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托尼·布什(Tony
Bush)系统总结了上世纪50 年代至
90
年代在西方流行的几种教育管理模式,并提出了综合性教育管理模式。该著作为教育管理及领导专业学生的必修教材,也是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业中的管理人员提高领导力的必读书籍。
|
關於作者: |
托尼·布什现为英国雷丁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教授,曾任开放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科高级讲师、莱斯特大学教育管理学教授兼任该校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布什阅历丰富,曾任中学教师和中层管理者、地方教育当局的专业官员等职。作为访问学者,他曾到过中国、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并受邀到希腊、香港、葡萄牙和新加坡等地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他在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发表了大量著述,主要有《教育机构中人的管理》、《教改时期,你该如何当校长》以及《好校长是这样炼成的》等。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教育领导与管理的重要性
何谓教育管理?
何谓教育领导?
教育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教育领导和管理的历史
分权化与自我管理
教育情境的意义
教学领导
结论
第二章 教育领导与管理模式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理论与成功的实践之间的关系
理论的本质
理论的特征
性别与教育领导和管理
教育管理模式概述
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教育领导模式概述
第三章 正式模式
正式模式的主要特征
结构模式
系统模式
科层模式
理性模式
等级模式
正式模式:目标,结构,环境,领导
正式模式的局限性
结论:正式模式是否仍然有效?
第四章 同僚模式
同僚模式的主要特征
同僚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同僚模式在中学里的应用
同僚模式在小学中的应用
同僚模式:目标、结构、环境与领导
同僚模式与社会性别
同僚模式的局限性
结论:同僚模式是无法实现的理想吗?
第五章 政治模式
政治模式的主要特征
鲍德里奇的政治模式
教育中的权力来源
教育中的政治策略
政治模式:目标、结构、环境、领导
政治模式的局限性
结论:政治模式有效吗?
第六章 主观模式
主观模式的主要特征
主观模式的应用——瑞弗戴尔学校
主观模式与定性研究
主观模式:目标、结构、环境与领导
主观模式的局限性
结论:个体的重要性
第七章 模糊模式
模糊模式的主要特征
垃圾箱模式
模糊模式的应用:奥克菲尔茨学校
模糊模式:目标、结构、环境与领导
权变领导模式
模糊模式的局限性
结论:模糊性还是理性?
第八章 文化模式
何谓“文化”?
社会文化
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
汉迪归纳的四个文化模式
在南非发展学习的文化
组织文化:目标、结构、环境与领导
道德领导
组织文化的局限性
结论:价值观与行为
第九章 结论
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
教育领导模式的比较
上述模式在学校中的应用
对各个模式的综合
用理论改进实践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教育领导与管理的重要性
何谓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一个研究和实践的领域,它涉及教育机构运作。该学科尚不存在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及普通管理学在内的一些已牢固确立起来的学科。来自不同学科的解释自然会强调教育管理的不同的层面。本书后面的章节阐述了这些不同的视角。
博兰将教育管理定义为“实施议定政策的一种执行功能”。Bolam,1999,P.194他认为管理与教育领导不同,后者的“核心任务是制定政策,适当的情况下还涉及组织转型”。同上,p.194萨普里指出:“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一系列活动。”Sapre,2002,P.102
格莱特的定义是有帮助的,因为该定义明确了该学科的范围。他提出,管理研究关注的是“教育机构的内部运作,教育机构与环境的关系即前者与其所在社区的关系,以及与其所负责的管理委员会的关系。”Glatter,1979,P.16换句话说,学校的管理者在领导学校过程中必须接触内部和外部的人员。这个定义阐述了教育管理的范围,但是未能明确教育管理的性质。
本书作者一直认为,教育管理必须集中关注教育的目的和目标Bush,1986;1995;1999。这是持续争论和分歧的议题,但是,将管理活动和任务与学校的目的和目标相联系的原则始终是关键的。这些目标或目的提供了关键的方位感,应成为教育机构管理的基础。管理针对的是达成特定的教育目
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