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以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新一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007年5月出版为主要依据,结合目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点而组织编写的。
全书共分四篇,第一至第三篇分别为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为理论部分,第四篇为实验指导。理论课突出实用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实验课紧紧围绕护理专业职业特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重点突出,文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实验指导四篇,共30章。
本书针对中职中专学生的特点,注重“三基五性”“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准确阐释重要概念和知识,重视插图的作用;章节编排格式有新意,章前的学习目标与章后的小结、能力检测题相呼应,使学生易于抓住重点,并与护士执业考试相联系;教材内容可满足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本书适用于三年制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生,也适用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学生。
|
目錄:
|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分子
第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第二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
第五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四节 免疫耐受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
第八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章 微生物学概述
第十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第十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四节 细菌的变异
第十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 消毒灭菌
第十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第三节 医院感染
第十五章 化脓性细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奈瑟菌属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
第五节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六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第一节 肠杆菌科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 弧菌属
第四节 其他消化道感染细菌
第五节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七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第一节 分枝杆菌属
第二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细菌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十九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二十章 病毒学概论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一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麻疹病毒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第四节 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第五节 风疹病毒
第六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七节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二章 肠道感染病毒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节 其他肠道感染病毒
第三节 肠道感染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三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其他肝炎病毒
第二十四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十五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三节 出血热病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