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
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学术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进行庄重批阅。更真切地期盼当下和未来的读者们细细品味、神思交游,一同探索、领悟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正道!
|
關於作者: |
洪海林
男,1997~2007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
目錄:
|
导论:信息时代与个人信息保护
一、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危机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困境
三、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视角与路径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人格权解读
第一节 人格权理论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
一、自然人人格权理论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概述
二、前个人信息保护时代自然人人格权保护的确立
三、自然人人格权理论的当代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
四、自然权利论与法定权利论的融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定化
五、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博弈:个人信息保护的新发展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
一、隐私权之理解前提:法律概念与法学的非本质主义
二、隐私权之理解
三、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美国法的视角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与一般人格权
一、一般人格权及其精神基础
二、个人信息人格利益与一般人格权
三、一般人格权的造法功能与个人信息保护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自决权
一、自治自决与信息自决
二、信息自决与个人信息保护:德国法上的解释
三、从隐私权到信息控制权:日本法上的解释
四、信息自决权之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
第二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财产权分析
第一节 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交互发展:个人信息财产化的理论前提
一、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个人信息财产利益之发现
二、人格型无形财产:个人信息的“财产正当性”解释
三、人格权与财产权交互发展语境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第二节 个人信息财产化之现状及其合理性之争
一、个人信息财产化之现状
二、个人信息财产化之批判
三、个人信息财产化合理性之证成
第三节 个人信息财产化的法律规制
一、自上而下的路径
二、自下而上的路径
第三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 相关国际组织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二、联合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三、欧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四、亚太经合组织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第二节 相关典型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一、美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二、德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三、日本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第三节 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二、我国香港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及理念比较小结
一、比较法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概述
二、权利基础论的个人信息保护
三、正义基础论的个人信息保护
四、欧美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与理念分歧之小结及启示
第四章 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分析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范畴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二、个人信息的类型
三、个人信息主体
四、个人信息控制人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一、限制收集原则
二、信息质量原则
三、目的特定原则
四、使用限制原则
五、安全保障原则
六、公开原则
七、个人参与原则
八、责任原则
第三节 信息主体的权利
一、个人信息权利概述
二、个人信息查阅权
三、个人信息更正权
四、个人信息封存权
五、个人信息删除权
六、个人信息收益权
第四节 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与传递
一、概述
二、个人信息收集
三、个人信息处理
四、个人信息利用
五、个人信息传递
第五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责任体系
一、公务机关侵害个人信息的国家赔偿责任
二、非公务机关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侵权责任
三、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违约责任及其他责任
第六节 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机制与自律机制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机制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自律机制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代结论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一、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
二、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信息控制人自律机制
四、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自律机制
五、小结
第二节 相关法律草案或建议稿的述评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述评
二、若干民法草案或建议稿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的述评
第三节 关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若干建议
一、关于立法理念与立法模式的选择
二、关于若干基本范畴的厘立
三、关于具体制度的设计
四、关于若干特殊领域个人信息的保护
五、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处理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