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介绍美国和中国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模式为主,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两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详细介绍账户设置,精选案例,概括归纳基本业务类型及其账户关系;每章后附本章小结和关键词,这些有利于学习者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国别和不同性质组织核算模式比较;以近年来财政预算改革的法规制度为依据,将部门预算制度和最新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等内容贯穿于基本核算实务中。
|
內容簡介: |
这本《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和实务》是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先进研究成果和实务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内容安排上以政府会计理论为主导,简明而系统阐述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典型做法。
这本《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和实务》以中国和美国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为例,以现行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规范、中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础,对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为主要框架进行了整体设计。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论
第2章 预算和预算会计
第3章 基金会计
第4章 普通基金和特种基金会计
第5章 资本项目基金会计
第6章 偿债基金会计
第7章 普通固定资产与普通长期负债账户会计
第8章 政府权益基金报告
第9章 政府受托基金会计
第10章 政府财务报告
第11章 联邦政府会计
第12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
第13章 行政单位会计
第14章 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15章 中国非营利组织会计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不尽相同,具有自身特点:
1.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但同时又有自己开展业务活动创收的收入;
2.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可以进行成本核算;
3.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业务收支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按事业单位所处的行业不同,又有着较细的分类,如医院、学校等。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拨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可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1.主管会计单位。向国家同级财政部门领拨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设有所属会计单位,且向所属会计单位转拨经费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又叫一级会计单位;
2.二级会计单位。向主管或上级会计单位领拨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且向所属会计单位转拨经费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3.三级会计单位。向主管或上级会计单位领拨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又叫三级会计单位。
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单独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或决算,负责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有的单位经费不多,人员较少,收支事项简单,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三)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导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基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符合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和收入实现制记账基础选择、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