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NT$
388.0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NT$
418.0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NT$
449.0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NT$
857.0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NT$
454.0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NT$
398.0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NT$
2234.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文学创作的手法,从头至尾插入了相当篇幅的“补记”,文风朴实、细腻、新颖,既有“小家”充满了人性化的有趣的故事,又有“我的祖国”曲折而厚重的历史;既有对大中小城市社会风尚和各类人物的描写,又有色彩很浓的令人反思的有关政治的话题。
|
關於作者: |
张新蚕,女,1952年4月生于北京。1968年10月在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公社王家园子大队二队插队。1970年10月调至吉林省四平市城建局团委,任干事。1973年10月就读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1976年10月毕业,任吉林省人防设计院暖通室主任。1990年弃工从文,著有《旧情书》、《青春之恋》、《深沉的依恋》、《红色少女日记》等。1997年7月任北京市文联《北京纪事》杂志社副社长,2003年任《中国网通》杂志主编,2007年6月退休,现从事专职写作。
|
目錄:
|
作者自序《家国十年1966~1976》的“出土”和出版
编者荐语小抽屉里的大秘密
1.荒诞滑稽的小革命家
2.冒着冷汗的重温
第一章 暴风雨前1966年6月5日至1966年8月1日
名家文章 吴福辉:如入其境,毫发毕现
1.这是可能的事吗?
2.不要忘记自己
3.知道后怕了,才有希望
补记1 分到油饼交给老福姥姥
补记2 为娶大姨买活期地
补记3 给军烈属寄老三篇,是粪就捡
补记4 小姨子给姐夫存入1000元
第二章 锋芒初试 1966年8月3日至1966年10月28日
名家文章 张颐武:点评与对话——思考在两个时代之间穿行
1.置身其中的现场感
2.时代潮流席卷下的小城社会
3.红卫兵的精神史
4.我与那个时代对话
补记5 人前一站比谁都低
补记6 两次离婚热
补记7 母亲一出场,“王熙凤”变“平儿”
补记8 消灭黑四类,留女不留男
补记9 蒯大富的今与昔
第三章 接受检阅1966年11月1日至1967年3月18日
名家文章 金春明:历史之谜一个层面的破解
1.文革:20世纪中国最大的历史之谜
2.真实而生动的佐证
补记10 “小马列”想当一次“宋要武”
补记11 给“三爷”拜寿和写错语录歌
补记12 庙里的木鱼,天生是挨敲的货
补记13 母亲和她的三闺女
补记14 怕小人不算无能
补记15 棋子“猫进”稻草垫
补记16 聂元梓的今与昔
第四章 风狂雨骤1967年3月19日至1967年11月24日
名家文章何镇邦:侧影,脚印,乐章,回音
补记17 女性世界的骄傲——王海容访问记
补记18 母亲的伟大与不朽——王光美老人印象记
补记19 若云非云,郁郁纷纷——与关锋的会面与辞别
第五章 军训岁月(1967年12月8日至1968年9月19日)
补记20 大将粟裕与夫人楚青
补记21 母亲与干娘(抒情诗)
补记22 漫步沈醉的生活空间
第六章 广阔天地(1968年10月13日至1970年10月11日)
补记23 邢燕子的“愚钝”与辉煌
补记24 国民政府为爷爷立牌坊:“孝子不愧”
第七章 抽调回城(1970年10月15日至1973年7月1日)
补记25 在纽约邂逅张宁
补记26 上帝给了张宁圆满的归宿
补记27 朴实随和的林豆豆
第八章 “建工”生涯(1973年8月11日至1975年3月3日)
补记28 熠熠生辉的“徐君宝妻”
第九章 临近毕业(1976年1月9日至1976年8月3日)
补记29 秦教授与学员同住大板床
补记30 看鳄鱼可不是看猪圈
补记31 “常裴钱”与“张赔钱”
第十章 巨星陨落(1976年8月4日至1976年12月26日)
补记32 毛选五卷最能说明父亲的一生——与李讷交往二三事
补记33 李敏、李银桥印象
补记34 张玉凤、孟庆利印象
名家文章精粹
|
內容試閱:
|
《家国十年·1966~1976》的“出土”和出版
作者自序
1.“田野史学”与涂金大字“红卫兵”
《家国十年1966~1976》写于文革时代,时间跨度为10年1 966年~1976年,前半部分以记叙家庭、学校和社会为主;后半部分为进城工作和5年大学生活的所见所闻。
日记记述了作者在10年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荣辱和灾难。日记以小见大,以短积长,既写到了“我的家”和“我的祖国”,也浸透着个人成长的一步一步的足迹。
为了冲淡日记写作的平铺直叙,《家国十年1966~1976》以文学创作的手法,从头至尾插入了相当篇幅的“补记”,文风朴实、细腻、新颖,既有“小家”充满了人性化的有趣故事,又有“我的祖国”曲折而厚重的历史;既有对大中小城市社会风尚和各类人物的描写,又有色彩很浓的令人反思的有关政治的话题;另请出金春明、吴福辉、何镇邦、张颐武、王海泉等诸位名家、教授,从考证、注释、点评、夹评、夹叙等多方位屡屡进场,在社会与人文、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穿插中一展大家手笔,相信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和收获。同时我也相信,因日记文稿的保留年限长达45年之久,其原汁原味的“田野史学”价值,也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P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