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作者: |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
目錄:
|
第一辑 探究存在之谜
平淡的境界
探究存在之谜
小说的智慧
简洁的力量
小散文模式
作为读者的批评家
读《务虚笔记》的笔记
哲学与文学批评论纲
第二辑 私人写作
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
自己的读者
私人写作
纯粹的写作
写作的理由和限度
第三辑 写作者自白
为自己写,给朋友读
世上并无格言家
不是我写的
为孩子们写书
这本书的位置在心灵史上
没有人是专门写散文的
惭愧中的反省
我没有意识到我这是在写作
第四辑 答记者和读者
我的家园在理论和学术之外
一次采访的摘录
写作•童心•气质
我的命运之作
表达生命就是我的”正业”
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
第五辑 论写作
为何写作
写作的态度
作品的价值
第六辑 论艺术创作
论艺术
艺术家
论诗
论创作
论风格
论天才
|
內容試閱:
|
第一辑 探究存在之谜
平淡的境界
很想写好的散文,一篇篇写,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积了厚厚一摞。这样过日子,倒是很惬意的。至于散文怎么算好,想来想去,还是归于“平淡”二字。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干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仍是苏东坡说的:“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所谓老熟,想来不光指文字,也包含年龄阅历。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是野心和幻想。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所以,好的散文大抵出在中年之后,无非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
……
|
|