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张治中将军是国民党政坛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人物,在其五十年戎马生涯中,信守不对共产党放一枪一弹的承诺,毛泽东称赞其“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之《和平将军张治中》依据大量史料,以流畅的笔触,再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张治中。
|
內容簡介: |
张治中,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深得蒋介石的欣赏,在国民党内享有很高的威望和极特殊的地位;他勇于外战、耻于内争,信守不对共产党放一枪一弹的承诺,并在数次国共谈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赢得“和平将军”的美誉,最终以新的身份与中共进行了新的合作。本书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极其流畅的笔触记述了张治中从一个历经磨难的少年到驰名中外的和平将军的不凡历程,从中既可看到一位爱国志士为国家前途奋斗不息的轨迹,更可看到国民党高层的诸多内幕和国共关系的重要细节。
|
關於作者: |
杨者圣
江苏海安人,数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民国史。因其掌握资料准确、善于构建独特的历史人物形象、对民国历史的缜密思索,以及其作品中渗透的浓郁的民国情结,而成为既得到专业研究者认可、又受到普通读者欢迎的一位成绩卓著的民国人物传记作家。
自1993
|
目錄:
|
小引 中国现代史上的“张治中现象”
第一章 少年尝尽愁滋味
“肉吗,除非从我身上割下来!”
“靠山张”与“清水塘洪”
“咬口生姜喝口醋”
三出江湖
安庆警察与扬州警察
第二章 从保定到黄埔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40军棍的风波
“各人去打天下”
差一点死于川军的阴谋与内讧
从上海大学到桂军军校
横空上岛
第三章 夹缝人物
黄埔岛不相信“和平主义”
“张治中是不是共产党?”
逮捕令已经发出!
“啊!文白也来了。”
第四章 “模范军人”
文昌阁痛切陈辞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外面的世界真无奈
一张“旧船票”,上了一条“新客船”
“恶姑娘”的“造神”运动
“客串”讨逆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
“这真不愧为模范军人”
第五章 “八一三”淞沪大战前后
国防的前沿在哪里呢?
京沪路上的元首专车
“我们对不起汉卿”
“文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
“不能这样欺骗领袖”
“委员长究竟怎么样?”
第六章 三湘“总督”
意料之外的新任命
新官上任“三把火”
“简直是J把烈火”
“剃头匠”精神
“怎么放火?怎么放火?”
“按本本办事”的“长沙大火案”
宣判了“焦土”政策的死刑
“张主席不负责,害了力余”
第七章 侍从室主任
“我愿意到侍从室服务”
“削藩计”的现代版
替领袖“擦屁股”
张治中搞“违法建筑”
“放言极谏”的高手
冤家宜解不宜结
三个独树一帜的大人物
“张主任想保人”
第八章 三青团书记长
“我已经决定要张主任继任”
“磨合”党团矛盾
虎头蛇尾的“团员总考核案”
私相授受的“秘密谅解”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这是张治中捧太子计划的实现”
第九章 军委会政治部长
“好!你们不要,我们要!”
“就来请部长‘收回租界’罢”
一位敢说话的军人
说了也白说的“万言书”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达则为伊周,穷则为孔孟
重开国共两党会谈
“关门”与“破墙”
“政治放宽,军事从严”
“试问其责任究在何方?”
第十章 捧太子上台赶太保出海
打“太子牌”
为“蒋太子”谋军
“我还要‘博访周咨’一下”
“刀快不怕你脖子粗”
丧家的蒋家的乏走狗
第十一章 战后“三大谈判”的中心人物
“重庆峰会”的风云人物
“和平将军”的另一个“币面”
“你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
“你去一去,可以安定军心人心”
“新疆问题你可以全权处理”
从“拖刀计”到“牛皮糖战术”
“甚矣!文白之足以误事也。”
与马帅、周公“三人行”
“汉家大将西出师”
“我只有引咎辞职,离开迪化了”
第十二章 西北“总督”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和平将军的“新政”
“放之无足轻重,无害大局”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葬送新疆和平的“四大变局”
盘桓兰州 经营西北
第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
“最后的进言”
“你们主战的请先走”
周旋于南京与溪口之间
北平和谈:“知其不可而为之”
蒋介石:“文白竟然如此!”
毛泽东:“我们再来一次国共合作吧!”
附:杨者圣和他的“民国人物系列”
|
內容試閱:
|
如果说祖父是一块石头,父亲是一池弱水,那么张治中则是一块橡胶。水滴石穿,柔能克刚,而橡胶在受到重压的时候,它可以作出必要的让步,但一旦重压消失,它又会恢复原状。就人生而言,这是一种政治的策略,也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从性格的变化来说,父亲对祖父是一种变异,这是保持家族生命延续的合理要求,也未尝不是祖父的期望。然而,一昧的柔弱,则难以激发生命的活力。于是,张治中对父亲又是一次变异。从这里,我们正可以看到张家祖孙三代虽然是不同范畴的人物,但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义上,自有它合理的部分,这既是一代代家族群体能够不断延续繁衍的需要,也是许多家族文化能够在一脉相承中不断创新的一个实证。
不过,遗传基因只是形成家族性格的一个方面,出生地域及成长环境的影响,则是形成家族性格的另一个方面。巢县位居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之间,处安徽中部。自从有了铁路或公路之后,从这里北上皖中名城合肥,东去六朝古都南京,南下著名米市芜湖,西去安徽省会安庆等繁华都市,都可以朝发而夕至,距离并不算远;到了今天的高速公路时代,时间就更短了,简直就是咫尺之遥。但在100多年前的农村,那个时候的主要交通工具都还离不开两条腿和一叶扁舟,无论是步行还是摇船,都不是一件轻松的旅行。况巢县三面环山地丘陵,一面临浩瀚湖泊,既不是天下用兵处,也不是商贾必经之地,又没有能让文人朝拜、骚客吟咏的灵山圣水。风气的相对闭塞,经济的相对落后,民俗的浑厚淳朴,都不会是一件让人觉得奇怪的事情。
从地理特点上来说,巢县正是处在_个大的开放环境中的相对封闭区域。无疑地,正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张治中的那种开放而又显得保守、自由而又不失传统、民主而又崇尚忠君的独特个性。
巢湖是安徽省内最大的一个内陆湖泊,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张治中的出生地洪家疃村南距巢湖20里上下,东距巢县90里左右,背面有一座与皖南名山黄山同名的小土山。黄山并不高,林木也谈不上葱郁,但是,由于从山上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巢湖,这就不一样了。据张治中说:“站在山巅,浩荡的天风,可以开拓你的心怀,恢弘你的壮志,激荡你的豪情。”这样诗意的语言,当然是一个人在成功之后才能有的感怀。不过,登黄山,望巢湖,因而触发许多美丽而神奇的遐想,这样一个情景,不能说是夸张的。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象:在20世纪初,一位少年,经常在读书之余,登上村后的山巅,总是默默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远眺着烟波茫茫、变幻莫测的湖面,远眺着一个比湖面更远、更大也更神奇的世界。于是,一个少年的理想和抱负,就这样在胸中潜滋暗长了;一个大人物的最初政治野心,就这样在这座小土山上开始生根发芽了。
在中国,有着数不清的古老家族。而在每一个古老家族的后面,都有着一段艰辛而又曲折的迁徙历程,隐藏着许多“古道西风瘦马”那样凄凉动人的传奇故事。在张治中的记忆里,张家的原籍在江西。大约在明末的时候,从江西迁徙到了安徽,落籍巢县西乡。到了张治中祖父这_t代,张家四房落籍四个村落,故有张家“四大房”之称。张治中的祖父为长房,靠着与黄山相邻的一个山冈聚族而居,俗称“靠山张”。对于“靠山张”一房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颇有寓意的俗称,因为到了“孙子辈”张治中这一代,这一房兴旺发达起来,甚至贡献出了一个名震天下的“和平将军”。正如许多大人物发迹之后,常视故乡为潜龙之地一样,张家也有不少人视“靠山张”为吉祥之星,本不足为奇。
不过,“靠山张”的发达并不全是“靠山”的功劳,而要归功于山与水的结合。因为不久之后,“靠山张”这一房便已迁至一里之外的洪家疃。洪家疃亦称“清水塘洪”,原因是村侧有一口大水塘,满池碧水,清如明镜。张治中很是骄傲地说:清水塘不但与杭州玉泉寺水池的水一样清,而且面积比玉泉寺的池大得多了。不用说,洪家疃的居民以洪姓居多,张姓只能算是“少数民族”。在旧中国许多偏远的村寨,宗族间的纠纷一直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世代争斗而形成宿敌的,亦不鲜见。但“靠山张”迁入“清水塘洪”的经验值得鉴戒,办法就是走“宗族联姻”的道路。据考,张治中的祖父张邦栋娶的是洪家妹子,张治中的父亲张桂徵娶的也是洪家女儿,后来张治中与表妹洪希厚结婚,又是一个洪家孙女辈。不说“三代”以前,也不说“三代”以后,仅从张邦栋至张治中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的婚姻状况来看,三代张家男与三代洪家女结亲,可算是“世代联姻”哩!据此,“靠山张”移民洪家疃,不仅没有受到歧视性的“国民待遇”,而且赢得洪家三代“千金”的芳心,真所谓“分之两伤,合之两利”了。
“情水塘洪”如此大度地接纳与善待‘靠山张”,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家族性格的开放性;同时,“靠山张”数代坚持“和平进村”的路线不动摇;亦让我们看到了张家在奉行“和平共处”政策上的远见卓识。可以想象,“靠山张”那种平和的家族性格与“清水塘洪”那种开放性的家族性格的交流融会,对张治中未来性格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几十年后,一位名满天下的“和平将军”,正是以这种平和、雍容、大度、开放、凝重的个性气质,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一段力促国共合作的佳话。
洪家疃是一个只有100余户居民的传统农业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春种夏收,这一切似乎成了一幅几千年凝固不变的中国农村风俗画。经济的落后,加上风气的闭塞,导致教育的极度不发达。读书,是有钱人的奢侈与专利,洪家疃的居民大都与读书无缘。据说,在科举时代,这里也出过秀才,大可以看作是“清水塘洪”的一个骄傲;但在民国时期,这里竟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又不能不算是“清水塘洪”的一个遗憾。
“靠山张”的情形大体也是如此。张治中说:“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四大房中好像不但没有做官的,连念书人也很少。”可见,“范进中举”之类的辛酸故事,“根本没听见”;祖上虽出过几名童生,但由于都没有得过功名,自然也是马尾穿豆腐——提不得了。因此,说到张治中的家庭出身,既套不上“官宦世家”的光环,也沾不上“书香子弟”的余荫;唯一能聊以自慰的,大概也就是“世代务农”的清白了。P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