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从青岛地区解放,到几位教师在建国后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再到1977年恢复高考……七十年来,在“海西”胶州湾西海岸这片土地,上演过怎样的一幕幕活剧?乡镇村落,承载了多少兴衰的历史?
《回到海西一位知识分子七十年的沧桑记忆》是一位现居青岛的退休老教师杨义敏对亲人故旧、乡土往事的动人记录。作者再现了旧时的社会氛围、人情网络。笔墨之间,能呼吸到时代风云,感受到世事沧桑,相信扶着会有所得。
|
內容簡介: |
名人传记、显贵回忆,向来是书籍出版之重头戏。而平民百姓,纵使一生跌宕曲折,能将经历写出并与读者分享的实所鲜有。然而,在大历史的变迁中,一个个寻常生命的轨迹、他们所留下的斑驳痕印,绝非没有存照的意义。
《回到海西一位知识分子七十年的沧桑记忆》正是一位现居青岛的退休老教师杨义敏对亲人故旧、乡土往事的动人记录。
七十年来,在“海西”胶州湾西海岸这片土地,上演过怎样的一幕幕活剧?乡镇村落,承载了多少兴衰的历史?
《回到海西一位知识分子七十年的沧桑记忆》再现了旧时的社会氛围、人情网络。笔墨之间,能呼吸到时代风云,感受到世事沧桑,相信扶着会有所得。
|
關於作者: |
杨义敏
1938年11月9日生于青岛。幼年丧父,未及成年丧母,颠沛流离,历尽坎坷,这段经历永远是心中的痛。
师范毕业后被选拔当了中学教师,后通过进修获得北师大本科学历。评职称时,不管能力多强,成绩多大,都没有这一纸文凭管用,难怪人们称之为“硬件”。
工作勤奋,忠于职守。1959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11月退休,一干就是40年;期间,虽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从事教育的心从未动摇。
做事过分认真,为人过于耿直。不善交际,不懂关系学,不会见风转舵,即使撞在墙上也不接受教训。
爱好文学艺术,偶尔写写文章诗词。兴奋点太多,徒有多才多艺的虚名,可一样也提不上桌面。
平时常想些力所不能及的事。“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什么办法!
|
目錄:
|
给女儿的信代序——我是怎么写起文章来的
回到海西
第一抹阳光
奢想父爱
我的母亲
刻骨铭心的怀念
姥爷的遗嘱
我的爷爷奶奶
二妈
我的小学老师
因为这张脸
童年是这样度过的
童年时的舞台生涯
老屋
老歌
养花
追求时尚
三寸金莲和解放脚
龙泉“四月八山”庙会
石梁杨家寻根
记忆中的红石崖
我工作时的日照一中
黄岛一中建校20周年记
1977年黄岛高考概况
忆1977年高考阅卷
1977年高考作文批阅纪要
徐山·徐福
徐福从琅琊台出海东渡?
认识齐长城
关于马濠
阳武侯薛禄
重建白云寺
陈姑庙与妈祖文化
黄岛的历史有多久?
黄岛的变迁
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我说的海西,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它主要指胶州湾西海岸沿线的重镇,如薛家岛、红石崖等。早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中德签订胶澳租约时,薛家岛、黄岛、红石崖等地就曾划归青岛为德国人所租借。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岛建特别市,直属南京政府。这时的青岛又在胶州湾西岸设区,薛家岛、红石崖等地就属于青岛特别市海西区。其后,行政区划虽几经变化,但“海西区”基本上保持到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8月,薛家岛、辛安、红石崖等地解放,曾一度划归珠山县,不久珠山县撤销,又归属胶县。1945年12月,改属于八路军青岛海西办事处。1946年9月,划归新成立的胶南县,直至全国解放。另外,海西又是一个习惯称谓。那时,青岛市里和青岛西海岸有海东、海西之称。人们在西海岸乘船到青岛说“过海”,而不说到“海东”;而从青岛乘船到西海岸却都习惯地说上“海西”。语言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约定俗成,以至整个胶州地区甚至鲁西南、苏北地区,从海上来往青岛的人都这样叫法。
我生在青岛,为什么要回到海西?这得从我的童年说起。
小时候,我们全家三口住在莱芜一路38号。爸爸是盐务局的职员,妈妈是家庭主妇。他们都很忙,常常把我撂在阁楼上。我是那样孤独寂寞,经常一个人在墙角抓“潮湿虫”。这种小虫不咬人,你一动它就缩成一个“球”,觉得怪好玩的。我偶尔也到厨房去,妈妈拉风箱烧饭,我趴在她背上,一俯一仰,像在摇篮里似的,那么舒服。一次,一只小蜘蛛拖着长长的丝,从天棚上往下滑,妈妈看到了高兴地喊:“看,喜蛛蛛!”接着便教我唱:“喜蛛蛛有喜没有喜?有喜落到底,没有喜高起起。”这时,我多么盼着喜蛛蛛落下来,永远不要回到天棚去。妈妈也专心地看着,像是期待着什么。
后来,我家搬到西岭范县路11号,住在两间平房里。屋里有一张床,一张桌,两个木箱。那些蟑螂多得吓人,至今想起来还令我毛骨悚然。爸爸妈妈为生活在外奔波,我常常被锁在屋里。这时,我只能从玻璃窗上看外边的光景。马路上的行人大多是来去匆匆的,一个留着大分头的脸色憔悴的卖报人,几乎天天准时从窗前经过,我老远就听到他“新民报、新民报”的叫喊声。有时天降大雾,海上“铁牛”哞哞直叫,外面雾朦朦的,很少行人,偶尔能看见几个穿黑服的修女。不知怎的,这画面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它令我有一种莫名的凄楚和恐惧。记得,当时经常拉“防空”警报。晚上,大人们常常把窗户遮得严严的,不让一丝灯光透出去。我吓得不敢吭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爸爸妈妈下了班,我到大院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唱“蝴蝶飞在青草地”,做“监牢狱”的游戏。有的大孩子,还常常把我们小不点儿组织起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领头的举着“青天白日”的小旗,大家唱着“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的歌,认认真真、热热闹闹地。可在这“青天白日”之下,我的童年并不快乐幸福。后来,时局发生了变化,日本鬼子走了,美国鬼子来了。我家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我6岁那年,爸爸因病去世,从此,我家的生活更困难了。在那个年月,孤儿寡母在青岛是没法生活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妈妈想起了海‘西的老家——红石崖。
当时,红石崖是解放区,可解放区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伯父在西镇云南路开了家小饭馆,来来往往吃饭的人很多。有一次,我伯母向一个自称“老乡”的人打听“海西”的情况,说我们在市里待不下去了,打算回去。他说:“怎么,你们还敢回去?共产党共产共妻,没听说吗?”说着,伸手做了一个“八”字的手势,朝着我说:“八路军红眼绿鼻子,你怕不怕?”他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听他讲话,更来劲了,“小孩子要参加儿童团打仗,大闺女小媳妇都得光着脊梁在村头纺线、查路条,你们还敢回去!”妈妈和我听了将信将疑,很有些害怕,但因生活所迫,最后还是回到了海西。
到了红石崖,住进我们家的老屋。当时,还在搞土改,村民们和村干部都说,我母亲自进了老杨家门,一天福也没享着,他们很同情我们娘俩。街坊邻居问寒问暖,亲戚朋友送粮送物,我们安顿下来,生活很快有了着落。从此,妈妈脸上有了笑容,干活时常常哼着《妇女自由歌》。有时候,村里妇女开会,她也积极参加。我在镇上的小学上学,学校就在镇东头的大庙里。本来,解放前大庙对面有一所学校,白墙红瓦,玻璃门窗,很整齐漂亮的,解放时遭到破坏,一直没有修复,就把学校设在庙里。庙里的神像解放后被捣毁,大殿、配殿贮存很多粮油,东西两厢做了教室。当时,教学设施匮乏,办学条件很差,没有教材,缺少教师,教学质量更谈不上;但上课学生能学习识字,下课同学能一起玩耍;遇上开会,儿童团互相拉拉唱歌;有时还被派去站岗放哨、查路条;就冲着这些,大家还是喜欢到学校去的。
回到海西后,我家境况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但日子并不太平。有时候,夜间突然传来枪声,有人说是当地土匪郭立茂的人偷袭我八路军、武工队;有时候,枪炮声突然把我们从梦中惊醒,有人说是盘踞在青岛的还乡团,乘火轮从海上骚扰海西群众。有时候,听人说,某某被砸了“狗头”,因为他替国民党办事;某某被敌人杀害了,成了革命烈士。时局动荡,白色恐怖,经常搞得人心惶惶。
记得,1948年10月的一天,忽然听说“国民党”来了。我妈二话没说,拽着我就往外跑。只见公安局的人、各机关的人,也纷纷往外撤,大部分店铺都关了门。我们从镇子东头刚出去,眼瞅着国民党兵从镇西头进来了,形势非常危险。母亲领着我先跑到野外的沟底躲起来,到黄昏时,才投奔到小殷家一个我叫姨姥姥的人家——后来才知道,这些国民党的兵是由驻青岛的106师和青岛警备旅的人员组成,共一万多人。他们从青岛桃园出发,途经胶州、红石崖,直奔薛家岛,实际上是为最后撤离大陆做准备的——三天后,国民党的队伍占据了薛家岛,红石崖已经平静下来,我和母亲才回到镇上。当时的情景令人目不忍睹:镇东头那座曾经做过学校的大庙被彻底烧毁;庙内大院中存放的大批量的花生油连同花草树木被烧得精光;一幢石砌的钟楼竟然被大火烧得粉碎。所有机关被砸,粮库被抢,大街上到处是丢下的生米、大豆和其他杂物。一般村民家,凡是在这两天逃出去的,大都被抢劫,我家也没能幸免。仅仅两三天的时间,红石崖这个繁华的码头、漂亮的小镇,就被“还乡团”搞得百孔千疮,破烂不堪。看着眼前的一切,妈妈叹了口气,说:“多会儿才能过上安稳日子?”
转眼就是来年。一天傍晚,我沿着海边到码头玩,只见人们熙来攘往,有说有笑,很是热闹。码头上停泊的船只很多,有大帆船、小舢板,还有五支帆的大货船。它们有的装货,有的卸货,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忽然,一只白色的“海兔子”小快艇从海湾远处飞快地向码头驶来,眨眼工夫就靠上岸。人们一下子围了上去,站在外边的,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使劲张望。只见从人们的头顶上伸出一只拳头,大声喊着:“青岛解放了!”紧接着是一阵欢呼。
我一听“青岛解放了!”,拔腿就往家跑,进门就喊:“娘,解放了!解放了!”妈妈一愣,问:“哪儿解放了?”我说:“青岛解放了!”妈妈很激动,说:“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是的,终于盼到了这一天: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了,从此日子太平了。P12-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