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蛋白质组学理念的产生,概念的提出与完善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可它已经应用到生物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后基因组学研究的中心内容。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与生物信息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它又是一门方法学,通过双相电泳和非凝胶系统等分离技术,生物大分子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酵母双杂交等大规模鉴定技术,获得相对全面,直接的蛋白质组数据网络,从而为深入全面地了解机体的生理过程,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而这些研究成果,通过蛋白质功能的实验检验,可以制备出针对特定疾病的各种蛋白质芯片,为临床的治疗,诊断和预后服务;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新的药物靶标,从而可进行药物的高通量筛选。
尽管蛋白质组学还处于婴幼儿时期,但是它对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产生了深远是影响,特别是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形成和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而它又是蛋白质组学功能研究的核心。
经过四年多的蛋白质组学教学,我们制定了本书的写作,尽管经过深入的思考,但是写作和教学是两回事,因此本书肯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能通过emailsmjiang@fudan.edu.cn转告给我,将不胜感激。通过互联网,我们从网络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特别是一些个人的bl09,提供了很多浅显易懂,又非常专业的蛋白质组学知识,从中我们摘录了很多,在此我们表示感谢。
在本书中,第一章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分类,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中的一些核心技术,双相电泳和非凝胶分离系统,生物大分子质谱技术,酵母杂交体系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第六章集中介绍了蛋白质功能研究方法,如pulldown,C0—IP,蛋白质定位等;第七章介绍了带标签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第八章介绍了蛋白质的修饰。在后面的几个章节里,我们还介绍了代谢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微生物蛋白质组学,但是,由于时间紧迫,以及本书篇幅所限,药物蛋白质组学,胚胎干细胞蛋白质组学,标记物蛋白质组学等一些热点蛋白质组学,肝脏及肝癌蛋白质组学,糖尿病蛋白质组学,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蛋白质组学分支还没有罗列,如相互作用组学,降解组学,定位组学,高血压蛋白质组学,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质组学,成体和肿瘤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等,希望能在再版时这些内容将会出现。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2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的关系
3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的关系
4蛋白质组学的分类、流程和优缺点
5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策略与技术
6蛋白质组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7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第二章 双向凝胶电泳
1双向凝胶电泳的基本概念
2双向凝胶电泳的流程与应用
3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42一DE胶的染色方法
5蛋白质的鉴定分析
6改进型2一DE技术
7非凝胶分离技术
8毛细管电泳技术
9展望
第三章 质谱
1什么是质谱技术
2生物质谱核心——离子化技术简介
3质谱仪的应用
4质谱仪的分类介绍
第四章 双杂交体系
1前言
2酵母双杂交基本原理
3酵母双杂交基本类型
4酵母双杂交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5分裂泛素化酵母双杂交系统
6高通量酵母双杂交系统
7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第五章 蛋白质芯片
1什么是蛋白质芯片
2俘获分子
3蛋白质芯片的制备和检测
4蛋白质芯片的类别
5抗体芯片
6蛋白质芯片——SELDl质谱技术
7无细胞体外翻译蛋白质芯片技术
8蛋白质芯片的应用
第六章 蛋白质功能研究方法学
1 Westernblot
2蛋白质pulldown技术
3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
4蛋白质免疫组化技术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6BIAcore仪的原理和应用
7RNA干扰
8检测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学
9低丰度蛋白质的富集技术
10磷酸化蛋白质与肽的富集技术
11其他方法学
第七章 标签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1蛋白质纯化的原理与方法
2标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概述
3蛋白质表达系统简介
4用IMAC技术纯化带有His6标签的蛋白质
5巯基亲和层析法
6GST亲和层析法
……
第八章 修饰蛋白质组学
第九章 代谢组学
第十章 结构蛋白质组学
第十一章 蛋白质组学在病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