容簡介: |
《陈书良说郑板桥诗书画印糊涂人》由著名学者、作家唐浩明鼎力推荐!
郑燮,号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名字,在人民群众中是并不陌生的。人们对他的多才多艺津津乐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所画兰竹,摇曳多姿,名播中外;又是著名书法家,自创的“六分半书”,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现在也还有人学“板桥体”;他的诗词、道情也很出色,“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至今还在人们口头传唱—尽管他离开人间已有两百多年了。
《陈书良说郑板桥诗书画印糊涂人》对郑板桥行踪的考证探讨和对诗、书、画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从他的生平活动中探索其作品的寓意,同时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来钩稽他的踪迹。
|
目錄:
|
小引
第一章五颜六色众生相
第二章故园风雨古板桥
一、不幸的“麻丫头”
二、少年意气
第三章教馆生涯彻骨寒
第四章十载扬州作画师
一、卖画扬州
二、壮游
三、天宁寺读书
四、穷途挣扎
第五章花枝有恨晓莺痴
一、朦胧的追求
二、徐夫人
三、饶五娘
四、与娟女等下层女子的酬酢
第六章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一、枝桂影功、名小
二、读书焦山
三、乾隆进士
四、待宦
第七章红桥酒影友朋欢
第八章山左官声竹马寒
一、范县任上
二、潍县任上
三、罢官离潍
第九章狂怪文风世所仇
一、板桥诗词概况
二、狂怪雄风
三、渊源
第十章画到生时是熟时
一、心血为炉熔铸今古
二、篆刻
第十一章梦醒扬州一酒瓢
一、文人相亲
二、纵横议论析时事
三、终老维扬
附录郑板桥年谱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五颜六色众生相
明朝后期,政治一片黑暗,宦官专权,朋党攻讦,封建政权机构几乎瘫痪。地主阶级,尤其是皇族,兼并土地更加疯狂。残酷的经济榨取和野蛮的政治压迫,造成明末农村十室九空,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以至水灾、蝗灾和瘟疫不断发生。濒临绝境的农民,除揭竿而起外,别无生路。崇祯初年,爆发了以李白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大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白成率领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登煤山自缢,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终于被起义的农民推翻了。
同年五月一日,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引狼入室,勾结满清贵族,引清军进入北京。十月,清顺治帝下诏正式定都北京。
以后接踵而至的,是清朝廷对南明残余福王政权、鲁王政权、唐王政权、桂王政权的攻伐。康熙元年1662春,吴三桂追俘桂王于缅甸。至此,南明王朝在大陆的势力终于覆灭。
清军在南下进攻时是极端残暴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特别是清统治者下令薤发,强迫汉族人民从衣冠装束上和精神上承认清政权的绝对统治,这样,就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民的坚决反抗。李白成、张献忠余部也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以农民军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二十年之久,最后在清王朝血腥的武装镇压下归于失败。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统治者对汉族地主官僚,在入关前后都执行笼络政策。当清军进入北京后,马上为崇祯发丧,并打出为汉族地主官僚“报君父之仇”的幌子,俨然以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自居。在任用官吏上,清廷表面上采取满、汉兼用的方针,对中央各部门满、汉官员的名额都作了规定。康熙即位后,又从各方面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在康熙、雍正的上谕中,还屡次提到要维护地主富民的利益,把地主当作“国家所爱养保护之人”。这一时期所推行的废止圈地、减免税粮和鼓励垦荒等政策,都是对汉族地主有利的。清朝政府还采取其他许多措施,把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吸收到政权中来。除不断扩充科举录取名额外,康熙十二年1673又诏举“山林隐遗”,一些地主士绅不经考试就可直接做官。第二年,清廷更颁布了捐纳制度,使地主子弟可以捐银得官。康熙十七年1678,又宣布开设“博学鸿儒”科,罗致了全国“名士”—百四十三人,取录了五十名,俱授以翰林院的官职。当时除了有比较浓厚的反清和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人如顾亭林、黄宗羲等外,其他知名学者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闰章等人都来京应选。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还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积极收罗了李光地、魏裔介、熊赐履、汤斌等一班“理学名臣”,命他们纂修《性理精义》等书,颁布天下。康熙皇帝还在山东曲阜祭孔庙,在南京谒明太祖陵,把理学的“忠”、“孝”思想更加推广。这样一来,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统治得到了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更加强化了。
清朝统治者在对各族上层分子进行笼络利诱的同时,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思想言行,则进行严厉钳制和残酷镇压。清独裁者总是妄想臣民像一群温驯的牛马,永远听凭奴役和驱使。但是,总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厌清思明,如黄宗羲就曾经表示过:“狂言不怕山精漏!”于是,清统治者从顺治时代起即开始制造文字狱,历康、雍、乾三世一百多年,堪称史无前例。如康熙二年1663浙江湖州富商庄廷鑨请人增编《明书》,如实地写了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一段历史,包括建州卫与明朝政权的关系等,便被认为是有意反清。清廷把已死的庄廷鑨开棺戮尸,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被杀七十二人,充军边疆的也有几百人。乾隆时代更是登峰造极,查嗣庭、吕留良、胡中藻、王锡候、徐述夔等案都是天下震动的“脍炙人口的虐政”。乾隆曾破口大骂:“乃尚有出身科目,名列清华,而鬼域为心,于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诋讪怨望,……实非人类所应有。”据近代陈乃乾编辑的《焚书总录》记载,在清代文字狱中,全毁书目二千四百五十三种,抽毁书目四百零二种,销毁书板目五十种,销毁石刻目二十四种,综合起来将近三千种。至于因文字贾祸,究竟使多少人人头落地,使多少人发配边疆,又使多少人打入旗下为奴,今天已无法统计了。
这真是一个风云变幻、白衣苍狗的时代。在社会上,面对着严峻的现实,知识分子大体也可分三类。一类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俯首乞怜的巴儿狗。像康熙年间的李光地,当时“位极人臣”,高树名义,道貌岸然;但是全祖望《鲒琦亭集》中揭露他的行为比什么人都坏。
另一类人则埋头于故纸堆中,不问政治,不问现实,情愿将自己有限的岁月,投入烦琐的训诂考证工作中去。当然,这是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的。康、雍、乾三朝,文字狱迭兴,刀光剑影,血肉淋漓。于是读书人人人自危,甚至有“终身不必读书,似我今日”之悔。他们尤其不敢研究明末史事,怕触犯忌讳;也不敢多写诗文,怕无故惹祸。于是,只好集中精力研究经学,从事校勘、笺注与名物考证工作。这种烦琐考证之风,学者们既利用它以全身远祸,统治者也利用它使知识分子脱离社会斗争以巩固政权。清初以来的汉学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空前进展,以至产生了群星灿烂的“乾嘉学派”,这是和当时精神上、思想上严密的控制有密切关系的。
这样一来,又从夹缝中产生了_一类特殊的人物。他们大多赋锦绣之才而抱济世之志,但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深切感受到清王朝的黑暗,加之因个人仕途坎坷,陷入无所作为的境地,这就使他们或混迹民间,或托身寺庙,经常处于无法摆脱的精神苦闷之中。由于当时文禁森严,所以他们只能将不满现实的满腹牢骚曲折地寄托在笔墨之外,创造了带有政治批判色彩的“狂怪”的文艺作品。
总之,战士、刽子手、奴才、市侩、狂生、理学家、考据迷等等五颜六色的人物组成了“康乾盛世”的社会众生相,闹哄哄、乱糟糟地交织着,创造了清初的文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