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晚清那些年--1840-1900 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書城自編碼: 169490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赵彦
國際書號(ISBN): 9787543869493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8/3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NT$ 403.0
可控性混乱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NT$ 296.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NT$ 80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2
《 俞敏洪推荐:民国的气质(乱世芳华,绝代神韵,历经百年流逝,更照今人!)(《民国的底气》姊妹篇) 》
+

NT$ 304
《 民国的底气(赳赳民国,大师遍地;自由独立,底气十足)(《民国的气质》姊妹篇) 》
+

NT$ 285
《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
+

NT$ 378
《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第一次从情报战争角度解读大清帝国溃败始末的历史力作,西方媒体残存一个多世纪的珍贵史料及图片首次在华曝光) 》
編輯推薦:
(1)晚清,一段欲说还休的历史,一个民族负痛的华丽转身!
(2)国内首部聚焦中国加入世界条约体系的历程,详解近代中国历史的书,讲述这背后许多不为众人所知的“黑幕”故事。
(3)本书特色:
A.通过条约看中国,讲述中华民族的痛史;

B.怀抱历史同情的态度,以晚清人的视角看历史,以百年后的历史回眸来品读晚清时期先辈们的生存困境与历史突围。
內容簡介:
近代第一场中西之战是鸦片战争、茶丝战争,还是白银战争?当时抗英的态度谁最坚决?道光帝是个昏庸的皇帝吗?第一次鸦片战争“天朝雄师”为何打不过人数甚少远行东来的英国舰队,真的是“枪”不如人?
什么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谁是火烧圆明园的元凶,谁又是紫禁城侥幸免遭火焚的“救星”?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获益者?
中日甲午之战,中国到底输在哪里?为何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中日海战中一败涂地?
义和团运动到底是“爱国”运动,还是“害国” 运动?
……
《晚清那些年》以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线轴,追述近代以来中国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讲述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详细原委及过程,为您呈现一个华丽与凄美交织、苦难与觉醒共存、屈辱与抗争并进的晚清六十年!!!
關於作者:
赵彦,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先后曾在多家知名图书出版公司任资深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已出版个人著述多部。
目錄
第一章 炮舰叩关

自居为“天朝上国”的大清朝,在18世纪末期英国来使马戛尔尼的眼里,不过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船”。一种名叫“罂粟”的妖花,一支浮海东来的舰队,成了“天朝上国”一连串噩梦的开始。这是新旧世界的第一次大碰撞,是东西方国家的第一轮大角逐。中国各色人等:皇帝、文臣、武将、士兵乃至普通百姓,面对完全陌生的敌人,开始了颇具天朝特色的种种表演……
第一节 都是鸦片惹的祸
第二节 未醒的天朝梦
第三节 两个倒霉的救火队员
第四节 战士与谎言家
第五节 一败再败,晚清将领众生相
第六节 “追”求和平之路
第七节 条约的“盛宴”
第八节 道光帝的残存岁月
第九节 林则徐,彷徨的先行者

第二章 残园碎影

城下之盟,往往只能换来短暂的和平。每一年,英国人拿到对华贸易单,总要倒吸一口凉气:除鸦片仍然大获利市外,其他商品贸易额实在小得可怜。伦敦的阔佬们抱怨他们在中国的落脚点太少,抱怨他们的商船不能驶入长江,抱怨中国对他们不够优待,于是他们拉上法国人组成庞大的舰队,再一次浮海东来。大清帝国的京畿重地,淹没在熊熊的战火之中。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忠实记录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第一节 屋漏偏逢连夜雨
第二节 借口?这不成问题
第三节 “六不总督”的噩梦
第四节 倾斜的谈判桌
第五节 大沽口外的硝烟
第六节 皇帝“打猎”去了
第七节 火烧圆明园
第八节 《北京条约》,紫禁城下之盟

第三章 中兴幻梦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后,慈禧登上了历史舞台,万国旗开始在北京迎风飘舞。中外携起手来,数年间,太平天国便灰飞烟灭。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幌子下,洋务派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但是,这条路荆棘丛生,并不好走。“中外修好”只是一种表象,各地教案频发,边疆危机重重。且看曾国藩、曾纪泽父子二人如何处理复杂外交,李鸿章、左宗棠这对冤家如何应对边疆危机。试问:大清的中兴梦,何时能圆?
第一节 女人当政
第二节 太平天国不太平
第三节 师夷长技
第四节 “慈禧版”三权分立
第五节 长江后浪推前浪
第五节 虎口夺食:中俄《伊犁条约》
第六节 小翻译的“大奉献”

第四章 不败而败

一个野心勃勃的“东方帝国计划”,让法国人将手伸向了中国南方的属国——越南。吞并越南,只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溯红河而上,深入大清帝国的西南腹地,才是这个计划的核心。越南战场,黑旗军屡建奇功,却无法挽回清军的溃败。东南沿海,福建水师遭到全军覆没的厄运。可当法国人自以为大功告成时,镇南关外、淡水岸边,中国军队用两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击碎了法国人的美梦。可是在另一个秘密的战场,中国一败涂地……
第一节 法国人又来找茬了
第二节 慈禧的“乾坤大挪移”
第三节 李鸿章的“空白支票”
第四节 遥远的和平
第五节 东南海滨的炮声
第六节 另一个秘密战场
第七节 力挽狂澜——镇南关大捷
第八节 “不使黄龙成痛饮”

第五章 国运相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将那些船坚炮利的列强统称为“泰西”,也就是“极西之地”的意思。可如今,这个习惯该改一改了,因为东方的日本也加入到列强的行列中。日本人在朝鲜挖下一个陷阱,将中国拖入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结果,中国成了这场“大赌局”的输家,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军在辽东和山东战场节节败退。一纸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使中国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第一节 小日本的大胃口
第二节 甲午东亚双雄会
第三节 平壤之战的悲剧
第四节 中日舰队龙虎斗
第五节 “联合调停”的闹剧
第六节 战火烧过鸭绿江
第七节 蒙羞的大清使臣
第八节 窝囊的北洋舰队
第九节 最后的两手牌
第十节 永久的伤痕,《马关条约》
第十一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六章 绝地求生

日本在中国的大快朵颐,勾起了“泰西”列强的胃口。一时间,列强在中国掀起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一统江山变得支离破碎。中国怎么办?康有为、梁启超给出的答案是——维新变法。在光绪帝的支持下,维新派开始了对大清帝国的种种改造,可惜这一改革只进行了103天,慈禧太后一出手,维新派逃的逃、死的死,“百日维新”功败垂成。光绪帝,这位晚清唯一值得敬重的皇帝,从此成了慈禧的“囚徒”。
第一节 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二节 “康梁”与维新思潮
第三节 亡国灭种的阴云
第四节 刀尖上的舞蹈:戊戌变法
第五节 夭折的“百日维新”
第六节 “门户开放”的幕后推手

第七章 最后一搏

六十年的屈辱,六十年的忍耐,积聚起来,成就了义和团的放手一搏。他们烧教堂、毁铁路、杀洋人,尽情发泄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八国联军汹涌而来,中国北方顿时一片血雨腥风。慈禧带着她的小朝廷流亡了,又是李鸿章出来收拾烂摊子。《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的彻底堕落。李鸿章在签约后孤零零地死去,而他所效忠的大清王朝,十年后就被历史的洪流所吞没……
第一节 义和团旋风
第二节 慈禧太后挑战世界
第三节 八国联军都来了
第四节 铁蹄下的京城
第五节 裱糊匠与烂摊子
第六节 秋后算账,一个也跑不了
结语:曲终人散
內容試閱
第四节 战士与谎言家

为将当如关天培
带来锁拿琦善谕令的信使在南下的途中飞奔之时,义律已彻底失去了耐心,他决定攻打深为清军倚重的虎门炮台,逼迫琦善就范。
虎门是广州的门户,明朝时就在此地修建防御工事,以抵抗来自海上的进攻。经清朝历代的不断增建,渐成规模。现有虎门防御体系的总设计师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从1834年他到任之后,就认真考察虎门的地势地貌,提出了“三重门户”的防御设想。
第一重门户: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沙角、大角炮台,在整个防御系统的最外围。由于这两个炮台距离较远,很难形成交叉火力,因此用作报警的信炮台。
第二重门户:横档一线,由武山(东)、上横档岛(中)、芦湾山(西)三个阵地构成,共有六个炮台,其中武山有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上横档岛有横档炮台、永安炮台,芦湾山有巩固炮台。另外这里还安设了两道排链,用于战时封锁水路。
第三重门户:大虎山岛东南的大虎炮台。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整个虎门防御系统看成三排六个点,由近及远,第一排两个(沙角、大角),第二排三个(武山、上横档岛、芦湾山),第三排一个(大虎山岛)。
其实在第一、二排之间,还应该有一个点,那就是上横档岛南边不远的下横档岛。前来攻击上横档岛的英舰,绕不开这个岛,但关天培并未在下横档岛设防。在即将到来的虎门大战中,这一疏忽让清军吃了大亏。
三重门户之外,关天培还在虎门后路设师船10艘,一旦敌舰闯过虎门主阵地,可与之作最后的抗争。
虎门工程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完工,成为清朝最坚固的海防要塞。林则徐前往虎门销烟时,曾专门视察了虎门的防卫体系,非常满意,只是添设了一些兵勇、火炮而已。
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已毁于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月7日的战斗中,这一仗按理应该给清军上了很好的一课:英军不仅海上进攻厉害,而且陆路进攻也非常犀利。但是战后的传言,却把英国登陆的正规陆军说成是汉奸队伍,或干脆说成是琦善遣散的水勇。这样一来,“英军不善陆战论”依然大行其道。
不管怎样,吃了那么大的亏,教训总还是有的。针对各炮台侧后空虚的弊端,关天培在琦善的支持下,不顾英方停战条件中“不得另作武备”的限制,在武山后侧新建三门口炮台,控御三门水道。在各炮台的侧后方修建一些沙袋炮台,添派雇勇,准备与抄袭后路的“汉奸”作战。
英军很快就再次出动了。空前规模的战斗,在虎门防御的第二重门户横档一线展开。
2月23日,英船“复仇神”号闯入三门水道,毁掉尚未竣工的炮台。随后,伯麦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将横档一线的清军阵地统统交给英军据守,关天培未予理睬。
2月25日,英军采取了军事行动。英国皇家炮兵团的诺尔斯上尉率炮兵、步兵在清军未设防的下横档岛登陆,在制高点上设立了野战炮兵阵地,3门重炮的炮口全部对准了上横档岛。
2月26日,野战炮兵居高临下,猛烈轰击上横档岛。横档炮台清军被动挨打,乱成一团。上午10时左右,英舰兵分两路,一路集中攻打武山(东)最南端的威远炮台,另一路攻打上横档岛(中)西侧的永安炮台和芦湾山(西)的巩固炮台。因上横档岛阵地全被英野战炮兵压制,武山阵地陷于孤立。而且英军选择的攻击角度非常精准,靖远、镇远两炮台受射击夹角的限制,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威远炮台独自还击。一些沙袋炮台也开炮还击,但火力微弱,无法对英舰构成威胁。英舰迅速摧毁武山各炮台后,300名水兵搭乘小船登陆,向各炮台展开进攻。
此时,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在靖远炮台率将士英勇抵抗,而镇远炮台守军已逃之夭夭。英军开炮猛攻靖远炮台,弹片四溅。危急时刻,关天培亲自登台燃放巨炮,忽然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炮炸裂,守兵们面无血色。此时英登陆部队向炮台逼近,关天培、麦廷章拔出佩刀与敌人肉搏,双双壮烈殉国。
至下午2时,武山三大炮台全部沦陷,永安、巩固两炮台则在一个小时前就已被打垮。芦湾山的巩固炮台守军溃逃,而上横档岛经英野战炮兵数小时的打击,已经溃不成军,却苦于四面是水,逃无可逃。英军从上横档岛西侧登陆,占领永安炮台后向东攻击,最后攻占横档炮台。清军死伤300余人,另有千余人被俘。至下午5时,战斗全部结束。
清朝苦心经营百余年的虎门重镇,一日之内丧失殆尽。
关天培死在他坚守的阵地上,当战后家仆来替他收尸时,英舰也鸣放礼炮以表达对烈士的敬意。林则徐听到亲密战友的噩耗之后,含泪写下一副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这副挽联,至今仍镌刻在江苏淮安关天培祠堂大门的两侧。
关天培,出身行伍,接手广东水师提督重任六年间,他殚精竭虑,巩固海防。他是鸦片战争中与英军交手最多的高级将领,作为一位老将,他深知中英实力的差距,亦曾倾向以和谈解决中英争端,但屡遭敌人挑衅的时候,他又忠实履行了他的职责,积极备战。广东谈判破裂后,他以死战捍卫国土,最终血染疆场。
为将者,当如关天培!
虎门要塞有如此忠勇的将领坐镇,兵力、装备均达全国之最,但仍然一败涂地,这就很值得我们总结一番。
虎门之战中,胜利的天平并没有倾向正义的一方,而是倾向于武器更完善、战术更先进,或者说“杀人技术”更精湛的一方。虽然中国古代战乱不休,但毕竟号称“礼仪之邦”,要明确提出“杀人技术”,那是犯大忌讳的。许乃济当初主张鸦片弛禁,放任瘾君子“自杀”,都被骂得找不着北。要说堂而皇之地研究如何杀人,那真的很困难。问题是,当有人来杀你的时候,你应该懂得有效防守。
从虎门要塞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当时清朝对海上侵略者的防御战略。关天培的“三重门户”设计,讲究“层层封堵”,主要目标是防止敌舰闯过虎门而直逼广州。1841年初的两次虎门大战,英军都并不急于闯过虎门,他们采取的是舰船猛轰炮台、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战术。刚一交战,“三重门户”的弊端就暴露无遗。
这样一来,我们也能解释下横档岛未设防的问题。如果要选择一处岛屿来和武山、芦湾山连成一气、更利于对敌舰实行“封堵”的话,那么上横档岛明显要优于下横档岛。英军对下横档岛未设防也感到非常奇怪,他们轻松地占领了制高点,用野战炮轰击上横档岛,将原本可形成多道交叉火力的横档一线,分割成几个孤立的据点,这是虎门大战惨败的关键原因。
此外,在军事工程和武器方面,中、英双方也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炮台、舰船,还是火炮、鸟枪,中国至少落后英国一二百年。
虎门大战中,清军配备的600余尊火炮,大多存在质料差、炮身笨重、转动不灵等致命缺陷,用一位西方观察家的话来说就是,“发炮时炮手比他所要射击的目标,更容易发生危险”。在几次战斗中,这些火炮未能击沉英军的一艘舰船,炮台却被打得支离破碎。
在近距离的攻防战中,清军也居于下风。英国陆军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前装滑膛枪,而清军的鸟枪要落后几个档次,何况很多清军手里拿着的仍是弓矢、矛戟、刀斧之类的冷兵器。中国是发明火药的国家,也是最早将火器用于战争的国家,历史可以追溯至宋朝,可是到了近代,我们在火器上已远远落在了西方后面。
再说海战中最重要的武器——战船。中国明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郑和七下西洋所乘的大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令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可是到了近代,我们的舰船水平也落后于西方,这使得清朝师船根本不敢与英舰在海上交锋。英舰横行于中国海面,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清朝在武器装备上的极度落后,罪魁祸首是清朝的武器管理体制。自康熙朝以后,由于国内承平日久,也由于中国在亚洲始终处于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这就使得清王朝缺乏创新的动力。清政府不求改进技术,而只是致力于垄断现有的技术。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工部军器则例”、“户部军需则例”,对武器样式和军费作出各种刻板的规定,不准越雷池一步。这样一来,又怎么可能有进步?
两次虎门之战,暴露出中、英两国在军事上的巨大差距,要弥补这样的差距,需要很长的时间。拿足球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不能指望中国男足能在短期内胜过巴西男足一样。尽管每场比赛都是那片地方、那么大的球门以及那十几个人,但偶尔能赢一场,那就是“大冷门”了。
但道光帝可不这么想,如果他是足球教练,估计就不信中国队会踢不赢巴西队。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输球,是因为有主力队员不好好踢。当然,这个人就是琦善。
虎门之战应该总结的经验、教训很多,清廷上下却没有好好总结,而是每输一次,就找只替罪羊出来,骂一骂、罚一罚了事。
战争再这样继续下去,真是一场大灾难。
果勇侯的“行为艺术”
可战争还在继续。
攻占虎门要塞之后,英军又连续攻克清朝重兵驻守的乌涌、琶洲、琵洲等炮台。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月3日,琦善派广州知府余保纯面见义律,以自己已被免差为由,要求停战。琦善或许以为义律这次攻打虎门也与上次一样,不过是一种武力威慑,以获得更大的谈判利益罢了。
琦善想的倒是没错。余保纯果然带回一纸《约议戢兵条约》,义律增加了许多条件,如割让九龙、赔款增至1200万两等等,并限广州大员在3月6日前联名答复。这样苛刻的条件,谁敢答应?
巧的是,奉旨前来广州参赞军务的湖南提督杨芳于3月5日赶到了广州。
杨芳,贵州松桃人,他少年从军,戎马一生,立下无数战功。当年,他以参赞大臣的身份,率兵生擒张格尔。提起“果勇侯”杨芳,人人都竖大拇指。道光帝此次派往广州的几位大员,虽以靖逆将军奕山为主帅,但在杨芳身上寄托着更大的希望。在义律的最后通牒到期之际,这位70岁老将的到来,令广州官民如遇救星。
3月6日,义律见广州没有答复,再度发兵攻陷猎德、二沙尾炮台,兵锋距广州仅3公里,形势万分危急。可随后义律又以停战为诱饵,要求重开谈判,仍是余保纯前去和英人应付,双方的交战停顿了几天。
这几天,杨芳在忙着干一件事。这件事说出来很“雷人”,那就是收集妇女的尿桶。原来这位老将眼见英军船坚炮利,弹无虚发,认为其中必有妖术。巫师曾告诉他妖术最忌妇女的尿,因此他认为妇女的尿桶可以帮助他出奇制胜。尿桶收集来不少,杨芳派兵将桶口统统对准敌船,果然……什么也没有发生。
杨芳的“行为艺术”,成了后世的一个大笑柄。
英军这几天也没闲着,他们闯入内河水道,探寻通往广州的路线,伺机发动新的攻势。
短短几天,从前那位豪气干云的杨芳彻底不见了。因为他遇上了陌生的敌人,却没有任何制敌之术。但是对付道光帝,杨芳还是相当有办法的。他上奏道光帝,建议暂时对英夷实施“羁縻”之术,等奕山、隆文赶到后,再设法“水陆兜剿”。
3月13日,当琦善披枷带锁离开广州之时,英军又攻克了大黄滘、磨刀、飞舒阁等炮台,顺利抵达广州城近郊的莲花山。义律不知道琦善已被槛送京师,在3月16日还给他发了一份照会,要求停战谈判。照会由一艘打着白旗的小船送往省城,途经凤凰岗炮台时,炮台发炮轰击,小船只得退回。这在杨芳的奏折中,可就成了“凤凰岗大捷”了。
4月1日,道光帝收到这份期盼已久的捷报,大大表扬了杨芳一番,一边又催促靖逆将军奕山火速前进。他在谕旨中写道:“一俟大兵齐集,即设法断其归路,痛加剿洗,以彰挞伐而振国威。”
杨芳说的是谎话,道光帝说的是梦话。
可是杨芳的牛皮吹得太大了。道光帝收到捷报的时候,广州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18日,即“凤凰岗大捷”的第三天,英军横行省河,连克凤凰岗等多座炮台。包括林则徐在内的广州大员们这才知道,英国不但有大舰可肆虐于海上,还有轻型战舰可逞威于内河。下午四时,英军占领了广州夷馆。时隔两年之后,夷馆上空重新升起了英国米字旗。
至此,广州城已成为英舰炮火射程之内的一座危城。
义律向广州的“钦差大臣”发出照会,要求面谈,并限1小时内答复。这已经是义律本月内第三次要求停战了。其实,英军本可以继续扩大战果,但义律考虑的是英国当年的对华商业利益,他不希望广州的战事吓跑了广州商人。中英贸易停顿两年来,英国商人的损失极其惨重,英国政府也丧失了每年高达几百万英镑的茶叶税。身为对华商务总监督的义律,无时无刻不在谋求早日恢复通商。
3月19日,广州知府余保纯前往夷馆与义律谈判,杨芳、怡良则在林则徐的寓所共商大计。第二天,余保纯带回了义律的停战条件,一是发告示优待外国人,二是恢复通商。杨芳等人讨论的结果,同意了这两个条件。
广州休战了,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英国舰船相继退到大黄滘,只留下一些水兵守卫夷馆及占据炮台。各国商船在港口进进出出,码头上又是一派繁忙景象。
连日来神经高度紧张的杨芳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又开始大量收集东西了,当然这回不是尿桶,而是洋人们的新奇玩意儿,什么钟啊、表啊、镜子啊,只要是洋货,全都买。他带来的湖南兵或许是带的盘缠不够,他们不买东西,他们直接抢。
现实一点说,同意恢复通商是保全广州的唯一选择,但杨芳等人知道,道光帝是绝不会容忍这一点的。广州是暂时保住了,接下来的事情,该是如何向道光帝交账了。杨芳虽是一介武夫,在奏折中编瞎话的水平却也不逊色于伊里布和琦善。广州巡抚怡良,不久前因一篇弹劾琦善的奏折而名动朝野,如今也沦落到帮着杨芳圆谎了。
广州通商明明已经恢复,几位老兄却在奏折中屡次明里暗里地请示道光帝是否答应英夷恢复通商的请求,待奕山、隆文赶到后,再实施合剿计划。
杨芳拖延进攻乃至谎报军功,都没出什么大问题,因为道光帝兴师动众,本就是为了毕其功于一役。他可不想让战争旷日持久——太费钱了!但是对于广州通商,道光帝说什么都不同意。
广州通商都十几天了,还没有得到道光帝的追加认可,杨芳、怡良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们在4月3日上奏,更进一步,声称已批准英属印度商人通商,并请求道光帝批准英国通商,先设计“羁縻”,以便于日后大军围剿。
道光帝果然怒不可遏,他在该折上写了一句狠话,“朕看汝二人欲蹈琦善之故辙”。于是下旨,杨芳、怡良双双革职留任。这样的处分,和他们欺君罔上的罪行比起来,实在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杨芳、怡良此后只好困守广州,苦苦等待靖逆将军奕山等人的到来。
撒谎天才与“靖逆”将军
奕山是道光帝的侄儿,身份尊贵无比,在朝任御前大臣等职,深得道光帝的信任。
在英国人打上门来之前,道光朝没打过什么大仗,值得一提的就是讨伐张格尔之役。奕山曾参加过这场战役,立有军功,是宗室里为数不多的上过战场的人物。
这次奕山临危受命,以靖逆将军的身份率军剿灭英夷,对于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而言都是一件盛事,朝野上下也都期盼他高奏凯歌。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2月16日,奕山大军离京南下。
道光帝这次下了很大决心,他给奕山配的帮手,除了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外,后来又增派了四川提督齐慎、两广总督祁,这五人中要文有文的,要武有武的,阵容空前强大。道光帝又一改吝啬的本性,慷慨地一次性拨付军费银300万两。
道光帝如此不惜血本,自然希望得到高昂回报:一要清剿英夷,二要擒获夷酋,三要收回香港。
奕山南下的道路,两年以前林则徐走过,数月以前琦善也走过,结果一个被革职,一个被锁拿。
奕山的前途会怎样呢?比起两位前任来,他的任务似乎更显艰巨。
4月初,奕山走到广东韶州(今韶关),突然停了下来,他上奏声称要等援兵到齐了再走。
这次道光帝给奕山调兵1.7万,按说数量不算多,但就这万把人还得从七省分调。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来看看清朝号称的“百万之师”是怎么回事吧!
清朝总兵力约80万,其中八旗20万,绿营60万。鸦片战争中,英国派往中国的远征军最初只有7000人,后期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万人。
以80万对两万,那在兵力上岂不占尽了优势?
其实不然,清军人数虽然不少,但分布于全国各地,相当分散。所以在鸦片战争中,清军在人数上往往并不占优,很多情况下甚至处于很大的劣势。
那该问问兵部的同志了:兵力集中点不好吗,干吗搞那么分散呢?
这里头就有文章了。因为清军不仅仅是打仗的,人家还兼着警察的活儿呢!防着老百姓造反,这才是清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管理4亿老百姓,配80万警察。多乎哉?不多也!
警察同志都很忙,能抽出去打仗的,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比例。道光帝从各省抽,各省从各标营抽,各标营又从各哨卡抽,通常这里抽几名,那里抽几名,这是真正的“乌合之众”。
英军船速很快,几千人打完这里,又可以去打那里,使用效率较高。清军就不行了,几千里海岸线,处处设防。哪里战事吃紧了,就从别的地方“挤”出人来。再加上国内交通系统不发达,调兵的速度极慢。经常是好不容易调来的兵赶到目的地,仗都打完了。本来穿短袖来的,改穿棉袄了。
如此缓慢的调兵速度,为奕山的拖延提供了借口,但是他也不敢拖太久,因为道光帝那边急着呢!
4月14日,靖逆将军奕山、参赞大臣隆文、两广总督祁同日到达广州。当天,义律就照会杨芳,问奕山对广州通商持何种态度,杨芳回信让他放心。同朝为官,谁不知道谁呀!
奕山果然如杨芳所料,他一到广州,发现了杨芳、怡良的谎言,却没有揭穿,甚至还发布公告,招回逃难的商人,让大家回来继续做生意。和杨芳一样,奕山、隆文也积极参与到贸易活动之中。奕山选购钟表、呢羽等洋货,隆文则收求字画、古董等国货。将军行辕里商贾你来我往,成了一个大市场。
其实奕山也很无奈,他来前根本没想到广州局势糜烂至此,英舰近在咫尺,清军无险可守,来时路上的雄心,怎能不化为乌有?
但是,奕山也知道这一仗不可避免,表面工作还是一定要做的。他在南下途中就与林则徐有书信往来,到广州后又长谈数次。他极为赞同林则徐的一个建议:火攻。
这是林则徐早先的一个战术设想,一直未能付诸实施。这一战术具体来说,就是在广州上游的佛山一带装配火船,乘着夜色风起之时顺流放下,然后水勇驾驶战船配合战斗。
这酷似《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做法,不知道奕山看没看过这部小说,但火攻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战法,奕山肯定不会陌生。于是,他开始了积极的备战工作,调集木排、监制火炮、雇募水勇、赶制各种火攻用具,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奕山也接受了另一位老前辈杨芳的忠告,“待机而动,不可浪战取败”。
奕山到广州多日,一直按兵不动,道光帝焦急万分,不断下旨催促出战,语气越来越严厉。5月初,各省援军已基本就位,加上广州驻军,总兵力达到2.5万,奕山没有借口再拖延进兵了。
奕山的备战引起了义律的警觉,5月18日,他命令在香港的英后续舰队和陆军部队向广州进发。他本人则先期赶到广州夷馆,秘密进行一切善后工作。5月21日早晨,义律得到清军即将发动进攻的确切消息,便通告英商与其他外国人于日落前离开夷馆。下午5时,义律登上了省河上的“路易莎”号军舰。
6个小时后,奕山发动了总攻的命令,目标是停泊在珠江上的英军舰船。
不知道是不是为保密起见,总攻之前连参赞大臣杨芳都被蒙在鼓里,等他知道大军已经出动,不由得脸色大变:这下麻烦大了!
说是“七省大军”,其实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只有当地所雇的水勇1700余人。傍晚时分,这批水勇暗携火箭、火弹、喷筒、钩帘等武器,潜出城外埋伏。
那道光帝辛辛苦苦从各省调来的大军去哪儿了?
答案是,他们全是陆军,现在要打的是水战。
所以说道光帝真是个糊涂皇帝,实在不应该那么节俭,应该多吃点好东西补补脑子。
晚11时,一百余只火船从珠江上游放下,直向停泊于珠江下游的英军舰船冲去。水勇乘师船随后跟进,附近的西炮台也发炮助战。
奕山的火攻倒是像模像样,可惜英军并不像曹操那样把船都用铁链连起来。那天的风力也不够,火船没有达到“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的效果。英军舰船轻松避开了这些火船,并开炮还击西炮台。黑夜之中,广州城外火光冲天,喊叫声、枪炮声震天响。
火攻的战果是:英舰“摩底士底”号遭炮击折断桅杆,“路易莎”号、“曙光”号受了一些小伤。
5月22日黎明,英军发动了反攻。“摩底士底”号等舰船报复性地齐攻西炮台,彻底毁坏了该炮台的火炮。
尽管清军的进攻称得上瞎子点灯——白费蜡,但毕竟让英军受了点损失,这就给奕山写文章提供了足够的素材。5月23日,奕山以“六百里加急”向道光帝报捷,奏称21日晚“烧毁”了英军大兵船,至于22日西炮台的损失,却是只字不提。
道光帝获此捷报,精神一振,颁下一大堆御赏物件。
就从奕山报捷的那一刻开始,形势急转直下。这一天,被海潮耽搁了好几天的香港英军开抵广州附近。
5月24日下午,英军开始总攻。这次进攻的战略跟虎门之战一样,仍是利用舰船的强大火力牵制清军防守,然后陆军乘机登陆作战。
英陆军分成左翼、右翼两个纵队,右翼纵队配合舰船在广州城南作战,而左翼纵队作为进攻的主力,其目标是城北高地。25日,左翼纵队进逼城北,攻打位于越秀山制高点上的四方炮台。总兵长春率军死守,战斗极为惨烈,清军阵亡500余人,伤千余人,仍未能守住炮台。英军攻占四方炮台后,将野战炮的炮口对准了广州城,首先炮击将军行辕所在地贡院,奕山等人慌忙逃出。可怜了那些随员们,他们不得不冒着炮火,把将军、参赞大臣们购买的宝贝搬到附近的民房。其中,杨芳来的时间最长,东西也最多。
众位大员逃出贡院,暂避于佛寺之中,一个个成了惊弓之鸟。寺内有人打个喷嚏,大员们以为英国人又开炮了,吓得纷纷躲避。
此时,城南省河上的英海军,城北越秀山上的英陆军,对广州城形成腹背夹击的态势。清军败局已定。
5月26日下午,奕山在城墙最显著的部位挂起了白旗,随后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前往夷馆与义律谈判。义律开出的停战条件仍然很简单:奕山等人6日内率兵出城,至广州城外200里驻扎;赔款600万元,限7天交清。
奕山等人表示同意,奕山—义律停战协定就此成立,史称《广州和约》。
5月27日当天,广州的几位大员就设法凑了100万元交给了英国人。到5月31日,赔款提前两天付清,可见奕山等人的“和平诚意”。
撤军事宜则进展缓慢,因为这些当领导的也不知道那些兵跑哪儿玩去了,集合起来很费时,好在英方没太计较。6月7日,奕山、隆文终于集结城内军队,在城外英军的列队“欢送”下,退往广州城西北的金山寺。
广州之战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万幸的是,几位大员都还活着,花钱买的宝贝也都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跟道光帝交账了。
奕山撒谎的水平,又绝非杨芳可比。广州投降的那一天,他一边升起白旗,一边就上奏报捷,说的都是5月25日之前的“赫赫战功”,最后又大骂汉奸,为下一篇文章打下伏笔。英军拿到“赎城费”撤离广州后,奕山又上奏说英舰大举攻城,而汉奸凫水登岸奔袭我军后路,致使城北炮台失守,为了保全城内百姓,特准许英人停战通商。至于那600万元赎城费,被奕山说成是广东当局代行商们支付的“商欠”。
奕山当将军不行,当个编剧实在绰绰有余。这封奏折写的是真真假假、云遮雾罩,要换个判断力好的皇帝都不一定能识破,何况是道光帝!
道光帝倒是听出大意来了,看来前方又打了败仗。不过,他这次似乎从“大军兜剿”的幻梦中清醒过来,批准了恢复通商、垫付商欠这两件事。此时的道光帝已年近六旬,多年操劳国事,精力大不如前,内心也不想再打下去了。以恢复通商结束这场战争,不过是回复到从前的光景而已,而“垫付”的那大把银子,行商胆子再大,敢欠他老人家的钱?
奕山辛苦了,皇上有赏!
奕山受到奖赏不说,他还保举了广州官场上上下下500多人同受封赏,战败后的广州一片喜庆的气氛。奕山的谎言,就这样被“暂时”掩盖了。但谎言终究是靠不住的,不久,广州战败的真相就传遍了朝野。道光帝自然也听说了,但他“暂时”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