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作者: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一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
目錄:
|
上篇 现代中国的文学
半部学术史,一篇大文章
一、学者为何自述
二、自传与自定年谱/
三、“我与我的世界”
四、“诗与真”的抉择
五、“忏悔录”之失落
六、“朝花夕拾”与“师友杂忆”
新教育与新文学
一、“虚文”之不可或缺
二、“文学史”的意义
三、“桐城”与“选学”之争
四、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教育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
一、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
二、“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
……
中篇 现代中国的大学教育
下篇 现代中国都市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